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伤使我快乐”?|最危险的情绪调节策略

 亓怀子 2022-07-17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图片

   “少女为释放情绪用刀割手臂,这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率达17%”、“高三学霸为何用美工刀自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闻,频频出现的青少年自伤行为到底有什么心理机制?除了自伤,我们还能做什么?在这触目惊心的新闻背后,其实是自伤者无法言喻的苦衷。

图片
图片
图片

什么是自我伤害行为?

      自我伤害行为是个体在无自杀意图的情况下蓄意伤害自己的行为,例如用小刀划伤皮肤、用烟头、打火机烫伤自己、狠狠地拔头发或捶打自己等,总而言之,必须达到疼痛的效果。因此,出现自己我伤害行为的个体并不是感受不到痛,那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明知道痛还要继续自我伤害呢?

图片

为什么会出现自我伤害行为?

       就像痛觉不是惩罚,而是我们的生理保护机制一样,自伤者的自我伤害行为也只是应对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Selby和Joiner(2009)提出了一个情绪级联模型(the emotional cascade model),用来解释为何会出现自我伤害行为。

图片

       在上图中,发生负性事件后,绿色箭头代表着没有自我伤害行为的人的情绪调节过程;黄色箭头代表着自伤行为者的情绪调节过程。

      举个例子来说,小明和小红今天都在课堂上被老师批评了,他们两个都产生了“我不够优秀,这使我很难受”的消极情绪想法。小明认为自己需要选择一些策略来调整心情,于是决定听一些轻松愉悦的歌曲,果然,听完音乐他感觉心情平复了许多,开始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图片

       而小红回到家后,总是不断回想老师在课堂上的字字句句,以及当时自己是多么地羞愧,心情是多么地低落,她感到更加难受了,忍不住再次回想…最后,她实在被这负面情绪缠绕地脱不开身,只能用力地捶打脑袋想远离它,小红发现,自己的自伤行为居然可以缓解负面情绪,让自己好受许多,于是下一次遇见负性事件,她会继续使用这种方式调整情绪。

       如果不选择自伤,则会陷入一个无休止的恶性循环。这也是自伤者与自杀者的不同之处:自杀求死,而自伤求生。因此,自伤者的核心是特征是情绪管理障碍;自伤本质上是一种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

图片

听音乐与自伤行为哪个降低消极情绪更有效?

       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很多(上文提到的听音乐即是最普遍的调节方法),它们与自伤行为的效果相比会是怎么样的呢?鲁婷、江光荣、鲁艳桦和应梦婷(2019)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具有自伤行为的大学生被试分为两组,均诱发其消极情绪,第一组被试可采用电子推拉力计诱发疼痛感(模拟自伤行为)来调节情绪,第二组被试通过听轻音乐调节情绪,当被试认为情绪恢复平静后结束实验。研究发现第二组调节情绪所使用的时长是第一组的2.6倍!也就是说通过自伤行为能更快达到情绪调节的效果任何一种长期的行为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意义,自伤者用这种近乎自虐的方式缓解情绪,也只是为了能够好受一些。

       “如果不伤害自己,解决不掉的痛苦情绪会让我难受到自杀吧 。

    

     但是另一个发现也引人深思。在这个实验中,听音乐组和模拟自伤组的情绪调节效果都是一样的虽然因为听音乐耗时较长,自伤者由于对痛苦的容忍度低,很少选择这种无创伤的情绪调节策略,而是更多的转向见效快的自伤行为,但这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它启示我们,对于自伤者来说,可能存在许多可替代自伤的调节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帮助自伤者逐渐替换掉不良的情绪调节模式。

     生活总会给我们一线生机,当我们探索出解决之道后,剩下的就只是坚定向前走。作为走在最前面的一线临床工作者,一方面要能够理解,相比伤害身体,自伤者可能更难以忍受持续时间较长的心理痛苦;另一方面也要帮助自伤者一起找到可替代的情绪调节方式,学会积极地调节情绪。


图片

       希望每一位努力想要活下去的自伤者都能够找到适应良好的情绪调节方式,更快乐的度过每天,走向阳光~

图片
图片

参考文献

鲁婷, 江光荣, 鲁艳桦, 应梦婷. (2019). 自伤者不同情绪调节方式的调节效果比较.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7(03), 448–452.

Selby EA, & Jr JT. (2009).Cascades of Emotion: The Emergence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from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ysregulation. Rev Gen Psychol, 13(3), 219.

                                                   编辑:郭旭东 李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