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血北朝113:喋血宫廷,高肇被杀

 昵称TiFNlDv4 2023-01-09 发布于河南

宣武帝驾崩后,高肇的侄女,皇后高英便成为宫中的实权人物,要册立新君肯定绕不过这位皇后。

当时,高皇后在内,高肇率领十万大军在外,如果一步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以太子少傅崔光、将军于忠、中庶子侯刚等人为首的群臣迎太子于东宫,准备举行登基大典。

詹事王显与高皇后同党,企图拖延时间,要求即位仪式次日举行。

崔光表示反对,王显不甘心,又提出要禀报皇后,崔光驳斥道:“帝崩太子立,国之常典,何须中宫令也。”

新皇帝即位,按照朝廷的程序执行就可,不需要得到皇后同意。

说完就和于忠一道奉太子至太极殿即位,是为肃宗孝明帝。

孝明帝即位后,恼羞成怒的高皇后又策划谋害太子生母胡太妃,好在崔光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严加防范,才使胡太妃躲过了暗算。

按照惯例,群臣先尊高皇后为皇太后,不久,元雍、崔光、于忠等人又奏请尊胡太妃为胡太后,两宫太后并立。

孝明帝虽然顺利即位了,但高皇后的哥哥高肇却还领兵在外,他手里的征蜀大军有十万之众,这令朝野上下忐忑不安。孝明帝即位时因为年幼不能亲政,朝政由领军将军于忠负责。为了安定朝局,于忠奏请让高阳王元雍入居西柏堂参与政务;又以任城王元澄为尚书令。

太后死党王显等人矫诏任命高肇为尚书令,这个操作激怒了于忠等人,于忠带兵闯进王府,诛杀王显。

高太后的党羽在这次行动中被一网打尽,京城中只剩下高太后一个光杆司令了。接下来就该对付人在外地的高肇了,不久一封诏书被火速送往益州前线,命高肇迅速回京。

接到诏书后,伐蜀大军拔营回京,谨小慎微的高肇到了洛阳城外后并没有急着进城,而是选择夜宿城西的瀍涧驿亭。得到消息的高府家人连夜赶到驿亭迎接高肇进城。

一行人进城后便换上丧服,直奔宫中而去。

宣武帝的灵柩放置于太极殿,百官皆到此吊唁,高肇进宫后便前往太极殿,在宣武帝灵柩前这位权倾一时的国舅痛哭流涕,悲痛欲绝。没有宣武帝就没有他高肇的今天,就在高肇最春风得意的时候,宣武帝突然英年早逝,撒手人寰,这对高肇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宣武帝死后,高阳王元雍入居西柏堂,负责日常朝政处理。他和领军将军于忠秘密谋划除掉高肇,这得到了众多朝臣的支持。

当初宣武帝整肃宗室诸王,高肇为了自己的私利,大肆助纣为虐,迫害了众多宗室子弟,北海王元详、京兆王元愉、彭城王元勰以及皇子元昌等人都死于高肇之手。也正因此,高肇犯了众怒,被宗室诸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宣武帝一朝,宗室诸王备受打压,日子过得很艰难,等到他一死,高阳王元雍、领军将军于忠等人拥立年轻的太子即位,是为孝明帝。另外又尊太子生母胡太妃为胡太后,胡太后母子对元雍等人颇为感激,自然就改变了宣武帝的政策,转而重用宗室诸王,打压高肇的外戚势力。

高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回京的。

太极殿灵堂,高肇的出现引起了百官的注意,高肇旁若无人的跪地大哭,惹得清河王元怿、任城王元澄为之侧目。与此同时,于忠等人安排的武士已经埋伏在舍人省外。高肇哭完,走出太极殿西廊,刚走到舍人省外,便被突然冲出来的武士们拿下拉杀。

得手后,元雍立即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诏书,公布高肇的罪行,以皇帝名义对其盖棺定罪。不过这次大家似乎达成了共识,只杀高肇一人,不搞株连。杀了高肇后,高肇的党羽都得到了赦免,并没有搞连坐。

孝明帝下诏,以士人之礼安葬高肇,当天黄昏,高肇的尸体被悄悄运出宫,送回了高府。

高肇死后,孝明帝下诏命清河王元怿、高阳王元雍两位宗亲入朝辅政,并在一个月后,逼迫高太后出家为尼,迁居金墉城内的瑶光寺。随着她的落发为尼,高家彻底退出了北魏的政治舞台。史书记载,高太后被幽禁后,自宣武帝晚年动荡的政局才逐渐稳定下来,进入了胡太后执政时代。

宣武帝驾崩后发生的这场宫廷政变,其本质就是朝野积压已久的矛盾总爆发。尤其是宣武帝在位时备受打压的宗室、士族势力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两股势力联手搞掉了把持朝政的外戚势力,将外戚势力的代表人物高肇扳倒,幽禁高太后,将高家赶出了政坛。

这场宗室和士族联手发动的政变,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的鼎力支持,他就是于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