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启慧——“放”字

 宝妞 2022-07-18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图片

“放”的释义



云水逸

“放”是会意兼形声字。西周金文一边是“攴pu”,是手执杖木的形状,表示驱赶;一边是“方”,表示远方,又用作读音。“放”的本义是驱逐、流放,《说文·攴部》:“放,逐也。”隶变后楷书写作“放”。

图片

“放”的引申义也较多。

引申为解除约束。如“刑满释放”。

引申为从圈栏中释放出来。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且放白鹿山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进而引申为放纵、不拘束。如《孟子·梁惠王上》:“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还引申为发放,如“放高利贷”、“开仓放粮”。又引申为搁置,如“安放”、“存放”。

图片


“放”字联想


收回放纵的心

孟子谆谆告诫我们:“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意思是说:仁是人的本心,义是人的大道。放弃了大道不走,失去了本心而不知道寻求,真是悲哀啊!有的人,鸡狗丢失了倒要赶紧去找回来,本心放失了却不去寻求。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放失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图片

原来,早在两千多年前,亚圣孟子就已呼声在前,要求我们寻找自己失去的灵魂(本心)——-仁爱之心、正义之道了。是啊,在这个浮躁喧嚣的周遭环境里,我们的“心”流放到了哪里?是在“声色”里,在“权钱”里,在“名利”里……?现代生活,对物质的重视已经超越了一切。虽然有很多人也在追求成长,追求进步,在读国学经典,但最最核心的根本依然还是满足物欲的愿望,还是在装点名、利、权的门面……看重别人怎么看自己,看中的是自己拥有了多少,而不是把真正“心”找回来。焦灼不安,抑郁暴怒,愤愤不平、争吵斗殴,嫉妒造谣,所有的社会问题……皆是因为那一颗颗流浪的心在起伏碰撞。

生命所有的智慧,不过是找回自己的心。收回向外追逐的目光,重新发现内心的良知,并依之而行,应该成为当下每一位的追求,唯有这样,才有和谐安宁的一切。

图片

“放下”不等于“放弃” 

放下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了。什么也不做,那叫放弃。放弃坚定的信念,放弃是对生活的希望,放弃自己原本就应该做的事情,放弃对家庭,工作的责任……这种放弃是不值得称道的,也是对自己不尊重、轻视的表现。而放下指的是修去执着的那一颗颗放纵的心:贪欲之心,霸气之心,骄傲之心,显示之心,怨恨之心,享乐之心,嫉妒之心……人的心实在是多了去了。

图片

放下,是放松的心积极地去做自己来到这个世上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情,真诚对待遇到每一位与您相约今生来相逢的人。每一颗放纵的心背后都有那个放不下的“我”,每一颗不善的心的背后都有放不下的那个“私”,每一颗纵欲的心的背后就那个不属于自己的“利”……当我们把一颗一颗“我执”的心放下后,身体也就健康多少,生活安宁幸福度也会大为增加。放下多少,您的智慧也会在安静的心境中不断增长。

生活原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多。心灵本无累,累的是攫取太甚。过去的一页不要再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

切记:有一种智慧叫收心,有一种境界叫放下……

执笔:特级教师 教授 吉春亚

审核:古文字学者 李鹏飞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