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儿时养鸟 / 乔显德(山东)|| 当代文学家金秋卷

 清涟一荷 2022-07-18 发布于安徽

大型文学季刊《当代文学家》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金秋卷·2022·总第九期

(网纸同步)

原创·精品

金秋卷


□ 美刊佳作 □

儿时养鸟

散文







文/ 乔显德(山东)

闲下来慢慢回忆,人生中所经历的事儿很多很多,有些是有意义的,有些是有意思的,有些因年代久远已模糊不清了,有些因当年印象不深而支离破碎了。大凡经历过的事,就是与之有缘,就会留下一段或长或短或清晰或模糊的印记,这是人生中来之不易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譬如,我忽然想起儿时养鸟的事儿,就不能轻易让它溜掉,别让心中的鸟儿飞了,要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回忆起那段经历,写出来于自己是一种回望,于别人是一种分享。

养鸟,在我小时候都叫养雀,每到春天这个时候,就是养鸟、挖鸟的好时光。那时候,人与鸟共居大自然中,人们对鸟的伤害不像现在这么厉害,鸟儿繁殖的自然就多,也不大怵人,与人不生分,平日里接触到的鸟儿很多、很多。

记得儿时常接触到的鸟儿有:麻雀、燕子、喜鹊、柳燕、窝鹂、地瓜客、锡嘴、蜡嘴、鹁鸪、蚕草鸡等等,等等,成了儿时看着、养着、玩着的玩物,徒增几多乐趣。儿时非常喜欢鸟,喜欢看鸟,也喜欢养鸟,却就不会养鸟,如叶公好龙似的。儿时接触最多的当属麻雀了,刚记事时就认识麻雀了,我与麻雀的缘分最深。那时常见一只、两只、三五只、七八只麻雀,围着屋檐、房顶、庭院里的葡萄树、苹果树、梨树飞来飞去,绕着大街上的槐树下、菜园里跳来跳去,麻雀有兴致,引来我兴趣,常凑到近前去,真有点乐不思蜀的兴味,直到被大人们喊叫着回家吃饭也不太情愿。

麻雀也被称为家雀,飞不高,飞不远,常绕着房前屋后来回飞,打食吃。它也是一生灵啊,要有自己的栖息之地,休养生息,生儿育女,也要像人类一样建房子。麻雀是被公认的一种很精明的鸟,它老早就打起了农村房屋的注意,因过去农村的房屋大都是用草披的,草是经不起麻雀喙啄的,啄成洞不就成了麻雀的窝?还不仅仅如此,若就此止步,就低估了麻雀的智商。麻雀还考虑到若在房前筑巢就会被人们发现,即便有巢不安全,所以,麻雀们就盯上了乡村里一栋栋草披屋的屋后最隐蔽的地方筑巢。可天长日久,再隐蔽的地方也会被人们发现,于是在乡村里就有了半大孩子掏麻雀窝的举动了。


