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滇越铁路简史之九: 热闹的蒙自

 颐源书屋 2022-07-18 发布于云南

图片

离碧色寨10多公里的是蒙自,在滇越铁路通车之前,它是云南的一等大县。

1889年8月24日,云南第一个海关在蒙自设立,作为清朝云南三关之一,不仅成立时间最早(思茅海关和腾越海关分别成立于1896年1月2日和1902年5月8日),而且地位最为显赫。法、德、美、意、日等国分别在蒙自设立领事馆。

蒙自开关通商后,县城人口迅速增加,外贸逐年增长。1889年,县城人口2000人,但到1906年时便达40000人,进出口贸易值以当时的白银计,1896年对外贸易总额达2476675关平两,占云南省对外贸易总额的100%。

从蒙自开关到滇越铁路修筑通车的这段时期,是蒙自经济文化最为兴旺发达的阶段,据蒙自县志记载:有近十几个国家和国内8个省的商人在蒙自做生意,先后建了数十家洋行、公司。

在这时期,蒙自热闹非凡。买与卖只有在蒙自才能实现。在滇越铁路通车前,蛮耗成为云南唯一的陆、水运输中转码头。据蒙自海关统计,从1890年到1909年的20年间,平均每年用骡马驮运货物112392匹次,从蒙自到蛮耗仅50余公里的路程,每天行于山路的马匹络绎不绝,首尾相连,连绵数十里。1906年,在这条马帮路上,竟有30万匹次的马帮穿梭来往。那时蒙自每天可接待驮马数千匹,有时赶晚了,赶马人都进不了蒙自城,只能在城外将就一宿,由此可见马帮在当年蒙自的地位和作用。

图片

这时期,蒙自的外贸总值占到了云南省的80%以上,1910年达到83.9%。

1890年,蒙自人在县城开设了一个叫“风雅轩像馆”。这是西南地区最早的像馆,也是云南最早开设的像馆之一。以后在民国时期先后开设了几家像馆 。当时在云南山民中把像馆和相机视为神怪之物,有人称之为“拿魂匣”,认为照像之后魂就拿走了,人不久就会死去。这一传说在滇南的农村地区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

据12岁就在哥胪式洋行当店员的普民生老人介绍:当时哥胪式洋行的服务已经相当规范,店员要穿西服,即便马夫也要穿西服。这在当时穿惯了长条马褂的人来说,确实比较新鲜和羡慕。

通车前的蒙自商号云集,生意红火。来自外省的人不一定知道昆明,但都知道有个蒙自。当蒙自人在品尝外国人带来的咖啡时,昆明人还不知道咖啡为何物;当整个大西南还处于蒙昧封闭状态、当朝的官员们还在甩着马蹄袖作揖、下跪时,蒙自已经学会了握手和拥抱,而且还用上了洋伞、洋水泥、洋铁桶。

这是外国人对蒙自的影响。后来对蒙自的影响大多来自中国的知识分子。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著名的三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搬至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初,武汉告急,长沙临时大学被迫再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部分师生经香港乘船到越南海防,再转滇越铁路进入云南。

1938年5月4日,西南联大在昆明正式开课。分理、工、文、法、师范学院。文法学院设在蒙自。刚开始联大女生与蒙自女生“衣装迥异,一望可辨”,没有过多久即'衣装尽成一色矣”。钱穆教授说联大女生从北平来,原来是穿袜子的,“但过香港,乃尽露双腿。蒙自女生亦效之。短裙露腿,赤足纳双履中,风气之变其速如此”。浦薛凤教授的回忆比较具体:“蒙自闭塞,自无问题,联大迁来多少有些少见多怪。尤以联大女生,最惹地方人士注意与评论”,“衣服与化妆,自比本地人讲究。何况女生路过香港,免不了略受熏陶,故予到了蒙自后,觉女生装束及修饰,显较在长沙讲究,然惹人想入非非,亦缘如此。”

抗战胜利后,蒙自在历史沉浮中又渐渐归于平静。

编辑:何俊云 罗菁

审核:王若刚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