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争取和平建国,人民翻身作主的革命斗争中,历经了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 这一期间,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冒着危险,舍小家,顾大家,勇于投身革命、参加人民军队,怀着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使我们的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通过几十年的枪林弹雨,九死一生,最终取得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胜利。 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里,大多数人献出了青春年华、献出了毕生精力、甚至包括最宝贵的生命,时到今日虽然已逾百年,但我们每每读着这些英雄事迹的时候,时常为这些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 然而,也有那么少数理想信仰淡薄、革命意志不坚定者,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不正,有的对革命前途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贪生怕死、贪图享受,有的受不了一点委屈和一点小小的挫折,便半途而废当了逃兵,甚至走上了叛变投敌的道路。 在这少部分人中,也不乏早期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的人,甚至有的在军队中担任可不低的职务,这些人没有在八一军旗的指引下走向辉煌,而只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灰暗的背影、成为历史的垃圾,至今使人唾弃。 今天,我们介绍一位红军长征时期的团长,他作战勇敢,出生入死,战功不小,晋升为团长,在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那么艰苦的环境都过来了,但是长征胜利后到了陕北后,却突然离队开小差,从供给处要了100块现洋,跑回湖南老家做点小生意去了。 他就是原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一团团长邓国清,他当团长的时候,该团政委先后为张爱萍、王平,后来都是赫赫有名的开国上将。 在红军长征途中,作为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一团的邓国清,率部打了一些险仗、恶仗,在红军长征过前面的几道封锁线的时候,当时,强攻泰来墟至腊岭一带国民党军碉堡战,一面钳制守敌,一面在攻打碉堡,碉堡中敌军重机枪火力猛烈,南面湘军第六十二师第三六八团拼命增援,加上天上国民党飞机轮番轰炸,红军数次冲锋未果,伤亡很大。 面对强敌,战士们毫无惧色,继续英勇顽强地向敌碉堡进攻。后当地群众主动扛来门板、桌子支援,红军把棉被钉在门板、桌子上用水浇湿,然后顶着门板、桌子冒着弹雨向前冲锋,冲至碉堡前壕沟时,又因壕沟宽深阻隔而无法继续前进。 团长邓国清调来几门迫击炮轰击,指挥炮兵调整炮位和距离,“轰”的一声巨响,炮弹落在壕沟上,三声巨响,碉堡炸飞,红军趁势冲上黄家寨,俘敌数十人,缴获轻重武器一大批。 后来,当地群众的帮助支援下,相继攻下泰来墟、城头寨、米筛岭、五桂岭、大坪墟、腊岭坳等多处敌军据点,捣毁碉堡30余座,60余里第二道封锁线全部突破。国民党湘军及胡凤璋保安团只得龟缩于县城碉堡内,不敢再出兵阻拦红军前进了。 邓国清历经中央红军的所有重大战役,到长征结束时,已经升为团级干部。而且,在长征中的娄山关战斗中,他率所部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奉调进抗大学习之前,本来是有大好前程的。 可是,就在他个人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就在1936年元旦,他们所在部队奉命到韩城去搞敌人一部电台,结果到了韩城没搞到电台,部队于是再返回驻地宜川,本来红11团是前卫,往回走时变成后卫。 王平政委 从长征到湘桂边,邓国清就开始动摇,直到陕北以后还是信心不足,特别是对编到红1军团很不满意,这次走在后面,在第二天天亮在团部宿营地,政委起床后叫警卫员请团长来吃饭。警卫员说,听站岗的战士讲,团长一夜没睡。快天亮时他告诉警卫他到1连去看看,说1连打土豪有肉吃,政委听后立即给1连打电话,才知道邓国清没去1连。 政委一想这可坏了,准是开小差了,但他已经走了几个小时,早进国民党统治区,派人找也来不及了,一打听,才知道邓国清在前一天,从供给处要了100块现洋,说回一以老家去做小生意了。西安事变之后他又回部队做了些事,又叛逃敌人,建国后被镇压。 的确,象邓国清这样有战功的红军团级干部,离开队伍人称最令人惋惜,更令人嘘唏不已。 |
|
来自: Loading69 > 《中共怯战/逃跑/叛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