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后“离婚潮”“再婚潮”来袭

 杉乡文书阁 2022-07-18 发布于贵州
本报记者莎妮
  随着高考结束,“考生父母扎堆离婚”的话题又出现在了微博上。不少父母早就产生隔阂,出于担心影响孩子考试,两人达成了孩子高考后离婚的共识。有的家庭,父母双方都有了再婚的计划,只是等着孩子高考结束后,才选择告诉孩子。
  父母同床异梦勉强维持表面关系,或选择离婚后再婚,对孩子一生的影响都是难以磨灭的。再婚家庭的青少年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孩子和父母双方该如何看待再婚这件事?父母决定再婚前,要考虑哪些因素?怎样才能将再婚这件事给孩子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天大地大何处是我家
  讲述人:天天
  我的父母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好父母。小学的时候,我爸被人发现有了婚外情,我妈退让了一步,要求他回归家庭就可以继续维持这个家的体面。但这个修补过后的家庭一定是有裂痕的。一个未知的电话、一条陌生来源的短信,都会成为他们吵架的导火索。到了初中,我妈实在忍不下去了,提出要和我爸离婚。我被判给了妈妈。我爸就这样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我从高中开始住校,有一次回家,发现家里多了一个男人。个子比我爸高,看上去也比我爸年轻。从我妈热情的态度可以看出,她是很希望我能和这个人好好相处的。但我也只是点了点头就回到房间里去了。当时我内心五味杂陈,然后开始焦虑,一周一次的回家变成了恐惧。“我应该是那个多余的人吧?”这么想着,我就开始找各种借口周末不回家。
  我妈过生日的时候也是周末,我没有理由不回去。于是那天,三个人很别扭地吃了一次饭。我对他没有称呼,连“喂”都没有,看到了就点点头算打招呼。席间,我妈告诉我,她打算和这个叔叔结婚,并可能以后会要一个孩子,问我的意见是怎么样。我很难想象叫这个人爸爸,只能低头扒饭。但到最后我还是很小声地说了一句:“能不要小孩吗?”
  不过我知道,大人所谓的征求意见不过就是宣布决定而已。我妈决定再婚、要孩子,这是她的选择。并且在她看来,我已经大了,随着我读大学、参加工作、组成自己的家庭,我应该是会和这个家庭的联系越来越少
  有一次回家,我发现在桌上的家庭合影被收起来了我的房间也被收拾干净,妈妈说以后可能要作为婴儿房给弟弟或者妹妹用。那一刻我真的感觉自己被扫地出门了。我忍不住大闹了一场,我问我妈是不是被下了“降头”,恋爱脑上身?不怕继续受伤还要再来一次?没想到,我妈很冷静地对我说:“这是我的生活,你也有你的生活。如果你不喜欢我的生活,也可以出去不要回来。”
  我很伤心,逃了一个星期的课,也不和家人联系,就在城里漫无目的地乱逛。晚上就在同学家睡一夜。我很想去找我的爸爸,但我知道他也重组了他的家庭,他好像也有了新的孩子。
  回到学校后,我没办法倾诉我的苦恼,经常闷在被子里流眼泪,成绩也一落千丈。这时候,多亏有两位老师特别细心地捕捉到了我的情绪,不断地关心和鼓励我,才让我慢慢振作起来。人不能一直困在沼泽里,要么挣扎着出来,要么就甘愿沉沦。尽管我的原生家庭一地鸡毛,但我还是选择站起来,走出去。
  我把一切压抑化成动力,最后发挥得很好,考上了一本的学校。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故意填了一个离家十万八千里城市。父母给了我大学的第一年学费,之后大部分学费都是我自己通过勤工俭学、申请贷款补助、奖学金凑起来的。
  大学四年,我只回过一次故乡。站在熟悉的楼道里,我不敢敲门,生怕房子已经换了主人。听说我妈过得并不好,再婚的丈夫好吃懒做,指望着她的存款过活,他们的女儿也就是我同母异父的妹妹,也是全权由我妈带。男方根本不会为尿布奶粉这些生活的细节操心……
