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谈 回族与茶

 山下白鱼 2022-07-17 发布于河南

茶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从品茶角度来讲,汉文化中的茶绝对是世界饮茶的老祖宗。

回族饮茶和汉族的茶文化有些许的不同。回族的饮茶和其它国家的穆斯林饮茶也是差异很大。中国回族饮茶肯定是从汉文化转变过来的,这一点是不容疑问的。我个人认为回族饮茶其实辅助解决了生活中两个问题。

文章图片1

三泡台

回族主要饮食结构中是牛肉和羊肉,条件好一些的家庭这个比例其实比蔬菜要高的多,过多食用牛羊肉,会导致消化不良,一碗浓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特别在北方,如:北京、天津、辽宁,回族人更喜欢喝茉莉花茶,这种茶解油腻的能力远超红茶。长期饮用后,人的耐茶碱的能力越来越强,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的茶很浓,他们叫“酽茶”。以前上了年纪的老人,要求孙男、孙女早晨起来要先用茶 “冲冲浑”再吃早饭,有些人还习惯用剩茶泡饭,不论科学与否,茶在回族饮食方面解决了肉类油脂积聚的问题。

另外解决的问题,茶在斋月里充当了白天的能量来源。事实上在斋月里“把斋”的人基本上喝的都是红茶或者普洱茶配一些冰糖、玫瑰花、蜂蜜、大枣、杏仁、葡萄干、枸杞等。红茶和普洱是属于全发酵茶,在发酵的过程中,茶碱基本被处理掉,对肠胃刺激很小,配料中“糖”占的比重比较大,没有这些糖的摄入,一天还要工作真不容易办到。

在宁夏及西北地区,当地人习惯喝“三泡台”,它有专用的茶具,当然比不上茶道,三泡台是盖碗茶,盖碗(有盖无柄的撇子碗)加茶托(一个匹配碗底的小盘),防止水溢到桌面,茶盖用于将浮在表面的茶叶推到一侧,便于喝茶汤。泡的茶是茯茶(一种砖茶),加冰糖和桂圆(硌碎薄皮,但不剥掉,露出干果肉)。当然这是“讲究”,以前没有条件是用不上这种方式的。

文章图片2

八宝茶

在西吉、灵武一带讲究喝八宝茶,有时我们也会看到维族也习惯这种由茯茶、桂圆、红枣、枸杞、芝麻、葡萄干、核桃仁、冰糖组成的茶。这种茶最大的好处是,即刻止渴,容易生津,健胃益脾,清食化水。现在很多八宝茶里加入的是绿茶,我个人认为是不对的。

在青海邻近西藏的回族人,受藏族影响,冬天在茶内会加入酥油,使茶具有润肺化痰,缓解支气管炎及哮喘病的功能。

关于茯茶,实际是很有讲究的,主要产于泾阳县。茯茶的历史也就600年上下,与伊斯兰宗教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基本对的上。这种压成砖状的茶叶,便于运输。茯茶属于黑茶类,其表面上的霉菌是茶砖好坏的认定参照物。对于西北人来讲,它可以“消惺肉之腻,解青稞之热”。

关于国外的穆斯林喝茶主要是因为茶比咖啡价格更低。当然我不是指的中国茶道里喝的茶,那些几百、几千的茶叶不是平民享用的范畴。有机会,我和大家分享我的这个不成熟的认识。

因此,以个人理解,回族饮茶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种茶更多取代的是水和药物的疗效,就如同你喝完酸梅汤,你还是想喝纯净水漱口一样。前者的作用是消暑,止渴,但不生津。以上是我自家之言,如有不对,请指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