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风掠过平台】戴镇谦的评(十四)| 萦绕于灵魂深处的情絲一一读贺立方的词

 有风掠过王强 2022-07-18 发布于黑龙江




萦绕于灵魂深处的情絲

        一一读贺立方的词

          戴镇谦

       当今词坛,优秀的词家已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女性词家。然而,能得词中意蕴和气象,并让这意蕴和气象化为缕缕情絲,如烟如岚般缠绕着灵魂的人,却寥寥无几。贺立方,应该是这寥寥无几中的女性词家之一。

       上面所说的意韵和气象,其实就是古人所说的“神韵”、“性灵”和“格调”。古典诗词追求由“相”而“情”,也就是由外部事物而引起的不能自已的内心之情。但这种情,却不宜明白道出,而是需要通过景物来透露。这景物,也不是目中所睹之景物,是那种经过选取的有着诗意的含蓄且情感饱满的画面。前面所说的透露,就是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的神韵。那神韵,是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感觉并能隐约而明的一种朦朦胧胧。所谓的“性灵”,其实就是真性情,真感情。清代诗人、散文家袁枚说:“牡丹芍药,花之至富丽者也,剪彩为之,不如野蓼山葵矣。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论诗。”这就是说,诗无真情,何以称诗;人无真性,勿与相论。格调,也就是气象,是一首诗或一首词中的灵魂。有人认为,有豪言状语就有气象,其实这是错误的。满纸豪言,并不是一首词的气象,真正的气象,是整首词于无形之中透出的一种强烈的感觉。比如辛弃疾词,就能让读者于字里行间感觉到意蕴深厚,气象万千。清代诗人、学者沈德潜在格调说中提出:“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一首好诗或好词,要像水流云在,月到风来,并能根据各种情意形成各种风格。其或动或静,或近或远,或彼或此,都能唯意而所适。

        贺立方的词,(以下简称贺词),不仅在意蕴和气象中暗含着那种大多数词家,特别是女性词家所求的“幽约凄迷”、“芳馨悱恻”,而且还在字里字外透露着

心灵的多感和情思的萦绕。如【江城梅花引】:

        流霜随我入深秋。菊香幽,酒香幽。香味三分,应为此时留。寒湿窗阶帘又冷,风满袖,雨难收、引客愁。        

        客愁。客愁。何处休。一叶舟,梦里游。落絮漫漫,已白首,不忍回眸。悄步跫音,新曲唱还酬。灯下兴来人未寐,三更夜,有闲词、在小楼。

        “流霜随我入深秋”。仅此一句,就把人带入了一种作者为此词而设的特殊的环境,带入了特殊环境所产生的茫茫凄迷之中,接下来,作者通过菊、酒、窗阶、帘等物相,进一步把内心那份幽幽的情思隐隐透出。再通过满袖的风和飘飞的雨,把羁旅中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孤独寂寞所产生的心底的情绪慢慢停泊,慢慢凝固。仿佛生命的四周,在一瞬之间,被定在了极寒极冷之中。此词下阕,作者没有像李清照、朱淑真那样,把那种幽绪缠绵到底,而是在虚实相间的描述中将笔锋一转,并以“三更夜,有闲词、在小楼”来结束吟哦之意。这样,就让整首词的意蕴顿时亮了起来,如一片冷灰中惊现出一抹红晕,有了一种自然而然的超脱与巧妙的情感升华。

        又如【南歌子】:

        夕照深深意,斜光到绿窗。落霞一抹暗催妆。谁唱梅花三弄、惹幽香?

        此曲邀相唱,幽幽两勿忘。飞来新句入琼章。霜雪呼梅伴我、为诗狂。

       这首词一出,马上给人一种精思入神,灵光四射的感觉。很多人都知道,词出于诗,故称词为诗余,但词与诗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诗,多以情景为主,即叙事说理或叙述议论,皆寓于情景之中,唱叹含蓄。词,则主张意内而言外,可直接抒写作者内心的幽微之情,尤其注重内质的情味和意境,也就是内在情感的变化和外部意境的设置。这首【南歌子】,起句“夕阳深深意,斜光到绿窗”。一开头,作者就将“夕阳”“斜光”人格化,把情味和意境紧紧融合在一起了。接着,作者用了一个“暗催妆”,一瞬间把情景推开、放大,并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多元化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读者可以尽情地去发挥自己的想象。紧接着,作者发出一问“谁唱梅花三弄?惹幽香”,这一问,不仅进一步扩大着情景,还为情景中的空间送去了无限的生机,以及在生机中快乐着的生命。而下阕的“邀相唱”,“两勿忘”,又一次把内心殷殷的情感激发出来,给词中的意蕴增添了无限情趣的同时,似乎还留下了一个托腮遥思并轻轻叮嘱的画面。随之一句“霜雪呼梅伴我,为诗狂!”此句,应该是整首词的中心。然而,这里的“霜雪”,这里的“梅”象征着什么呢?我想,这是个不需要弄清楚的事情,这“霜雪”呼来的“梅”,许是一种愿望,许是一种心境,许是内心一种情绪的凝聚,或许,是人生晚境的一种美好。其实是与不是,已经不重要了,此句一出,立刻把整首词绵缠的意蕴与满怀期望的情愫推向了高峰。