  其实,孩子就像草的种子,天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撒在哪里,他们迟早都能长大。只是有的人在蜜罐里,有的人要独经风雨。这么多年,我为此抑郁过,消沉过,但最后却没有恨意。一切归于云淡风轻。像他们把我从他们的生活中抹去一样,我也轻轻地将他们从我的生命中抹去。除了喜悦的时候不知与谁分享,人生重大时刻没有人帮着做决定,过年不知道回哪里以外,现在的我感觉一切都好。
  几年前我结了婚,去年又生了孩子。丈夫并不是完全了解我的过去,爱情也并没能完全疗愈我的心灵。但孩子的出现让我又开始了反思。原生家庭的伤害一直在我内心一隐秘的角落,我正在努力地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学习抹去后遗症,为了孩子做一个光明积极的人。
再婚对孩子的影响,超乎想象
  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培训师、高级家庭教育导师舒畅分享了他接手过的两个案例。一名初中二年级的男生,父母在他三岁的时候离婚,孩子被判给了父亲。但父亲不太愿意带着这个“拖油瓶”,于是经过协商孩子改由母亲抚养。母亲在他六岁的时候改嫁,将其又交付给了父亲。父亲就将这个孩子放到各个寄宿学校。但由于孩子性情乖僻暴力,在学校打架、厌学甚至是威胁老师,被学校勒令退学。目前孩子一直处于休学状态。
  另一个女生家长在两年前来请求过心理疏导帮助。这名女生随母亲改嫁,进入了新家庭。随着弟弟出生,女孩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在六年级的时候被发现早恋。由于和母亲、新家庭的关系不融洽,女孩曾经离家出走,还曾经和朋友吃夜宵到凌晨两三点才回家。回来的时候,母亲发现有人给女孩转了7500元的账,孩子拿5000多元给自己买了一台崭新的iPhone,剩下2000多元留着当零花钱。是谁给的钱?她和谁在交往?母亲一无所知。后来女孩因为精神异常被送往精神病院,医院不让玩手机,女孩就和护士吵架,还吞药自杀。无奈之下,母亲只好给这个女孩申请了休学。现在这个女孩在酒吧找了份兼职干,平常也不和父母联系。
  暴力倾向、自卑、抑郁、逃避、难以融入,父母再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长远的。舒畅指出,与其说父母再婚这个行为会影响孩子身心发展健康,不如说是父母再婚后的态度、行为,更会对孩子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比如很多父母再次组成家庭后,多半会选择和新伴侣孕育孩子,这样原配的子/女,就会感觉到自己被忽略甚至是被抛弃了,因而做出种种出格的举动表达不满,或者是为引起父母关注。
  不少孩子对父母再婚产生了冷漠,甚至是敌对、抗拒的心理。其根本原因是孩子对父母结婚、离婚、再结婚很有压力。这种压力有时候也来自于熟人圈子。孩子之间互相传闻某个孩子家庭离异、孩子的亲属无意中给孩子营造“后爸”“后妈”很可怕的形象,都会让孩子对父母再婚产生畏惧和敌对心理。这时候,不少孩子就会采取逃课、和父母吵架、离家出走等极端方式来告诉父母,他们不支持父母再婚。而迫于孩子的施压,不少父母也会选择不再婚。
  舒畅说,在父母是否再婚这件事情上,孩子无权干涉。无论是谁,都有追求快乐轻松、幸福美满人生的权力。孩子不能情感绑架或者是操控父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父母再婚反而应该得到支持。这是因为很多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基本上在后期都取代了父亲或者是母亲的地位,承担起了照顾妈妈或者爸爸的责任。而这正是家庭身份错位的象征。想必大家都在不少家庭题材的电视剧中看到过,单亲家庭的孩子长大后,找对象结婚,基本上都对女方提出这样的要求:听我妈的话、要尊重我妈、以我妈的意见为主。这并不是单纯的“妈宝男”,更多的是由于父亲长期缺位,儿子顶上了父亲的位置来照顾母亲。因此,父母在离异后能够重新开始一段感情,对家庭成员认领自己的位置、回到自己的本位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
