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术后患者突发脑梗,取完栓后再发血栓,遗憾的背后只因患者听不见

 自然科学追随者 2022-07-18

这是发生在进修期间的一件事:胃大部切除手术后,患者突发脑梗。立即送往介入手术室取栓,但很快再次脑梗。80多岁的年纪,哪能经得起这样的折腾,最终抢救无效。


回顾整件事,其实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患者为什么会反复发生脑梗?

这与患者本身的病情密不可分。

据主刀医生说,直到患者家属收拾病房内的东西准备回家的时候才发现问题。在老太太的床头柜里,医生给她开的术前用药,她一片都没吃过。而这些药,无一例外的都是为了防止血栓发生以及降低各种并发症的。

手术前的常规检查中发现,这个患者的深静脉内有陈旧的血栓,颈动脉内膜也增厚。加上手术中可能要有一定的失血,因此预示着围术期可能会有血栓风险。于是,麻醉科在术前访视的时候就与主管医生沟通,让她给患者先吃一些避免血栓形成的药物。

考虑到手术也有出血风险,折中的在术前一天停药。并且,服用的都是理论上不会特别影响凝血的药物。

由于麻醉科不能每天都去病房访视,因此叮嘱患者吃药的任务就交给外科了。


外科医生也很尽心,特意叮嘱老太太要按时吃药。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老太太是一个特别要强、特别客气的一个人。面对大夫的叮嘱,哼哈答应下来。但由于年龄大了,她什么都听不清。

由于不敢乱吃,也不好意思去问大夫,索性就没吃。直到家属收拾病房,才发现这些药都没动过。

惨痛的结局,我们不能埋怨谁。是怨外科大夫没说吗?人家也确实也说了。怨麻醉科术前访视不到位吗?麻醉科也确实发现了问题。怨老太太吗?她自己听不清楚。唯有总结经验教训,才能避免下一次的悲剧发生。

这件事,最大的问题就是沟通的问题。不仅要沟通好,还要执行好,这才是一个好的沟通方式。

最后,我们再从专业上解释一下事件的原因,以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


患者本身就有深静脉血栓,也有动脉内膜、尤其是颈动脉内膜的问题,这就为高发脑血栓打下了基础。相关研究显示,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的发生率呈线性关系。

健康人会得深静脉血栓么?不会,如果得了,那么说明她的体内一定具备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再说一下,为什么要强调围术期预防的问题。这是因为,手术应激、出血或者疼痛都会影响到体内的血凝-凝血系统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不是出血就是血栓。一旦激发血栓反应,只要有血的地方,就有可能形成血栓。


这个患者由于颈动脉有斑块,成了血栓形成的“温床”。于是,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才会反复形成血栓。

有人说,医生为什么不及时补救抗凝?

这样的大手术,哪个医生敢贸然给药呢?!况且,一旦血凝-凝血系统活跃起来,是很难掌控的。

痛定思痛,医者要认真沟通、确保患者执行;患者要认真听从医生指挥。一台成功的手术,不仅是医护人员的努力,更加需要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配合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