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华农校三年

 流星雨刘鑫 2022-07-18 发布于浙江

金华农校三年

1951年7月的一天,酷日当空,我头戴仙居凉帽,脚穿草鞋,肩背包裹日行150华里,当天步行到达金华报考金华农校。本学期共招三个班,一个是高小毕业读五年的五秋五班,这个班大部分是金华人已招满。初中毕业读三年的三秋三,甲、乙二个班也已由金华八县各中学举荐新生80名,只向社会招20名。次日,200多名考生进入金一中考场争取这20个名额,先考文化课。我崇实农校毕业,数理化基础差,文化课考得不理想;在考劳动课时,每个考生都肩挑二畚箕砖头沿大操场白线走一圈,接着拿着锄头铲草,可以说我的劳动课是满分的。不久,我接到学校通知书,有幸正取第16名。那时,我弟弟妹妹已在读书都要交学费,经济上有困难,我爱人就卖掉嫁妆凑足学费支持我入学。

9月10那天,我高高兴兴地挑着行李,沿着坎坷不平的小路经三十里坑、白高岭、上茭道、澧浦镇跋涉140多华里到塘雅学校报到。学校设有农场、林场、畜牧场,方圆数百亩土地。入学的新生第一年学基础课,第二年分农、林、牧三个专科,读三年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我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就被推荐到学生会实习部生产技术指导股担任副股长,正股长是秋农班的程显寅,永康派溪人,我俩既是同乡又是同祖,安排实习等方面配合得很好,同学们称我俩“大永康”。我学习认真,劳动积极多次获得奖学金。第二年分科时,我对农业有一定的基础填报农科。可是,学校接到省教育厅通知,根据形势需要,我们招进来的三个班150多名学生全部都学畜牧兽医,连校名也改为“金华畜牧兽医学校”。

在校三年来,学习非常紧张,教材是由专业老师编印的讲义。我们三秋三乙班的班主任余德值老师(退休后任金华市人大副主任、九三学社负责人)教畜牧课;麻庆南老师教家畜传染病;陈亦万老师教普通病;张光铨老师教生理解剖;谢继溪老师教细菌学;毛继根老师教药物学。他们都是名师,后来都曾参与全国中专农业学校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我们在校生活十分艰苦,学生每周至少有二个下午要到农场或畜牧场劳动,晚上在煤汽灯下自修。食堂吃的蔬菜自己种,住的是简易平房高低铺,同学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成长。

我们在校学习三年参加过二次畜牧兽医生产实习。第一次1953年秋季到永康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参加兽医防检实习。由胡周旬站长带领我们到农村注射猪的防疫针,那时给猪注射的是猪丹毒活菌苗和抗丹毒血清,注射后有反应的猪较多,一般要上门检查二、三次。对反应较严重的猪给予治疗。永康县城山川坛牲畜市场规模很大,每逢集市由站长带我们去市场做检疫检验工作。当时菜牛的收购价比耕牛贵很多,要求批准淘汰的牛排成长队,一头头都要仔细检查。解放初期,牛是耕田的主要动力,毛主席曾说:“牛,是农民的宝贝”。国家颁布的耕牛淘汰条例规定:黄牛13岁以上(门齿五个圆芯)水牛15岁以上(门齿七个圆芯)才能批准作菜牛淘汰并由畜牧兽医站开具准宰证才可以宰杀,否则,宰杀耕牛是犯罪行为。有一次我们在牛市场检验老牛淘汰时,胡站长发现有一头要求淘汰的黄牛嘴角伤痕未愈,门齿五个圆芯呈粉红色,情况可疑,叫畜主将牛牵到畜牧兽医站,经仔细查问,这头牛的主人是个牛贩子,他用锉刀将门齿剉成圆芯的。胡站长当即打电话向县政府报告,由公安局来人将牛贩子逮捕。通过在永康一个多月的兽医实习,既增长了知识又丰富了经验,收获很大。

第二次是1954年春季,由省农业厅畜牧局干部何骅带队去天台县天宫乡参加畜牧调查的实习。主要是调查天台黄牛,将天宫乡各村所有的黄牛进行体测逐头登记,包括:外貌特征、毛色、身高、身长、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臀阔等体侧登记,还要以胸围平方乘体斜长除以2算出体重。为天台黄牛做出正确的历史档案。这次,我是天宫乡生产实习的小组长,在工作上认真负责、生活上互相照顾。有一次在村里调查时,王叙倩同学去割草喂牛,看到山坡上长满绿油油的“蒙干”(芒草),以为是好草,手没捏紧刀一拉,“蒙干”划破手,鲜血直流,我教她割“蒙干”时,手一定要捏紧才不会被划破。这次在天台实习一个多月回校就投入大考,我在校学习三年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毕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