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站这个纪录片太好哭了,有一天我们都会忘了这些人

 南京栖霞百仁 2022-07-18 发布于江苏

这些普通人注定会被遗忘,但没有他们,撑不起这场疫情之下的武汉。他们就像城市里的毛细血管,你甚至看不见,尤其在这个人人戴着口罩的时候。但没有他们,就没有外卖送药、没人给猫喂粮、没人接送医护上下班......
很多人的生活,就要真正停摆了。
一周前,B站上了一本纪录片《在武汉》,昨天播放了第二集,很快冲到250万播放,更是被打到9.9高分。
这是全国首档在武汉实地拍摄的抗疫纪录片,弹幕里满屏满屏的都是武汉加油。如果说最近起武汉的是国家队的巨大力量,那么《在武汉》记录的,是起武汉的一个个普通人。
出品人张悦是纪实影像纪录工作室FIGURE创始人,在创办FIGURE之前,他是资深媒体人,曾经是《人物》杂志的主编,也曾经在汶川大地震时去过现场实录。同时,他是两个小男孩的爸爸。
除夕夜,他和家人一起看春节晚会的同时,不断刷着武汉的各种消息,很自然的,“去现场拍纪录片”的想法就在脑子里。孩子们还小,对他们来说,平时在北京工作的爸爸好不容易有空陪他们,又有事情让他出发了。
这个项目立项、招募成员,总共只用了8天。2月初到现在,张悦和他们的团队在武汉呆了一个多月,目测至少还要呆一个月。
《在武汉》在B站每周三更新,总共8集。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武汉》预告片
👇

民胞物与,念兹在兹。
张悦说,八集纪录片讲了什么?讲的就是这8个字。疫情会过去的,但这些人、这些事、这座城市,会被用这样的方式一直惦记着、心心念念,仁爱兼济天下:民胞物与,念兹在兹。
据说对千万人口的城市封城,这样的举动在人类史上是第一次。
一月底摄制组刚在武汉开始工作时,空荡荡的城市本身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冲击,因为当时北京和上海也已经时空城了。真正冲击的,是当时去拍摄的医院里,医生还没有N95口罩戴,去拍摄的社区里,要绕社区整整一大圈才找到一个牌子写着:无疫楼栋。
被病毒包围,你不会有独善其身的庆幸,只有不知何时轮到自家楼栋的绝望。
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有人走了出来,镜头对准的就是这些走出来的普通人。他们连成了一张巨大的网,让城市不停摆。
第一集,《车轮上的生命线》拍一辆辆车,送菜、送药、送物资、送医护人员上下班。
第二集,《这不只是工作》,拍了外卖员、开锁服务等,送的是菜是药是尿布,开锁后喂猫遛狗,在平时都是普通服务,但在疫情之下都是值得千恩万谢。
一集只有20分钟不到,我说几个细节。真实的记录真是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大象:
他是户外探险搜救队的组织者,这次组织志愿者车队,他和队员们互相说“签退出也没关系,完全自愿”,一边一个个签下“风险自担”。
他去给一个疑似感染的志愿者(万幸万幸已排除,正在康复中)送一些物资,放在长凳上,远远地看着曾经矫健的志愿者像个老奶奶一样吃力地下楼来取。他哭了,眼泪就这样流在口罩上,这口罩他要戴9个小时,每天半夜回到家感觉如同爬雪山一样大脑缺氧。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少云:
一月下旬时,最看不起“瘫腔(软弱怕事)”的武汉人说起不明肺炎,还是当玩笑讲,李少云拉客人去汉口火车站时,客人问起这个传言,她说:那就顺路带你去华南海鲜市场看一眼。
到一月底,再也不敢开这样的玩笑,因为担心女儿依依被感染,车队拒绝了她做志愿者的要求。于是她开始做调度,半夜不敢睡,“后半夜的需求往往最紧急”。
镜头里拍到的她,一边是严厉不让女儿出门的母亲,一边是眼睛不离开手机不断对接需求的司机调度。
图片

陈杰:
镜头里的他就是最普通的出租车司机,无非比平时多一道程序就是给上车的人量体温。
他每天回家前就把防护衣脱了,步行一段路回家。老婆给他用酒精喷,然后他洗手、摘口罩、脱衣服,把衣服挂到阳台上通风、洗澡,流程走完。谁不怕呢?但总是又想帮一点别人,又不想有万一还拖累家人。
他说和他一样的志愿者,“这个时候能出来的话,都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过命的兄弟”。