那时的乡村没有电,更没有电视和其它娱乐设施,加之孩子作业少,晚上,孩子们做完了作业,就大眼瞪小眼的没有事了,白点着煤油灯还熬油,孩子们早就在家坐不住了,一听到大街上大呼小叫的就跑出去了,再一听说要去掏麻雀窝,都一蹦十个高。孩子们成群结队地顺着一溜溜草披房的屋后走,头里的打着手电不停地在屋檐下照来照去,只要一发现有洞,有人就会上前用手掏一掏,大多时候能掏着麻雀,有时候还能掏着小麻雀、肉肉蛋(尚未长羽毛,遍身通红,肉滚滚的麻雀)、麻雀蛋和蛇。
那时大一点的孩子挖到或抓到小麻雀,就会拿到街上玩,见有的麻雀还刚刚会走,在地上就像刚开始学步的小孩子,姗姗地走着,特别讨人喜欢,有的就开始掉头转向地蹦跳了,孩子们就把它挑到食指上,教着它做各种动作,特别好玩,极大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还有的麻雀刚刚长硬了翅膀,跟着父母慢慢出窝,锻炼学着飞时就被逮住了,捉到这样的麻雀,只要一放开它,它就会拼命逃离,一心往家外飞,可飞又飞不多高,飞不多远,飞飞停停,引得那些大一点的孩子就飞跑着去追,去捉,只一会工夫就捉到了,可也累得孩子们气喘吁吁,看着他们追捉麻雀的场面,那高兴劲儿真不亚于自己亲手去捉,那时真有跃跃欲试之感,心里直提他们着急。
有的大哥哥见我如此喜欢麻雀,有时捉到麻雀时就会送给我一只,我特高兴,可我只喜欢玩而不会养,祖母就在炕上或地上铺上一块牛皮纸,就像养小鸡一样,把它用筛子倒扣在牛皮纸上,防止它拉的粪便到处是,也防止它飞走。可我喜欢它逃出筛子的状态,有时祖母为了满足我的兴趣,关上门,堵上窗,让小麻雀出来放放风。遇上养的是小麻雀,一放出来只会颠颠地跑,跑一小段距离就把它捉回来,再放它跑,再捉回来,其实,满足的就是一颗童心;假若碰到养着的是会飞的麻雀,一放出来,它就会朝着屋顶、墙壁乱碰乱撞地飞,我就两眼盯着它飞的地方,有时飞到梁上,当一回梁上君子,也栖到檩上斜着身子,只用两爪抓着物体躲避一会,时间不会太长,我就会大声吆喝着,用长玉米秸之类的拨拉着,让它再飞,一如现在看飞行表演,特别有趣,待到飞得时间长了,麻雀累了,就把它捉回筛子里,让它歇歇,养足精力和体力再飞。有时,麻雀飞着飞着,趁人不小心的一开门就飞走了,有时飞到低处,就被躲在一旁的家猫跳上去吃了,顿感怅然。
麻雀跟别的鸟类不同,很不好养。儿时见祖母都把五谷杂粮嚼一嚼,等到嚼细了、粘糊了,就用左手把它从筛子里捉出来,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着一点嚼食,放到它的嘴边,还时而用卷舌音唤着它来喂它,有时还会煮熟食喂它。往往小一点的麻雀就会张开那灰黄的小嘴,不停地吃着,等到吃饱了的时候,就会闭上嘴或把头歪向一边;而大一点尤其是会飞了的麻雀就不同了,怎么喂也不吃,怎么唤,就是不张口。因为这,儿时我曾问过祖母:奶奶,您喂麻雀的时候,怎么麻雀越小越好喂,大的一点都不吃?祖母告诉我:麻雀与别的鸟类不同,气性很大,它宁肯绝食,自己饿死,也不吃。听了祖母的话,我感到很神奇,麻雀这么点个小生物,怎么还懂这个?渐渐长大后,我也听到大一点的伙伴们说:麻雀的气性老大了,养不活。自此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养过麻雀,我想,麻雀真像人们说的那样,是一种很精明的鸟啊!
