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丹青】齐白石画葫芦:万事不如依样好

 半山记 2022-07-18 发布于陕西

齐白石(1864—1957)

是一个多艺兼擅的艺术家,

蔬果是其尤为擅长的科目,

而葫芦又是蔬果中最为常见的题材。

齐白石一生创作了数以百计的葫芦题材绘画,

在其艺术生涯中,

葫芦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绘画小科目,

但就其艺术内涵和艺术特色而言,

在其绘画中自有其不一样的趣味。

今天就随文旅君

一起来品读齐白石笔下的《葫芦》,

寄寓了白石老人怎样的情感。

文章图片1

托片 纸本 设色 137.5×34.5cm 无年款

【题款】别无幻想工奇异,粗写轻描意总同。怪杀天工工造化,不更新样与萍翁。白石山翁题旧句。

【钤印】木居士(白文)

葫芦谐音“福禄”,在传统民俗中有避邪趋吉、多子多福、万事如意等寓意。齐白石画的葫芦作品很多,他曾说:“因喜葫芦能解笑”。在其“衰年变法”之后,犹以黄葫芦、藤蔓和墨叶的组合方式最多。此幅《葫芦》构图疏密相间,画面景物虽集中,但处处通透。画中藤蔓、叶片均匀分布,气势一贯面下,而葫芦坠于下方,使得观者有一种自下而上仰视的感觉。画中以湿墨写出葫芦叶,不着墨线勾筋写脉,点缀以赭石枯叶,叶片的向背、深浅一一展现;又以焦墨渴笔写藤,龙游宛转,时隐时现,挥洒自如。丛叶乱藤之中,三个葫芦若隐若现,浓烈的黄色和厚重的墨色形成强烈对比,使得整个画面热烈而充满生机。

齐白石的画都是“自家造稿”,葫芦画虽多,但这幅画特别耐人寻味。齐白石葫芦画的成功,自然招致求之者甚众。而画者求变,买家求同,就像齐白石曾题道:“一日,有客见余所画鸡,喜之。欲观余再画,请勿更样。即对客为之。故余之画有雷同者。”在齐白石看来,作画卖钱没必要扭捏作态或沽名钓誉,故写诗自遣,还“怪杀天工”,真是“又向荒唐演大荒”,不由使人莞尔。画作雷同,也源于齐白石对于艺术探索的严谨态度,画面程序的形成如此,变化突破则更费思量。他曾在另一幅《葫芦》上题诗道:“几欲变更终缩手,舍直作怪此生难”。其实,他画葫芦并非千篇一律,在《葫芦蝗虫》画中题道:“余曾见天畸翁院落有藤一本,其瓜形不一,始知天工自有更变,使老萍不离依样为之也。”

在齐白石晚年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他大多胸前佩戴一个小葫芦,而且其临终前特遗嘱将这个葫芦也一同随葬。其实这里包含着齐白石对世界独特的感悟:齐白石饱受离乱之苦,动荡之伤。他有《画葫芦》诗云:“万事不如依样好,九州多难在新奇。”他认为社会上求新求变的思潮导致了诸多纷争,而葫芦大同小异,正符合他心中的不变的“君子”形象。他曾评价葫芦:“头大头小,模样逼真,愿人须识,不失为君子身。”可见齐白石画的葫芦还寄寓着他复杂而朴素的世间情感。(刘玮治)

文字来源丨《北京画院品读经典系列·齐白石》

图片来源丨北京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