还有片子里一扫而过的、花絮里的人物。
种菜的阿姨免费把菜送到社区里,“自从做了这个事,我就三四天没碰我家孩子了”;
从福建开货车送了几吨蔬菜苹果来的吴国水师傅,在高速口交接十几分钟就走了,来接货的人说要拍个视频说武汉加油,他连连说:不要说我 不用说我。
图片
这就是纪录片的力量,点点滴滴皆平凡,但每一股细流都有力量。

在现场就是力量
我联系上了出品人张悦,翻翻他这一个月的朋友圈。



03:3

2


03:32



03:32


  2月6日的武汉,新闻里的“协和医院”。

图片

2月14日的武汉,还有爱情。

2月14日的武汉医院,有花有陪伴。

2月16日,制片小姐姐当护士给大家注射提高免疫力的胸腺肽药物。

2月27日,张悦带前线团队做拭咽子测试,结果全部阴性,向后方家人报阶段性平安。

《在武汉》里有一幕出现了好几次,是大象的吉普车上插着国旗,开过武汉长江大桥,开过空荡荡的马路。
他的车上总是温情脉脉地放着一首歌:
街道口的风 撩醒了夏虫
竹床上的小孩做着梦
热干面糊汤 一样的吃相
海角天涯 流淌唇齿香
这是我的家 在这里长大
轧过大桥说过心里话
点击👇听
武汉伢陈戈;陈晶晶;陈思同;陈志斌 - 武汉伢

他车里一直放着这首歌,
他为志愿者同伴流下热泪,
和他在第一集的最后说:武汉人不寒哒,铆起来搞!(武汉人不会怕,铆足劲跟它干),
那份温柔和铿锵,都是大象,也是纪录片里一个个平凡而勇敢的人。
这纪录片看得人鼻子发酸,我问张悦,你拍摄时感觉怎样?
他说:我不会哭的,眼泪流出来就要调整目镜,手就会去碰脸,这波操作太危险了。所以我不哭。
观看《在武汉》,登陆bilibili搜索即可。

图片

图片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B站这个纪录片太好哭了,有一天我们都会忘了这些人

这些普通人注定会被遗忘,但没有他们,撑不起这场疫情之下的武汉。他们就像城市里的毛细血管,你甚至看不见,尤其在这个人人戴着口罩的时候。但没有他们,就没有外卖送药、没人给猫喂粮、没人接送医护上下班......

很多人的生活,就要真正停摆了。

一周前,B站上了一本纪录片《在武汉》,昨天播放了第二集,很快冲到250万播放,更是被打到9.9高分。

这是全国首档在武汉实地拍摄的抗疫纪录片,弹幕里满屏满屏的都是武汉加油。如果说最近起武汉的是国家队的巨大力量,那么《在武汉》记录的,是起武汉的一个个普通人。

出品人张悦是纪实影像纪录工作室FIGURE创始人,在创办FIGURE之前,他是资深媒体人,曾经是《人物》杂志的主编,也曾经在汶川大地震时去过现场实录。同时,他是两个小男孩的爸爸。

除夕夜,他和家人一起看春节晚会的同时,不断刷着武汉的各种消息,很自然的,“去现场拍纪录片”的想法就在脑子里。孩子们还小,对他们来说,平时在北京工作的爸爸好不容易有空陪他们,又有事情让他出发了。

这个项目立项、招募成员,总共只用了8天。2月初到现在,张悦和他们的团队在武汉呆了一个多月,目测至少还要呆一个月。

《在武汉》在B站每周三更新,总共8集。

《在武汉》预告片

👇

民胞物与,念兹在兹。

张悦说,八集纪录片讲了什么?讲的就是这8个字。疫情会过去的,但这些人、这些事、这座城市,会被用这样的方式一直惦记着、心心念念,仁爱兼济天下:民胞物与,念兹在兹。

据说对千万人口的城市封城,这样的举动在人类史上是第一次。

一月底摄制组刚在武汉开始工作时,空荡荡的城市本身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冲击,因为当时北京和上海也已经时空城了。真正冲击的,是当时去拍摄的医院里,医生还没有N95口罩戴,去拍摄的社区里,要绕社区整整一大圈才找到一个牌子写着:无疫楼栋。

