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湿气重,您帮我祛祛湿吧!” 夏季不光气候潮湿闷热,很多人还会觉得体内也有“湿气”。那“湿气”到底是什么? “湿”是中医“六淫”外邪之一。 当长时间的气候潮湿,如长夏季节、梅雨季节或住所潮湿等,“湿”就容易入侵人体。“湿”还特别喜欢烟酒成瘾、喜食生冷油腻、不爱运动的人;还有些人天生具有吸“湿”体质,即“痰湿体质”。 湿气的特点 “湿”有很多特点,最容易识别的特征是其很沉、很重,比如感觉脑袋里裹了什么东西;四肢关节抬不起来;身体感到重重的,乏力困倦、不想动弹;大便后肛门重坠等等。 当然,还有其他特征,比如“黏唧唧”:大便粘滞不爽,女性带下粘稠、头面油腻、舌苔黏腻;还会阻碍人体气的流动,产生闷胀的感觉,如胃胀、腹胀、胸闷等...... “湿”从何而来? “湿”常与“寒”“热”“暑”“风”等联合作战,变身“寒湿”“湿热”“暑湿”“风湿”等。 五脏中属“脾”最讨厌“湿”,“脾”被“湿”怪干扰后功能下降,出现肚子胀、口味淡、不想吃饭,大便溏而黏等症状。 目前正值梅雨季、三伏季节,气候湿热,是“湿”最爱的时节;此外,天气炎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食用生冷食物,加上天热胃口不好,不自觉会多食重口味食物来改善口味,这些都为“湿”的入侵提供了便利条件。 如何除“湿”呢? 首先,要正确忌口。 过量的烟酒、肥甘油腻食物,生冷、凉性食品,都会孕育“湿”。如体内已经有“湿”,这类食品更要减少食用。 推荐几个适合夏季祛湿的食疗方: 1、绿豆米仁汤 食材:绿豆、薏苡仁、冰糖 功效:清热消暑、利水化湿 2、冬瓜马蹄饮 食材:冬瓜(连皮)、荸荠、茯苓 功效:健脾化痰、利湿消肿 3、鲫鱼芡实汤 食材:鲫鱼、鸡头米、山药 功效:补气健脾、渗湿止泻 其次,应加强运动。运动可以帮助气血循环,帮助身体赶走“湿”。但需注意运动量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且持之以恒。 还有,要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不穿潮湿未干的衣服、潮湿季节要注重室内除湿等。 中医除“湿”有一套完善的方法,有健脾化湿、淡渗利湿、苦温燥湿、清热利湿、芳香化湿、祛风除湿等。虽然“湿”会导致各种症状,但并不是出现该类症状就一定就是“湿”引起的,治疗时还需中医辨证为宜。 本文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张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