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樂春拍:一波雍正佳瓷撷珍

 天宇楼33 2022-07-18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图片
图片

纵览雍正一朝之器物大宗,无论陶瓷抑或竹玉木角等诸料,均十分明显地呈现出一种精雅、细致,而又内蕴万方的美感气象。

此次永樂拍卖推出数件雍正时期古董珍玩,历数隽秀之息,尽逾造物之极,帝王之卓绝审美与御窑之督造品味,共同穿过几个世纪的风,迎面而来。

图片

部分拍品精览

雍正皇帝,清代入关后的第三代君主,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皇帝的第四子。

为君十三年,在他经历了残酷的夺嫡之争,以“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为座右铭,刻“为君难”印以自警。

图片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

他自言“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批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言。”为避免奢靡怠政,十余年不出京师。

在如此高度紧张的帝王生涯中,钟情于瓷器成为雍正帝为数不多的消遣畅怀的途径。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头等收藏
图片
图片

LOT 1022

清雍正

御制白釉暗刻夔龙纹花篮

H:16.5 cm

估价:RMB 80,000-120,000

此式花篮尊为清代官窑瓷器稀有品种,极为罕见。盘口微敞,口沿上对称饰双立耳,束颈,小圆腹,底承圈足外侈,通体罩施白釉,釉汁淡雅静美,其上以凸满饰双身蟠螭纹,身躯弯转起伏,舒卷流畅。布局规矩,颇显匠心,双身蟠螭皆首尾相对,可谓巧妙。其纹样仿古而为,参见《宁寿鉴古》卷八汉蟠螭壶。此类仿古纹样源于清初统治者复礼之思潮,即得青铜彛器之古拙,又不失精致小巧之气韵,二者相得益彰,融古于心,隽秀娴雅,尽显雍正色釉仿古登峰造极之工艺技巧。

此类花篮之用途,于乾隆时期《活计档》中可窥一二,如乾隆二十二年五月初十“……磁花篮二件,传旨着配挑杆一对。”同年七月十五日“传旨花篮内著配花……配得象牙花持进”;二十七年闰五月初七日“磁花篮一对,传旨将花篮内配五孔蓬面锡胆插荷花用。”同类品南京博物院也有入藏,见录于《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157;可知本品双耳上方衔接白釉锁链,接挑杆悬挂作花篮之用。

胤禛雅好临池,以翰墨自娱,除此以外,早在为皇子时,雍正帝胤禛就对瓷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宫旧藏中,有署“朗吟阁制”者数件,而“朗吟阁”是雍正帝登基前为雍亲王时在圆明园居邸的斋名,署此款的器物均做工精细,风雅造极。

由此可见,雍正帝早在皇子时期就已开始在景德镇定烧瓷器,并且对于所烧之物的品质就有很高的要求。

图片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胤禛朗吟阁图像

雍正皇帝饱读诗书,涉猎广博,喜读典籍,曾将古人寄兴萧闲,寓怀超脱的佳章好句选编成《悦心集》,而所选之作基本为“令人心旷神怡,天机畅适”具有悦心之功效的篇章、格言,邵雍有“只恐身闲心未闲,心闲何必住云山”。雍正皇帝云“世间何处觅清闲,只在朝堂城市间”。

图片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

而这一雅逸之审美风范,亦在他朝之器物上体现良多,本篇略撷佳器一二,在此与君共赏。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藏家天下
图片
图片

LOT 1012

清雍正

御制仿哥釉包袱式蒜头尊 

H:27.9 cm

款识: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估价:RMB 1,000,000-1,500,000

雍正一朝,多成单色釉器,杰出督陶官唐英,细研宋明瑰瓷,于雍正十三年(1735)编修御窑制瓷目录,详载各式釉品名,并以其为范,妙思出新。此式瓶即为佳例,因口若蒜头而得,器形取材于青铜壶,出现于战国晚期,流行于秦汉。宋人认为蒜头口可塞,瓶颈细长,可握持,瓶腹扁矮,可盛装,故称之为温壶,用作酒器。明清仿古之风兴盛,以此为基础,明代蒜头瓶造形更为近似青铜雏本,而清代器形越显优雅,迎合本朝美感。

