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来独往是一个人的性格,他们看似不合群,按照自己的模式过好生活,不会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在自己的小世界中闪闪发光。 待人友善是教养,是刻在骨子里的烙印,让他们能够以平和、善良的姿态与外界相处。 这两者并不冲突。 一个人待人友善,说明他有能力经营社交关系,维护自己的朋友圈子; 但是,大多数时间,他们宁可选择独处。 待人友善,是社交的方式,也是他们做人的原则;独来独往,则是他们内心的真实表现,是他们热爱的生活。 正如叔本华说的那段话: “只有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能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就是不热爱自由。” ![]() 在这篇文章中,你将学习到: 人为什么喜欢独来独往? 哪种性格的人,更愿意独处? 独处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01为什么一个人会喜欢独来独往?独来独往,就是一种独处的方式。 与自己独处,与外界暂时产生一道“隔阂”。 除了正常的工作与简单的社交之外,其余的休息时间,他们都在独处中度过。 陪伴家人,宅在家里,将圈子尽可能缩小到自己喜欢的范围和舒适区。 第一:喜欢独处的人,更愿意筛选自己的“圈子” 关于社交,我更喜欢用“过滤、筛选”这两个词。 人在每一个阶段,都在筛选一批新的朋友,然后从自己原有的朋友圈中剔除一帮人。 就像有些人养成了“定期删除好友”的习惯,他们只是放弃那些无效的、无意义的社交,然后寻找一批能聊得来,产生更大利益的朋友。 而喜欢独处的人,就会定期做这些事情。 他们擅长区分有效社交与无效社交。 面对有效的社交,他们能够很好地处理彼此间的关系;而面对无效社交,他们不会浪费太多时间在这上面。 对于他们而言,深谙一个道理: 不合适的人,融不进去的圈子,他们都不愿意在上面浪费时间。 与其硬着头皮跟他人经营一场不开心的社交,还不如用这些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讨好别人,又得不到什么好处;讨好自己,才会变得开心。 ![]() 第二:独处,是跟内在的自己对话 你知道吗?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个“小孩”。 这个小孩在开始的时候,是一张空白的纸,需要你一点点在里面画出你想要的东西。 有些人画满了欲望,有人画满了不安与暴躁的情绪,有人画满了嫉妒,有人画满了善良。 也许在你不知不觉间,你身体里的小孩,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 人都是这样。 在社交中,伪装自己,每天戴着面具生活。 时间久了,他就分不清理想与现实,真实与假象。 而唯有独处,才能让你发现真实的自己,探索内心中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什么是真实的自己? 不必假装,不必阿谀奉承,不必随波逐流,不必讨好他人,不必做那些不开心的事情。 这让我想到了网上看到的一段话: 已婚的人一天之中最幸福的时间段,大概就是下班回家后,把车停到车库里;打开音乐,什么都不想,安静地在车里坐一会儿。 只有那一刻,你才是真正的你,可以卸下所有的坚强与伪装。 ![]() 第三:独处的人,并不孤独 有人会说:“那些坚持独处的人,难道不会感到孤独吗?” 其实,最初我也有类似的疑问。 但当我选择独处的生活方式时,才发现这样的日子实在是难得可贵的幸福。 独处,写作,练字,养猫,过上慢节奏的生活。 这样的日子,会让你暴躁、焦虑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 根本就不会孤独啊,如果不是工作以及生活要跟外界接触的话,我宁可选择这样的生活。 这并不孤独。 当你读一本书,看到了动情处,你会忍不住写下一些东西。 当你养猫时,观察猫,观察生活,你会发现生活的另一个样子。 当你养孩子时,陪伴孩子互动,读书给孩子听,这样的日子是难得且一去不复返的。 正是因为他们选择独处,所以才有了更好地对抗孤独的方法。 如果你觉得此刻的生活很艰难,压力很大,过得一点儿也不开心;不妨试着慢下来,学会独处,在独处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能量场。 ![]() -02哪种性格的人,更喜欢独处?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有这样一段话: “他们保持沉默的原因多种多样,这些人没能力,或者没有机会说话;还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对于话语的世界有种厌恶之情。” 即便是一个在社交中从善如流的人,也难免会对社交感到恐惧,充满社交压力。 实际上,外向者与内向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社恐”。 区别在于,外向者的社恐是“短暂性能量缺失”;而内向者的社恐,则是持续性能量缺失。 相对而言,内向者更喜欢独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其实内向者有着“很神奇”的一面: 比如说: 内向者在外界的形象是:安静,沉稳,在社交中比较靠谱。 实际上,内向者的真实写照是:“看似平静,实则内心慌得不行。” 内向者更愿意跟亲密的,关系很铁的朋友们相处。 如果你身边有内向的朋友,你会发现,他们在你面前表现得特别开朗,就像个放松且无忧无虑的孩子。 而在陌生的环境,陌生人面前,他们又恢复了高冷,沉默寡言的状态。 这就是内向者的“神奇之处”。 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们也会坚持完成社交,学会经营自己的社交关系。 但大多数时间,他们都选择与自己独处,与少数几个较好的朋友们相处。 ![]() 外向者们,每一次展开社交时,都能够从社交获取到“能量”。 比如: 外向者喜欢跟陌生人说话,打交道,跟不同的人聊他们的故事,丰富自己的视野。 他们的内心充满好奇心,对这个世界保持着浓郁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而内向者则刚好相反,他们每次跟陌生人打交道,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消耗。 久而久之,他会感到特别疲惫,就像跑了几千米一样身心俱疲。 内向者获得能量的来源,就是“独处”。 在独处中积蓄能量,用来展开自己生活以及工作上的社交。 ![]() -03独处能够为我们带来哪些好处?第一:帮助你筛选朋友圈 当你一段时间不跟对方联络,可能你们之间的感情就逐渐消散了,变成了不再打扰的陌生人。 当你选择独处时,无疑会减少用在社交上的时间。 这也是一次主动试探的行为。 你可以把独处当成一次筛选朋友的契机:试着不跟别人发消息,看谁会主动找你。 最后剩下来的人,一定能成为你靠得住的朋友。 第二:独处,可以让你有更多时间支配 在人际交往中,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你跟对方生活在一起,你想去吃饭、逛街或打球,这个时候对方在身边。 你不好意思丢下对方自己,只能试探地问对方一句:“你要不要去?” 其实,此刻你心中是渴望对方拒绝你的。 因为对方答应你,就意味着你要花一些时间去等待他。 一个人吃饭,逛街,你可以放开手脚去忙,去看,去放松。 但跟别人在一起,你就得为对方考虑,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了。 这就是社交的困惑。 古龙有句话说得好: “一个男人若是活了60年,至少有10年时间是白白浪费了的。这10年中,有5年在等女人换衣服,还有5年在等她们穿衣服。” 用在社交中,同样合适。 社交越多,就意味着你等待的时间也越多。 每一次无聊的聚餐,无聊地吹嘘,无聊的酒局,无趣的闲聊,都是在浪费你的时间。 而享受独处,这些时间只属于你自己,可支配的时间更多了。 ![]() 待人友善,却喜欢独来独往,这样的人真的很睿智。 他们既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经营生活,讨好自己;也能够在社交中保持分寸感,不卑不亢,与他人接触交流。 今日话题:你属于内向者还是外向者? 你喜欢独处的状态还是热闹的生活?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