儿时的我天生与鸟有缘。那时候,我家在老房子西头的庄稼地里有两棵很大的柿子树,经常见大人们把鸟笼子挂在那棵大一点的柿子树上,我知道了这是大人们在用鸟笼子捕鸟。后来,我不时发现有人捕到鸟儿,鸟儿在笼里蹦跳、欢叫的情景真是诱人。再后来,我就听说大人们捕捉的鸟儿大多是蜡嘴鸟和锡嘴鸟,我亲耳听过他们说:蜡嘴狡猾,不太好捕,锡嘴鸟痴,用哨鸟一逗引,就捕着了。我还亲眼见过他们捕鸟的经过,找人编一个既好看又结实还要能捕鸟的鸟笼子,制作上捕鸟的机关,就是把笼子的上方制作成旋转式的小门,只要鸟一踏上去,就会顺势落入鸟笼,这小旋转门就会自动关上,当时就觉得这鸟笼子真出奇。制作好了鸟笼子,就要挑选一只会哨的蜡嘴或锡嘴鸟,会哨也就是能叫、会叫,叫起来声音大,叫起来动听,用它那悦耳的叫声和啄食动作来吸引捕捉其它鸟。选好了哨鸟后,把它放进笼子里,然后,把笼子的小门关好,别让它飞跑了,再把里面放进个小盅,加满了水,加点食物,以备哨鸟啄食、饮水,吃饱了、喝足了的哨鸟叫起来有力气。等到这一切都准备好了,就把鸟笼子挂到树一侧的中央位置,高了、低了、左了、右了都不太合适,挂好了鸟笼,孤独的笼中鸟就开始叫了,置身于捕鸟现场,你会觉得很有意思。在不见鸟的时候,笼中的哨鸟大声欢叫,拉长声音叫,那是为了让离得较远的鸟儿听见,吸引着远处的鸟儿飞过来,待到远处的鸟儿飞到近前,哨鸟瞬间就会改变叫声,叫声短促、亲切、悦耳动听,一边叫着,一边蹦跳着,吸引着远处的鸟儿越飞越近,这时的哨鸟,不只是叫,还不时地喝着水,啄着食,这一番功夫了得,不一会儿,就引诱着飞鸟栖到笼子上,再一蹦跳,就进入了笼子里,也就成了笼中鸟,这个时候,它才知道上当了,而躲在笼子周遭的捕鸟人,就会立马跑上前去,爬到树上,摘下笼子,取出捕捉的鸟儿。我见过大人们捕捉到的蜡嘴鸟少,捕捉的锡嘴鸟居多,蜡嘴鸟个大,浑身的羽毛点缀得很漂亮,就像美女一样。而锡嘴个儿小、羽毛也不太漂亮,逊色一些。这两种鸟的共性就是啄人,儿时,有人拿着鸟儿吓唬同伴,大一点的被吓跑了,小一点的被吓哭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热闹。
有人捕的锡嘴、蜡嘴鸟多了,就会送我一只,我只是空欢喜一场,也不会养,让大人们养着。不知什么原因,养着养着就没有了。
随着渐渐长大,我跟随大一点的伙伴到屋檐下掏过麻雀窝,养过麻雀;到坡地里挖过窝鹂窝,养过窝鹂,感到这种鸟儿还好养;还抓过、养过别的鸟儿。养鸟养出了许多兴致,养出了一种好心情。
儿时养鸟,与鸟结缘,虽说没有养鸟的本领,但却留下了那一段难忘的印记,挥之不去,因为,鸟儿还会时常在我心中蹦跳、鸣叫。那段岁月故事,给我的童少时光带来了欢乐,给我今生留下了多彩的回忆。

本期责任编辑:零下

【请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

作者风采


山东作家/诗人乔显德




作者简介:

乔显德,笔名江北乔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电力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在线、江山文学签约作家。创作散文等200余万字,散见于人民日报社《平安校园》《散文百家》《工人日报》《青海湖》《作家眼中的黄河口》《中国经济时报》《国家电网报》《上海散文》《中国民俗文化》《中国作家在线》《当代散文》《天津日报》《京晨晚报》《京财时报》《精神文明报》《江苏文学报》《西部散文选刊》《广东文学》《读写天下》《文学世界》《农家书屋》《工会博览》《美术教育研究》《春歌秋韵》《山东工人报》《山东散文》《齐鲁晚报》《潇湘晨报》《旅游散文》《金沙江文艺》《海河文学》《山东商报》《文化参考报》《胶东文学年选》《旅行美文》《小学生学习指导》《青岛日报》《青岛财经日报》等150多家报刊。荣获首届“娘亲杯”全国征文大赛奖、首届黄河口散文奖、第五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散文类二等奖等六项国家级奖。《家信》《大海行船》列入全国十几省市高考模拟试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