被病毒包围,你不会有独善其身的庆幸,只有不知何时轮到自家楼栋的绝望。

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有人走了出来,镜头对准的就是这些走出来的普通人。他们连成了一张巨大的网,让城市不停摆。

第一集,《车轮上的生命线》拍一辆辆车,送菜、送药、送物资、送医护人员上下班。

第二集,《这不只是工作》,拍了外卖员、开锁服务等,送的是菜是药是尿布,开锁后喂猫遛狗,在平时都是普通服务,但在疫情之下都是值得千恩万谢。

一集只有20分钟不到,我说几个细节。真实的记录真是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大象:

他是户外探险搜救队的组织者,这次组织志愿者车队,他和队员们互相说“签退出也没关系,完全自愿”,一边一个个签下“风险自担”。

他去给一个疑似感染的志愿者(万幸万幸已排除,正在康复中)送一些物资,放在长凳上,远远地看着曾经矫健的志愿者像个老奶奶一样吃力地下楼来取。他哭了,眼泪就这样流在口罩上,这口罩他要戴9个小时,每天半夜回到家感觉如同爬雪山一样大脑缺氧。

李少云:

一月下旬时,最看不起“瘫腔(软弱怕事)”的武汉人说起不明肺炎,还是当玩笑讲,李少云拉客人去汉口火车站时,客人问起这个传言,她说:那就顺路带你去华南海鲜市场看一眼。

到一月底,再也不敢开这样的玩笑,因为担心女儿依依被感染,车队拒绝了她做志愿者的要求。于是她开始做调度,半夜不敢睡,“后半夜的需求往往最紧急”。

镜头里拍到的她,一边是严厉不让女儿出门的母亲,一边是眼睛不离开手机不断对接需求的司机调度。

陈杰:

镜头里的他就是最普通的出租车司机,无非比平时多一道程序就是给上车的人量体温。

他每天回家前就把防护衣脱了,步行一段路回家。老婆给他用酒精喷,然后他洗手、摘口罩、脱衣服,把衣服挂到阳台上通风、洗澡,流程走完。谁不怕呢?但总是又想帮一点别人,又不想有万一还拖累家人。

他说和他一样的志愿者,“这个时候能出来的话,都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过命的兄弟”。

还有片子里一扫而过的、花絮里的人物。

种菜的阿姨免费把菜送到社区里,“自从做了这个事,我就三四天没碰我家孩子了”;

从福建开货车送了几吨蔬菜苹果来的吴国水师傅,在高速口交接十几分钟就走了,来接货的人说要拍个视频说武汉加油,他连连说:不要说我 不用说我。

这就是纪录片的力量,点点滴滴皆平凡,但每一股细流都有力量。

在现场就是力量

我联系上了出品人张悦,翻翻他这一个月的朋友圈。

2月6日的武汉,新闻里的“协和医院”。

2月14日的武汉,还有爱情。

2月14日的武汉医院,有花有陪伴。

2月16日,制片小姐姐当护士给大家注射提高免疫力的胸腺肽药物。

2月27日,张悦带前线团队做拭咽子测试,结果全部阴性,向后方家人报阶段性平安。

《在武汉》里有一幕出现了好几次,是大象的吉普车上插着国旗,开过武汉长江大桥,开过空荡荡的马路。

他的车上总是温情脉脉地放着一首歌:

街道口的风 撩醒了夏虫

竹床上的小孩做着梦

热干面糊汤 一样的吃相

海角天涯 流淌唇齿香

这是我的家 在这里长大

轧过大桥说过心里话

点击👇听

武汉伢音乐:陈戈;陈晶晶;陈思同;陈志斌 - 武汉伢

他车里一直放着这首歌,

他为志愿者同伴流下热泪,

和他在第一集的最后说:武汉人不寒哒,铆起来搞!(武汉人不会怕,铆足劲跟它干),

那份温柔和铿锵,都是大象,也是纪录片里一个个平凡而勇敢的人。

这纪录片看得人鼻子发酸,我问张悦,你拍摄时感觉怎样?

他说:我不会哭的,眼泪流出来就要调整目镜,手就会去碰脸,这波操作太危险了。所以我不哭。

观看《在武汉》,登陆bilibili搜索即可。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