        又如【高阳台】:

        细雨含烟,疏枝犹湿,秋声滴滴阶前。醉里人知,又是寒叩天关。怕西风薄情催我,染娥眉、雪压青山。望飞云,渐远渐凉,一片寥然。        

        山高月落人休问,有幽怀难寄,愁正凭栏。欲剪相思,不教长梦相连。未开梅眼先开悟,对空帏、自许清玄。又三更,帘下听风,意往云间。

        这首词,其内蕴一波三折,这是一种常回返于幽约之境而又深感于自己本心的绝妙之作。观一首词,首先是观其境界。只要达到了那种自然而然的境界,其词意必然是顺意而为,由心而声,让读者跟其足而行,随其意而思,并于那种氤氲或缥缈之中寻觅到一种内心的渴望或情感的寄托。这种境界,也就是前人所说的“用情而不溺于情,赏物而不滞于物”了。作者一开句,就用“细雨含烟,疏枝犹湿,秋声滴滴阶前”。把一种凄清之景推远,又拉近到读者的眼前、心底。然而这景,是真实之景吗?应该不是,而是那种“不滞”之景。是为后面内心情感的变化而服务的景。然后,作者用一个“怕”字,把内心情感的单纯性转入复杂性,包括想象和感慨。这样,整个上阕立刻就活了,让人的情感由静而动,再由动而静而远。接着,作者用一句“山高月落人休问”,巧妙地把一种情感之波推入另一种情感之潮并转入下阙。那另一种情感之潮是什么呢?是幽思难寄,相思难消,长梦难断的揪心的凄然之景。如果老是沉溺于这种凄然之中,也就是前面说的“溺于情”了,那么,这首词最后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于是,作者用一句“未开梅眼先开悟”,把那种情感之潮彻底净化了。那个“悟”字是什么意思?是一种领悟,一种解脱,还是其他的意思?作者用“空帏”、“清玄”、“三更”等词作了具象的,也是隐约的回答,再加上末句“帘下听风,意往云间”。这不仅让整首词的格调上升了,还为读者留下了一个更宽更阔的思索空间。

        一首好词,除了奇巧的构思,还要有超然于尘上的词语。否则,虽立意高,也难免让词语坠入尘下。贺词,在构思与遣词上,都常常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超然和飘渺,给人一种乘风直上的感觉。如【临江仙】暮春:

       东君百代皆过客,繁华逝水流波。万千歌阕影婆娑。柳丝成落絮,绿鬓恨蹉跎。    人间若无安排处,乘风飞渡长河。三生不待豈虚过。心随春意远,梦比落花多。

        这首词,一起句,就给人一种不凡的感觉,“东君百代皆过客,繁华逝水流波”“东君”是谁?按字义,应该是春神。但,是春神吗?不,应该是万象、万灵,是世间所有的生生灭灭。“万千歌阕影婆娑”。此句乃神来之笔,把目中的蜿蜒和内心的起伏,以一种大美于有声有色中悄然幻化成诗意了。这种句子,肯定是无意识中的偶然所得。这偶然,其实就是天缘和功夫。而由那些“落絮”引起的回忆,再次把隐去的情感掘出,并处于难消难解之境。但作者太聪明了,在那种难消难解的纠缠中,突然用一句“人间若无安排处,乘风飞渡长河”。此句不仅巧妙地转入了下阕,还直接道出了对人间,对生命,对一切事物的那种不争、不论、“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恬淡。仿佛有一种飘然、洒脱的欲仙之气扶摇而上,直抵九天。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会因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联想。虽然这首词还是用一种凄美“梦比落花多”来结束,但能结束吗?仿佛,这凄美的梦,永远在飘,在远!

       记不清曾经是谁说过:“为纯粹之词人,必须具有三长”。所谓的三长,就是天才、情感、理想。我个人认为,要成为真正的词人,必须要有岁月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和对万灵万物的深彻的爱,当然也包括对诗词的爱。贺词能达如今的境界,与她的经历、理想分不开。贺立方出生于音乐世家,从小就受到旋律和节奏的薰陶而酷爱古典诗词。数十年来,她除了读书教书再读书再教书外,就是写诗填词读万卷书。她总是那么孜孜不倦,仿佛要让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世界,装满独有的意韵。她写了很多诗,填了很多词,也出了好几本诗词集,但至今她都没有加入过任何文学团体。可见她对诗词的爱,是多么纯粹。这纯粹,仿佛已进入她的骨髄深处。

       最后,希望她多到外面的世界去走走,去看看,去拓展自己的视野,去采撷更多的灵韵,去炼化更多的灵觉,以写出更多更美的上乘之作。

平台顾问:丁长耀、刘合军

平台编辑:王强(有风掠过)、叶子

有风掠过平台

杨骥的诗   田文春的诗

王晓旭的诗(七)   王峰的诗

程广丽的诗(3)   齐春玲的诗(八)

李树侠的诗(2)   西楼的诗(5)
有风掠过王强平台第162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