本品形制较传统蒜头瓶化裁改良而成,常见同类作品多为唇口撇足,与汉代雏型接近。此瓶则为平口卧足,更为少见。蒜头形口,棱线内凹,束颈圆腹,卧足,外壁通体采用凹凸棱线相间装饰,增其灵动。通体罩施哥釉,开片细密,淡雅素朴,底足涂饰铁褐之色,属于唐英《陶成纪事碑记》中所载:“仿铁骨哥釉”之品类。底落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瓶器形十分罕见,上海博物馆藏一相似蒜头瓶,录于《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页261,图版4-18左。较常见之雍正蒜头瓶器形有异于此,多为唇口撇足,与汉铜雏型较形接近。例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青金蓝釉蒜头瓶,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颜色釉》,页215,图版194。此式瓶乾隆一朝仍有延烧,属田路周一旧藏,出版于《清代乃瓷器》,1976年,图88。
图片
图片
图片

LOT 1021

清雍正

御制窑变仿钧釉三足鼎 

H:33.8cm

款识:雍正 

记录:

香港佳士得,

1999年11月2日,编号620

估价:RMB  400,000-700,000

仿古风气肇始于宋代,其时文人热衷收藏三代青铜器,对考证古代典章制度有着极大的热情。鉴赏古器物也是士大夫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传统绵延至清代更为繁盛。雍正帝自幼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教育,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故拥有浓厚的慕古情怀。清雍正时期,造办处所辖各种器皿作坊及景德镇御窑厂纷纷将古代器物作为创作蓝本,更有雍正皇帝钦定参与,致使仿古水准超越前代,本品即为其中佳例。

整器造型追摩三代彛鼎为本,冲耳直腹,器身六出戟,器底三足鼎立,端庄稳健,典雅古朴。外壁罩施窑变釉,釉色灿若烟霞,亮丽可人。器底因釉色覆盖,仅可辨识“雍正”二字款,字迹结体规整,官气十足,当为官窑无疑。窑变釉于此时成品率较低,故略有瑕疵亦不掩瑜。唐英于《恭进上传及偶得窑变瓷器折》中云:“奴才在厂制造霁红瓷器,得窑变圆器数件……虽非霁红正色,其釉水变幻,实数年来未曾经见,亦非人力可以制造。故窑户偶得一窑变之件,即为祥瑞之征,视同珍玩。”可见其时窑变釉产出“二为天工,一为人巧”,并被视为一种祥瑞象征贡御。唐英试烧仿钧釉成功后,雍正皇帝对此种釉色十分钟情,在雍正十一年正月二十一日按照宜兴钵仿烧各式色釉瓷钵的谕旨中就专门交代“其钧窑的要紧”。

此种仿古陈设御瓷以诸类壶、尊及瓶式居多,鼎则仅见此例。加之釉色变化玄妙,形制气势夺人,韵味高古挺拔,尤能展现雍正时期御瓷之独到审美。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家大掌柜
图片
图片

LOT 1024

清雍正

御制仿宣德填红三鱼盘(一对) 

D:15cm

款识: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估价:RMB 450,000-550,000

此式三鱼纹肇始于明代,因铜红釉烧造难度较大,可得色泽鲜妍者甚少,故这类作品素为明代官窑之名贵品种,清雍正御窑承袭此纹饰之余,以完美之白釉与铜红釉相映,更胜前朝。本对盘敞口,浅腹,圈足,外壁饰以填红三鱼纹,其内光素。填红基于釉里红工艺发展而来,又殊为不同,制瓷时需用刻刀剔除上色部分胎土,形成凹槽,再将红釉彩填至凹槽内,故又可称为白地剔填红釉,所形成纹饰略有凸起感,但特征是剪影式的,不加细节描绘,三鱼色调红妍,凸现于白釉之上,悦目怡神。此对盘乃清雍正官窑仿宣窑而成,宣窑例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三鱼纹高足碗,录于《明代宣德御窑瓷器》,页90,编号35。关于此式三鱼纹之烧造,唐英于《陶成纪事碑》中有明确记载:“⋯⋯一仿宣窑宝烧,有三鱼、三果、三芝、五蝠四种”。本对盘即为这种“三鱼”之代表。

整器圈足碹修圆润,胎骨坚致白皙,处处彰显非凡御窑品质。同类例见南京博物院藏三鱼碗及高足碗,《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162-163;另例为玫茵堂旧藏,著录于《玫茵堂中国陶瓷》,卷4,编号1719;琼肯三世收藏例,展于《Imperial Porcelain of Kangxi, Yongzheng and Qianlong》,马钱特,伦敦,1996年,编号12。
图片
图片
图片

LOT 1002

清雍正

粉彩花卉纹杯(一对) 

