分享

家庭教育|教子有方(中职版)第三讲 健康安全:让家庭成为孩子安全停靠的港湾(一)

 小悟吧 2022-07-17 发布于广东

案例阅读

折翼的天使

苗苗是某中职一年级学生,外表清纯可爱,笑起来也甜甜的。在很多同学眼中,她是一个活泼乐观的女孩。直到有一天,她遗落在书桌上的写给妈妈的遗书被同桌发现了。出于对苗苗安全的考虑,同桌把信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即刻联系苗苗妈妈,两人一起拆开了信。信里充满了对妈妈多年的不满和控诉,以及她几近崩溃的情绪。这封信引起了班主任和心理老师的警觉,他们开始与苗苗进行沟通,了解情况。

苗苗在与心理老师的聊天中,将积压已久的情绪爆发了出来。原来,苗苗小时候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住的,直到上小学,爸爸妈妈才把她接到城里读书。爸爸工作很忙,没空管她;妈妈整天打麻将,不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与同爷爷奶奶生活时的备受关注和疼爱相比,这样的家庭环境简直有着天壤之别。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她在外面玩,玩着玩着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那一次的体验让她至今无法忘却:“我跑啊跑,一直跑了很久,很害怕找不着家,一路哭着跑着,好在后来找到一辆公交车可以回家,回到家里好希望能得到妈妈的安慰,却因为太晚回家而被妈妈狠狠地骂了一顿!从那以后,我什么都不想跟她讲了!”内心满满的委屈再次被激发出来,苗苗难过地哭了。

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苗苗与妈妈的关系一直很僵,这样的情绪一直压抑在她心底,让她无比难受。初二的时候,突然有一次,她看着书桌上的小刀,有一股冲动要在手腕上划一下,开始时还有些紧张害怕,但是看着划痕上渗着血,她的心里有一种莫名的轻松感,觉得内心的压抑得到了释放。于是每当她感到烦闷压抑,无法疏解的时候,她就在手腕上划一刀。久而久之,她白白净净的手臂上有了几十道结痂的划痕。她也知道这样不好,可是无法控制自己,因为唯有这样才能释放压力,“肉体的痛苦哪里比得上心里的痛。”同时,她发现自己这样做时,妈妈对她的关注就多了几分,这也驱使着她继续自残。

后来,经过与老师的沟通,妈妈感到非常难过,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我也很爱孩子,孩子做出自我伤害的行为,我心里也很痛,可是我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不能好好交流,而要通过这种极端方式进行。

同时,根据苗苗同桌的反映,老师发现苗苗交往的一些朋友都有自残行为,他们会在微博里晒图,发泄自己的情绪,引来一群人的关注,彼此惺惺相惜,抱团取暖。他们还狂热地追捧某当红韩星,甚至还有人在网络直播中公开割腕以示对该明星的忠诚。苗苗曾表示,自己的愿望就是能够去韩国看该明星的演唱会。

问题分析

近年来,自残行为在青少年中悄然流行。用自残来释放压力,成了他们的一种宣泄方式,他们从自残中得到快感。有的青少年还用绳子勒自己,直到濒临死亡状态,他们才双手颤抖地松开绳子,体验死亡快感。有自残行为的孩子通常是这样说的:

“每当我心情很不好的时候,我就会划伤自己的胳膊,这样我才感觉不那么难过。”

“跟我同病相怜的朋友这样做之后,她的痛苦减轻了,老师和家长跟她说话也是小心翼翼的,大家都开始关注她,我也想尝试一下。”

“我的朋友认为我这样做很勇敢。”

案例中苗苗的自残行为是基于什么样的动机呢?

  • 发泄情绪减轻痛苦

自残行为的产生往往与孩提时期特殊的家庭环境有关。苗苗从小没有在父母身边长大,建立亲子关系的关键期没有和父母在一起,与父母关系疏远。父母将其接回家一起居住后,又疏于跟苗苗修复关系,亲子关系一直存在问题,导致她内心的委屈无处吐露,心理承受能力差,情感比较脆弱,最终使她通过自残这种方式来发泄情绪。

  • 求得认同和模仿

苗苗的自残动机是复杂的,由一开始为了减轻痛苦和吸引父母注意到后来结识了有同样自残行为的人,为求得同伴认同而模仿这种行为。这是受了不良追星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价值观层面的。苗苗的父母除了情感上的疏忽,在孩子的教育层面也是疏于引导的。

因此,家长的积极关注和正确引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带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承受各种挫折,成为内心强大、不受侵害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