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上帝粒子”宣布发现10周年。这个名词的发明者、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莱德曼专门为它写了一本书,就叫《上帝粒子》。近期,这部经典科普著作由「未读·探索家」重装出版。 “上帝粒子”是什么,它为何如此重要?本文就为大家揭秘“上帝粒子”。 ![]() (Credit:CERN) 01 物质的最基本成分是什么?这是粒子物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 历史上第一位有名的粒子物理学家是德谟克利特,一位古希腊的哲人。 德谟克利特认为,物质是由无数不可分割的粒子组成的,这种粒子,他管它叫“原子”。 原子到底是什么?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探索了2000年。 ![]() 1808年,英国人道尔顿提出了近代意义上的“原子论”,即化学中各元素的最小单位,如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等。他以为,这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了。 ![]() 然而,原子中有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又可分为质子和中子,而质子与中子也是复合粒子,由夸克组成…… 直到20世纪90年代,物理学家才基本确定了基本粒子家族的成员,包括轻子(如电子、中微子、μ子等)和夸克,以及能够传递作用力的信使粒子(如传递电磁力的光子、传递强力的胶子等)。这便是所谓的“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 ![]() 02 常有人穿白T恤,但不是纯白,上面会印些奇怪的东西,比如 E=mc² 或是稍复杂些,有四个公式的,与电和磁什么的有关系的那个,由一个苏格兰大胡子总结的方程组。 ![]() 他们说这是“美”的,最简单的式子,却概括了整个世界的真理。 在月球上,一把铁锤和一根羽毛会同时落地,就像当年阿波罗十五号航天员大卫·斯哥特演示过的那样。 但在地球上,无疑羽毛会稍后落地,这是常识,因为空气阻力破坏了原有的简洁之美。 ![]() ![]() 一个在非常高的温度下充满水蒸气的完美球体,它是简洁、均一的。 但如果我们对整个系统进行冷却的话,最后就会得到一池水,有些冰漂在水面上,剩余的水蒸气则在水面上方。一切看起来更复杂了。 还有更经典的的“墨西哥帽”比喻:对称的卷边围绕着对称的圆顶。在圆顶的顶端有一个珠子。看起来,它具有完美的旋转对称性。 然而,当珠子下落到一个更为稳定(低能量)的位置,即帽子边缘的某个地方时,对称性就被破坏了。 ![]() 03 ![]() 04 听说过“上帝粒子”之名的人很多,听说过“希格斯玻色子”之名的人很少。 “上帝粒子”之名,来自一部曾影响全球的经典科普著作《上帝粒子》。作者是著名粒子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利昂·莱德曼(1922—2018)。 在书中,莱德曼以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人类探索物质本质的宏大历程。 ![]() 莱德曼将希格斯玻色子作为粒子物理学探索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他曾任美国费米实验室主任,主导了超导超级对撞机项目,目的就是寻找希格斯玻色子。 这个项目花费不菲,而希格斯粒子又是那样难以追寻。这难免令人烦恼。因此,利昂·莱德曼埋怨它为“该死的粒子”(goddamn particle)”。 不过,在这本书即将出版的时候,合作者意识到不妥,稍作变通,删掉了几个字母,便成了如今大名鼎鼎的“上帝粒子”(God Particle)。 “上帝粒子”之名后来也曾陷入争议,就如利昂·莱德曼后来所说:“书名得罪了两种人:信奉上帝的人,以及不信上帝的人。处于中间的倒是乐于接受。” ![]() (Credit:fermilab) 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