再婚前,父母要做好这几件事
  舒畅说,鼓励父母再婚,不代表鼓励盲目进入下一段婚姻。在再婚前,为人父母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第一件就是疗愈。在上一段婚姻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否给自己和家人留下了创伤?如果有的话,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找到症结所在,然后积极地面对和处理它。如果对前夫/前妻还有怨恨,一直带着怨恨生活,传递给新家庭的也将是负能量。
  第二件事是复盘。在上一段婚姻中,哪些地方是自己做得不够好的,要从中领悟到道理,学会学习和成长,补足缺失掉的能力。不会游泳的人,换泳池仍旧不会游泳。如果在上段感情中家庭关系处理得乱七八糟却不加以反思,到了新的婚姻和家庭中,未来也一样会走到离婚的那一步。
  第三件事是询问自己,开启新一段感情和婚姻的起心动念是什么?是为自己找一个伴侣,还是为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不少人表示,再婚一定要找个对孩子好的,这点无可厚非。但不要忘记,对方选择了你,并不是单纯为了当好后爸/后妈这个角色,更多的是想与你携手一生。很多家长的观念是,“我希望孩子好”,而事实上是,只要家长好了,孩子自然也会从父母身上感受到快乐。精神贫瘠的父母是养育不出积极向上的孩子的。只有父母内心充满爱,满盈着向上的能量,孩子才能够充满能量。
  亲子关系是世界上唯一一段以分离为目的关系,正如苹果熟了就会自然掉落,孩子成长后自然就会离开父母。但伴侣是会互相陪伴在彼此身边的。因此,选择再婚的时候,请遵循自己内心的感受,并充分和孩子沟通,重视孩子的需求。告诉孩子:如果有一天,我和后爸/后妈又有了孩子,你将和他们一样,共同分享我们的爱。
  与此同时,再婚的父母也要牢记几点原则。
  从家庭系统学来说,有一条原则是大家必须都要遵守的,那就是新来的要尊重前面进来的。不管是后妈还是后爸,都要首先学会尊重原配。后妈、后爸要尊重孩子的亲妈、亲爸以及孩子本身。不要指责、抱怨,更不能在生气的时候说“你和你妈/你爸一个样”。这些都会带给孩子很大的创伤。
  第二个原则,不要绑架孩子。离婚是成年人之间达成的一致,与孩子无关。要允许孩子去看亲生父母或者允许前夫/前妻前来探视(有家暴史或者精神病的除外)孩子。出于对前妻/前夫的恨意,而不允许孩子与亲爸/亲妈来往,只会让孩子更无所适从。最好的办法是告诉孩子,你可以依据自己的情感需求,去探望爸爸或者妈妈。父母离婚后变化的是身份,但对于孩子的爱是不变的。
  第三个原则,也是很重要的原则,不要强迫孩子叫后爸/后妈“爸爸”“妈妈”。该叫叔叔就大大方方让他们叫叔叔,该叫阿姨就叫阿姨。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爸爸、一个妈妈。强迫他们改口,并不能拉近新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反而会让他们感到别扭。而孩子的亲生父母听到孩子叫其他人“爸爸”“妈妈”后,必然也会心里不舒服,加剧家庭冲突。
  第四个原则,在原配孩子的眼中,继父母无异于“闯”入他们家庭的外来者。而孩子对“外来者”有戒心、有敌意也很敏感,他们会倾向于认为“还是原来的爸爸妈妈好”,而把错误统统算在后爸/后妈身上。因此,作为后爸/后妈,不必报以太高期望,要求自己马上和孩子打成一片,或者期待孩子一下就和自己亲密无间。调整好自己的期待值,真诚地与孩子相处就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