D:5.2 cm

估价:RMB 80,000-120,000

雍正粉彩是中国陶瓷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清人陈浏《陶雅》赞曰:「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耀眼。」由此可见世人对雍正粉彩之仰慕,尤其是以没骨画法绘就的雍窑粉彩,更是受到后世文人雅士的追捧。本品侈口,深腹,小圈足,器型规整,胎体织秀,精致薄巧,通体釉面宝光内敛,宛若凝脂。

杯外壁通景绘粉彩花卉图,花枝招展,体态灵动,叶片以蓝绿二彩绘就,以达「阴阳向背」之效,更显饱满,给人以盎然生机之感。本品器型隽美,胎釉精良,整体纹饰布局得当,施彩娇嫩,敷色厚润,笔意灵动,代表了雍正粉彩的至高水准,彰显了雍正审美之不凡格调。此外本品为成对流传,且均配木盒及木座,韵致古雅,玲珑秀美,宝光内蕴,难能可贵。
图片
图片
图片

LOT 1006

清雍正

御制青花缠枝萱花弦纹撇口尊 

H:20cm

款识: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估价:RMB 2,300,000-2,800,000

此尊端庄隽永,技艺卓绝,取汉铜壶之形,承其古韵。明代袁宏道(1568-1610)《瓶史》记述:「瓶花之具有二:用如堂中插花,乃以汉之铜壶、太古尊、罍或官、哥大瓶。方入清供。」深谙此道的雍正皇帝,其御窑瓷器许多器形均来源于上述的「汉之铜壶、太古尊、罍或官、哥大瓶」,本品之摹本可见《宁寿鉴古》·卷九所载汉兽环壶六,而又「仿古而不忘新意」,器型略加化裁,曲线更为精巧灵动,又集青花装饰融于一身,完美诠释雍正瓷艺之炉火纯青,成器悦目臻美。著名清代宫廷画家周鲲、丁观鹏合绘的《陶冶图册》之「琢器造坯」篇图中即有此种撇口尊。该尊于口沿下、颈、腹部各有青花绘成三道弦纹,弦纹间自上而下分绘蕉叶、折枝花卉、缠枝萱花、仰莲纹、卷草纹为饰,所绘青花别具特色,拟摹明永宣时期青花而成。清宫内府典藏丰富永宣佳作,雍正帝尤为钟情,故发样往景德镇御窑厂,令其撷其最精华之处组合化裁,既保留经典元素,又另见新意。

本品当是其中之经典佳例,但此时景德镇青花用料与宣德时期已殊为不同,为追摩明初苏麻离青渗透晕染之效,遂以青花干笔重重点染,浓淡之间,层次感立现,颇得明初苍健深沉之美。雍正一朝宫廷艺术素以精巧淡雅、清新脱俗著称,御窑瓷器也最能直接体现雍正皇帝本人之审美理念。其性格内敛,品位超绝,所要求的御瓷制作皆离不开一个「雅」字,反复强调要简单、高雅、秀丽、精细,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规定瓷器之造型、花纹图案,不仅要求烧成瓷器各部分尺寸适度,而且重视气势和神韵,讲究轮廓线的韵律美,对于要烧造的御用瓷器必须经雍正皇帝审定,方可烧造。此尊即为雍正御窑仿古之佼佼者,于造型仿汉壶,于装饰又得明技艺鬼斧神工,观物而取其精义,此于雍正仿制中体现淋灕。

相类似青花作品遍查公私著录并不多见,在赵从衍先生早年所拍其旧藏中见有相同者,但无款,售出于香港苏富比,1986 年 11 月 18 日,赵从衍家族旧藏,编号 84;香港苏富比于 1990 年 11 月 13 日拍卖过一只雍正青花撇口尊,仅纹饰与此件略有不同,编号 224;另见故宫博物院旧藏有一件雍正仿钧窑蓝釉红斑弦纹撇口尊《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页 195,图 177,造型皆与该件类似,圆润敦美。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重点
图片
图片

LOT 1007

清雍正

御制墨地五彩缠枝莲纹盘 

D:15 cm

款识:

「大清雍正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估价:RMB 150,000-250,000

此盘造型规矩,敞口弧腹,下承圈足。盘心素白,罩施透明釉,釉质滋润,莹洁动人。外壁在墨地绿彩之基础上以红、黄、蓝、白、紫诸色绘饰五彩纹样,为四组两两相对的西番莲及牡丹纹,间以缠枝纹为饰,花瓣及叶片的边缘皆以白彩衬托,其色调、纹样及布局颇具西洋风格,侧面反映了西风东渐的审美影响,尤其缠枝花卉此种基础纹样以繁缛华美的重复性连续装饰,与欧洲巴洛克装饰风格颇为相似,给人以独特而和谐的视觉体验。整器之装饰手法可谓穷技艺、物力之所能,与清代传统吉祥纹样相结合,正是洛可可风格最好的中国式体现。

