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历史】国民党西北败退始末(一)

 风声之家 2022-07-17 发布于江苏

【说历史】国民党西北败退始末(一)

原创 钟麟 陬溪 2022-07-09 22:08 发表于安徽

收录于合集#国民党大陆败退系列28个

人物:天子第一门生胡宗南

胡宗南出生于浙江镇海,今宁波市北仑区,对于国民党军将领来说,出身地点很讲究,中国那么大,能投胎到浙江已属万幸,还能砸到宁波地界上,那得感谢列祖列宗,胡宗南算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图片

胡氏家境贫寒,但天资聪慧,中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小学教员,在那个年代也算得上一份体面工作。如果不出意外,胡老师将一生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然后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中等人家女子成家育子,于乡野度过余生。但是命运的转折恰在于婚姻,其父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给他定下一门亲事,然而受过新思想熏陶的小镇青年胡宗南,绝不肯向传统礼教屈膝,况且那裹着小脚的乡村女子,实在无法承担他对于美好爱情罗曼蒂克的憧憬,于是,胡宗南逃跑了。

这个故事情节不算新鲜,民国名人大部分都有过此种经历,如鲁迅、郭沫若等等,连蒋校长本人也干过这事。不同的是,有的是入过洞房之后逃的,有的是婚礼之中逃的,而胡宗南比较血气方刚,跟对方照面都没打,说走就走了。

图片

出来晃荡一圈后,胡老师觉得有些草率了,毕竟小学教员在一线城市也不大好就业。迷惘之中,听说孙中山在广州办了一所新式军校,包吃包住毕业还包分配工作,在校期间有津贴,发的是卢布,那个年代,钱都不是钱,只有外汇才站得住敲得响,胡宗南想都没想,即刻南下广州报考。

说来也有趣,在黄埔军校里,招揽了一大批小学教师,譬如徐向前、钟松、郑洞国、陈明仁、李仙洲等等,这也就侧面印证了苏俄式军事教育重政治重思想的办学方针。

这些不安分于命运的小学教师,在两次东征中先声夺人,战斗力爆棚。将不畏死,士争先赴,这是以往军阀混战中从来没有过的现象。尤以惠州攻坚战最为震撼,黄埔学生军如同被念了符咒,面对重火力交叉构筑的城防,潮水一样就向上涌,前面的人割麦子一样倒下,血肉横飞,后面人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往上爬,直接从意志上冲垮了惠州城守军。

图片

这是一种典型的现代军事理论变革现象。工业革命之后,科技的高速发展,使武器和军事装备发展到无坚不摧的地步,世界军事理论有了全新的认知,认为将士兵的身体武装到极致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各国军队在编练中都机械地遵循这一形而上学的认知。但是“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人敏锐地意识到一个问题,即武装士兵的思想比身体更为重要,尤其在世界落后国家,可以极大地缩短其军事科技上的差距,“主义”胜过机枪。

1927年国共决裂之前,黄埔学生军都是严格遵循这一军事教育理念,用后来中共领袖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要让士兵明白为什么打仗”。

当然,这种理论也不是苏俄首创,中国近代练兵第一人,蒋校长独服的曾文正公,也是把士兵的思想教育放到第一位的。湘军士兵每日操练之后,都要在校场聆听曾大人训话。讲《论语》讲《三字经》讲《弟子规》,我们为什么要剿灭太平天国,是为了捍卫孔教,保卫中华传统文化之正统。受到“国学”熏陶的湘军战斗欲望非常强烈,因为这些昨天还在穷乡僻壤里刨食的农夫们都明确得到一个朴素的承诺,“打进南京城,大称分金银”。

图片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

蒋校长对曾文正公执弟子之礼,自然熟稔这一套操作。在校长的价值观里,共产主义与太平天国都是来自西方的邪教,毛泽东与洪秀全无异,党国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正本清源。所以那些“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道理,就成为国民党军将领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客观来说,胡宗南在两次东征中的表现还是非常耀眼的,1926年北伐伊始,即擢升上校团长,在黄埔学生中可谓鹤立鸡群,被誉为“天子第一门生”。但是1946年胡宗南就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加陆军二级上将衔之后,还是被同僚谑称“胡团长”,这倒也不算调侃他,因为大部分黄埔学生的军事素养都只能成长到团长这个级别。

图片

我们先对团长这个职务进行概括,首先是能了解掌握全团士兵情况,并进行日常约束和管理,其次是根据上级命令,领导全团完成某项具体军事任务,譬如坚守某个高地,攻下某个山头。他不需要有全局意识,也不需要有对简洁军事命令进行复杂理解的能力,更不需要参与整体战局的规划和思考。

但是上升到战区司令的重要位置,他就必须要有一流的战略眼光和精准的运算能力,能够在复杂的态势下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合理的战略部署。而两军对垒之时,战机往往稍纵即逝,战役成败经常在一瞬间转换,也需要军事主官有敏锐的嗅觉和捕捉能力。同时,一个军事统帅的自信力,也是决定其一切军事部署成功的前提,是最宝贵的主动进攻意识产生的先决条件。

图片

这一系列岗位胜任描述,对于屡次破格提拔的胡宗南来说,实在是太难了。纵观整个黄埔系,能勉强达到这个层面的只有杜聿明和王耀武,其余者鲜少之。全国五大战区司令长官,也只有华东的薛岳和华中的白崇禧是堪胜任的,“小诸葛”白崇禧在华中,让千里跃进的刘邓大军几无立锥之地,部队减员过半又黯然退回黄河以北。“老虎仔”薛岳在华东,面对极擅运动的新四军粟裕部,敢于多路出击分段突击,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种自信,纵观整个国军系统也无出其右者。

华东新四军的指挥者粟裕,其战场格局和军事胆魄,可以说完全超越了国共两党所有将领,苏中七战七捷,打得悍将李默庵晕头转向,但薛岳也有二战涟水的神来之笔,并迫使新四军完全退出两淮,丢失了经营多年的根据地。

图片

无奈薛岳出身粤系,与出身桂系的白崇禧一样,在老蒋眼里都是有名的“反骨仔”。华东的中央军损失过大,陈诚顾祝同在旁边不断煽风点火,给薛岳上眼药,致使老蒋在国防部军事会议上斥责其“崽卖爷田不心疼”,心高气傲的薛岳直接撂挑子不干了。其实以薛岳深厚的军事素养,几番对弈下来,应该能摸透粟裕的棋路,再打下去,共军在山东的局面堪忧。

然而天佑共军,撤换了薛岳,上来个陈诚,一出手就在莱芜给共军送了一份大礼,李仙洲兵团五万余人全军覆灭。陈诚灰溜溜下课,又上来个顾祝同,在孟良崮将号称国军五大主力之首的整74师连同张灵甫本人一起打包送给了粟裕,这俩败家玩意儿对共军的贡献简直超过了所有匪谍,从此国军完全丧失了华东战场的主动权。

图片

回到西北战场,坐拥30万大军的西安绥靖公署,面对可怜的不足3万人的陕北共军,简直是军事训练场。蒋校长对他的得意门生胡宗南过于偏爱,让一个团长级别水平的下属充当战区司令长官,他是想证明什么?证明“信校长,得永升”吗?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一个思路理解,毕竟蒋本人也是著名的微操大师,在他的价值观里,下属只要简单、听话、照做就行。

       点击关注《陬溪》,国共内战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