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种味道(二) 兴化市楚水初级中学九(5)班 卞承前 鼻尖的味道,越是纯粹,就越是浓郁。 而这个嘈杂的世界,形形色色的味道从身边急急路过——往往还来不及感悟和思考,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我很少去乡下老家,因为那里没有网。习惯了网络时代那庞大而浅显的信息接受方式,没有网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呢? 难以想象。 但是老家每年过春节还是必须要回去一趟的。以往我们全家一直是赶回去吃顿年夜饭的,但是这次舅舅家有乔迁之喜,我们就比平时早了一个星期去。 僻远的小村庄自然不会有网络覆盖。我坐在巷子口,听着耳边飒飒的风声,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远方。我看着远处两排高大的白杨树夹着往乡下去的小路,鸟儿在光秃秃的枝丫间飞来飞去,久久地看它们舞动,竟似在朝我挥手。 不觉地,我的脚已经迈上了那曲曲扭扭的小路。 我一边走着,一边观赏着四围的美景。扑鼻而来的,是一种清怡的味道,如同清晨的第一颗露珠,让人全身心都宁静了下来。微微侧首,一道静静的细流映入眼帘——她像一个未出阁的少女,莲步轻移,还痴迷于她那神秘的背影时,回过神来,她早已远去,只有空气中留下的淡淡清香味道,是她曾经来过的证明。 循着那味道,我跟着她的步伐,向自然深处走去。拐了几个弯,平滑的水泥地就停在身后了。此时我脚下踩着的,是最朴实,最凝厚的土地。隔着厚厚的鞋子,感受着脚下传来的浑柔的质感,我竟有种脱下鞋子的冲动。我感觉我的脚似乎扎根于这片广阔无边的大地,我仿佛化身为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在冷风中不屈地站立,脚下传来大地的温暖味道,让我有了无惧一切严寒的自信。这种味道,是自下而上的,不经过五官,直接在身体里环绕,升腾,最终散发出来,化作一股令一切冷酷都心生敬畏的强大力量。 夕阳西下,烂漫而不耀眼的柔光,轻轻洗涤岸边白鹭那干净得仿佛不存在于这个世界的羽毛,再顺着优雅的纹路,泄进湖水里,一上一下地浮动着。看着那微微晃动的湖光,一股令人迷醉的味道从四面八方悠悠飘来,轻轻拉着我与它一起升腾。我不再是那坚毅的白杨树了,而化作柔软的轻烟,随着那味道,越来越高,越来越高。高过屋顶,高过云儿,高过蓝天…… 一切的一切,我都看到了。我已经看不清那原本与我水乳交融的大地了,看不清那星星点点……我只能通过它们那丝丝缕缕的,与我一起升腾的味道来感受它们,是那些味道告诉了我万物的旋律,阴阳的交替,时间的流逝,空间的变换…… “叮铃铃……”一道粗暴的味道突然袭来,将猝不及防的我一下子拉回到了大地上。手机响了。 “喂?在哪玩呢?快回来吃饭!”是爸爸的来电。 “嗯……我马上就回去……” 挂了手机,抬步往家走去,回想起刚才万物的味道,我的心里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我想,人在万物中,是多么渺小的存在啊!过去的我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小小圈子里,从未闻过那以外的味道。而那一种自然万物的味道,才是真正让人迷醉的味道啊! 【简评】 陶渊明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从繁华的城镇走到乡间的小路,自然会感受到别样的味道。循着作者的心理和行动脉络,我们发现作者一步一步地“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从开始的“难以想象”,到“不觉地,我的脚已经迈上了那曲曲扭扭的小路”,再到“向自然深处走去”,看到“一切的一切”,直至回家时“心里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不自觉地流连忘返,沉醉其中。作者充分调动听觉、视觉、嗅觉多种感官,感受“自然万物的味道”,飒飒的风声,高大的白杨树,飞来飞去的鸟儿,曲曲扭扭的小路,清怡的味道,静静的细流,最朴实,最凝厚的土地,夕阳柔光,白鹭干净的羽毛,微微晃动的湖光,屋顶,云儿,蓝天……无不让人感到新鲜。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借鉴《鼎湖山听泉》的写作技巧,景、情、理融于一体,“鼻尖的味道,越是纯粹,就越是浓郁”,“这个嘈杂的世界,形形色色的味道从身边急急路过——往往还来不及感悟和思考,就已经不复存在了”,“是那些味道告诉了我万物的旋律,阴阳的交替,时间的流逝,空间的变换”,这些句子,清新隽永,深化了文章主旨,引发读者深沉而长久的思考。(夏熔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