与之装饰相同者尚可见几例:一为上海博物馆藏景德镇窑墨地粉彩缠枝莲纹盘,出版于《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 宣统官窑瓷器》,页 45;另一只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出版于《Chinese Ceramics. Porcelain of the Qing Dynasty》,页 23;波士顿美术馆藏有一对,著录于《东洋陶瓷大观·卷 11·波士顿美术馆》,单色图版 263,雍正铭五彩唐草文皿,原为 Paul Bernat 夫妇旧藏;另有一只相似装饰的碗,藏于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但总体来说此种类型的装饰为雍正朝少见品种,姿态雍容,气息华贵,尽显雍正御窑之典雅气度。底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图片
图片
图片

LOT 1015

清雍正

御制青花缠枝西番莲纹盘 

D:21 cm

款识: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估价:RMB 250,000-400,000

此盘造形隽秀典雅,胎质坚致细白,釉汁莹润如玉,通体以青花为饰,内外壁皆绘缠枝番莲纹,花叶卷曲繁茂,几有密不透风之感,描绘细致入微,生动流畅。雍正时期宫廷品味已逐渐受西洋风格影响,瓷器纹饰亦大量使用西洋元素,如本品卷曲柔软之叶片即具有西洋装饰风格。整器布局虚实相济,密而不乱,欣赏之际更觉清新怡人。

雍正一朝虽只有短短十三年,但其官窑瓷器烧造已达到炉火纯青地步,一改康熙时期浑厚古拙之风,崇尚薄巧清新之貌,图案绘制也更为清秀尔雅,本品即为佳例,同类品可见南京博物院藏,见录于《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 123。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藏界看点
图片
图片

LOT 1023

清雍正

御制天蓝釉碗

D:14.5 cm

款识: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估价:RMB 250,000-350,000

碗敞口弧腹,底承圈足。造型规整秀美,增减有度。内外壁皆施天蓝釉,釉面匀净滋润,釉色轻盈雅洁如初春之晴空,仅以一色饰之,含蓄而文雅,深得雍正御窑之况味。

器底罩施白釉,底心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底足修饰浑圆规整,体现出雍正朝高超的制器水准。天蓝釉是清康熙朝景德镇窑复烧的一种氧化钴含量约在 1%以下高温颜色釉,雍乾时期延烧,但皆数量稀少,相比其他颜色釉可称凤毛麟角。同为雍窑碗例,见玫茵堂旧藏,录于《玫茵堂中国陶瓷》,卷 2,编号 839;鲍尔基金会藏有一例,录于《THE BAUR COLLECTION》, 编号 A330。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一例,现馆藏于大英博物馆,编号:PDF.B.557。
图片
图片
图片

LOT 1025

清雍正

御制青花一束莲纹盘 

D:34.9 cm

款识: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记录:

香港苏富比,

1986 年 5 月 20 日,编号 42

估价:RMB 1,500,000-1,800,000

雍正一朝,由于皇帝的审美情趣及力臻完美的风格,虽先后不过十三载,但于清代制瓷影响深远。胤禛未登基时,已嗜陶瓷,曾命景德镇御窑仿烧古器。

继位未久,更亲自参与瓷样设计,重开明初之制,沿袭前朝古韵,同时融入本朝内廷恭造、简洁洗练之元素,更为隽永可人。本品即为雍正仿明代永宣青花一把莲纹饰绝佳之作,布局疏朗有致,画意清新,主体纹样延续独特的莲束造型,将莲花、莲蓬、茨菰、红蓼和香蒲以缎带束在一起,外缘环饰缠枝花卉纹及卷草纹。永乐时期范本,可参照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展于《适于心:明代永乐皇帝的瓷器》,台北,2017 年,页 66-67。此类纹样宋代已有,参考大阪万野美术馆旧藏一磁州剔花八方枕,售于巴黎佳士得 2003 年 11 月 19 日,编号 224。北京故宫藏相类之雍正青花一把莲盘,见耿宝昌编,《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下册,图版 199;另例见南京博物院藏,《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2003 年,页 122。1964 年英国东方陶瓷学会举办的清代艺术大展中,展出一例,收录于《THE ARTS OF THE CH''ING DYNASTY》,伦敦,1964,编号 115。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动态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