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朝天子一朝臣:鬼蜮的权谋斗争│949

 青禾田讲古 2022-07-26 发布于加拿大

高皇后得知宣武帝病死,孝明帝元诩已经即位后,马上派人,准备杀掉元诩的生母,胡贵嫔。
看来高皇后也是权谋高手。她明白,新皇帝即位之后,对自己的地位,威胁最大的,就是这个胡贵嫔。虽然自己现在是皇后,但胡贵嫔是皇帝生母,双方优势各半。只要自己能在别人反应过来之前,除掉胡贵嫔,自己的太后之位就稳定了,至少皇宫之内,也就彻底由自己掌控了。
高皇后立刻找来中给事刘腾,让他负责杀掉胡贵嫔一事。
高皇后能将如此重要事情交给刘腾办理,可见,刘腾是高皇后的心腹,至少是高氏一派的核心人物。可是,如此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刘腾却改变了立场,不愿随便站队,于是,将此事告诉了右卫将军、中庶子侯刚,侯刚则告诉了于忠。
不管是这些年的政争,还是当初于皇后以及于皇后的儿子元昌之死,都使得于忠和高肇、高皇后等人都是绝对的敌对关系,所以,不管自己和胡贵嫔一系有没有关系,于忠都不愿见高皇后阴谋得逞,于是来找崔光求教。
崔光当即出手,命人保护着胡贵嫔搬到一个安全所在,严加守卫,确保胡贵嫔的生命安全。胡贵嫔当然深深感激这四个人的救命之恩。

新皇登基之后,北魏大赦天下,并诏令出征攻伐益州及东面防范南梁的大部分军队返回。
这里属于常规操作,重新分配权力之前,必然要将大军调回,免得发生叛乱,倒不是专门针对高肇。不过,此时北魏朝廷中的这些人,当然对高肇非常忌惮,因而,借着常规操作,设法削夺他的兵权,压制他在朝廷中的党羽,也是应有之意。
但是,想要彻底压制高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至少仅仅凭借崔光和于忠很难办到,需要其他有资历、有威望的强力人物加入。这里,崔光和于忠都将目光看向了皇室诸王。虽然皇室诸王经过宣武帝元恪长时间的打压,日渐凋零,但剩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人员中,也还是有几个拿得出手的人物的。
经过商议,崔光和于忠打算请高阳王元雍和任城王元澄主持朝政。
太保、高阳王元雍,是孝文帝元宏的弟弟,宣武帝元恪的叔叔。元雍本领一般,学识短浅,为人也颇为贪财,但因为没有太大的政治野心,在宣武帝和皇室诸王的政争中,反而没怎么受到波及,成了宣武帝六个叔叔中,硕果仅存的一位。虽然威望一般,但在孝明帝直系长辈中,是辈分最高的一位,且身居太保高职。
太子太傅、任城王元澄,在孝文帝时期,曾经是孝文帝最得力的臂助和最倚重的心腹,孝文帝遗诏辅政的大臣之一。只是在宣武帝时期,遭到了宣武帝和高肇持续的强力打压。为了活命,元澄不得不以韬晦之计自保,每日里不是装疯卖傻就是喝得烂醉如泥,所有朝政事务,一概不理,好歹终于算是熬到了宣武帝驾崩的这一天。
这二位一个职位高,一个威望重,由这二位坐镇朝廷,足以与高肇一系抗衡。

于是,崔光和于忠决定,让高阳王元雍担任录尚书事,入住西柏堂,主持处理各项朝政大事;由任城王元澄担任尚书令,统领百官。之后,二人将此决定通过门下省上奏高皇后,并敦促高皇后立刻下诏确认。
王显是宣武帝的宠臣,也是高肇一系,一直以来,坚决执行宣武帝打压皇室诸王的策略。现在见崔光和于忠要抬出元雍和元澄,彻底推翻之前宣武帝的策略,当然不满。同时,因为和皇室诸王关系恶劣,王显也担心这些人重新崛起之后,自己会受到报复,于是联合中常侍孙伏连等人密谋,停止了门下省的奏议,暂时不要将任命元雍、元澄之事上奏高皇后。然后,这二位伪造了高皇后的诏书,任命高肇为录尚书事,王显自己和高肇的侄子高猛为侍中。
由王显等人伪造高皇后诏书这件事可以看出,此时的皇宫内外,应该已经被于忠等人牢牢封锁,隔绝内外,除非得到他们的许可,否则内外很难联系。不然,以王显高氏一派核心人物的关系,直接找高皇后商议,下达诏书就行,何必伪造呢?
王显的小动作没有逃过于忠等人的法眼,得知消息后,于忠立刻命人将王显抓捕,剥夺爵位后,送到右卫府关押,并于当夜被处死。
之后,高皇后批准了门下省的奏议,元雍、元澄走马上任,百官各安其职,北魏朝廷迅速安定下来。
之后,孝明帝尊名义上的嫡母高皇后为皇太后。

直到朝廷一切事务稳定下来,孝明帝才写信正式通知高肇宣武帝的死讯,并召高肇回京。
得知消息后,高肇既伤心不已,又惊惧万分。伤心的是,信任自己、器重自己的宣武帝突然驾崩,惊惧的是自己前途命运的未卜。
不过,这里的高肇,丝毫没有利用手中的大军实行叛乱,或者带大军杀回京师清君侧的打算。无他,办不到而已。正如当初宣武帝的设计,高肇的一切权力和荣耀,都来自于皇帝的给予,与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皇室诸王的权力相比,高肇所掌握的一切权力,都是空中楼阁,皇帝随时可以给予,也随时可以收回。所以,这里的高肇也明白,不管宣武帝死活,以自己在军中的威望,指挥大军按照国家的指令行事没问题,想要裹挟着大军,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叛乱之事,绝无成功的可能。
因而,高肇只得黯然返回京师,听任命运的安排。
当然,高肇也没打算任人宰割,毕竟内有侄女高皇后,外有众多亲信党羽的支持,高肇感觉,自己还是有一搏之力的。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