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麻如蚁”四年,七味药把血送到手指尖

 图书 馆员 2022-07-19 发布于内蒙古

讲经方,学医道,论古今,品岐黄。今天的文章,我们继续来探索中医经方之美。
现在,让我们看这样一个医案。
这个医案,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
那时候,我还在跟师学习。有一回,我遇上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家。
这个老人家什么问题呢?就是双手和双脚发麻,已经四年了。 四年来,症状越来越重。最初是手指和脚趾麻木,感觉迟钝,后来慢慢发展,麻木感已经快到膝盖和胳膊肘了。那种麻木感啊,有的时候像是无数只蚂蚁在上面爬,有的时候好像穿了袜子和手套,基本失去了应有的知觉。还有,就是这种感觉可以说遇寒加重。
我仔细看了一下这个老人家,发现舌质浅淡,舌苔白,脉细无力,大便溏,整个人少气懒言,似乎十分疲惫。从面色来看,应该是平素的营养状态不好。
后来一问才得知,老人家丧偶多年,儿女都在外头,可以说这么多年独身一人,对自己的照顾肯定是不周全了。
我寻思片刻,写了一个配伍。这就是,当归12克,桂枝、芍药各9克,细辛3克,炙甘草6克,通草6克,大枣8枚。
我以为,稳操胜券。
为什么呢?这个老患者的状态很明显,就是气血两虚,外感风寒之邪,导致他四肢末端血虚寒凝。血虚不能濡养肢体,寒凝则经脉滞涩,故而患者会手麻、脚麻、遇寒加重。这个时候,只要补血活血、散寒通络就可以了。我用这个,基本就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记载的“当归四逆汤”的原方。其中,当归、桂枝能温通经脉、养血活血。芍药辅助当归养血,细辛辅助桂枝通经脉。通草通络,配大枣和炙甘草健脾养血。但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患者后来竟然见效甚微。当然,也不能说不改善,不过觉得改善不大。
后来,我就请教我老师。我老师细细看了一下,把通草勾去,换上了僵蚕和地龙各10克,又在里头加上了赤芍。同时,还重用炙黄芪。
我老师教我,通草力弱,为了治标,就用僵蚕来祛风,地龙来通络。老患者肯定脾虚气弱。重用黄芪,可以增进气血生化。赤芍辅助活血。这回再试试。
结果,患者药用6剂,诸证息平。
后来,我老师对我讲,我的思路基本是对的,只不过还需要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进行雕琢。
可以说,这是我在老师帮助下,用经方帮助患者的第一个较为成功的例子。所以,我至今记忆犹新。
里面,除了配伍方法值得借鉴和思考外,我觉得,我有必要给广大患者说说手麻这个症状。
我想提醒的是,手脚麻,不一定是颈椎病、腰椎病。你要考虑是不是气血虚弱、血虚寒凝。这个在一些老年人,尤其是身体状态较差的老年人身上多见。典型表现,就是手脚麻木、发凉,遇寒加重,经现代医学诊断可能是末梢神经炎,然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平时容易乏力,整个人比较虚疲。对这类人来说,就是气血无法被送到指尖。怎么办?我医案里用到的当归四逆汤,是一个基本方。再此基础上,加上健脾益气、活络通经之品,就更为贴切了 。这点经验,我希望大家能记下来。一般的读者朋友,不妨遵此意用点代茶饮的办法。比如说,当归、桂枝各9克,沸水冲泡代茶饮。如果脾虚状态严重,再加入黄芪9克。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

双手麻木治验
王女,30岁。2014年12月20日诊。自述双手麻木1年。1年前因在冬天长期用凉水洗衣服引起双手麻木等不适,白天稍轻,夜间为甚。在县医院被诊断为末梢神经炎,经服药(甲钴胺和舒筋和血丹等)和针灸治疗,均未见成效。冬季又到,患者病情有加重之象。经人介绍,前来求诊。患者甘油三酯血脂稍高(2.32mmol/L),空腹血糖正常(4.51mmol/L),颈椎正侧位片也未有异常发现。
    患者面色微黄少华,喜热微恶寒,双手麻木至腕关节以上,颜色无变化,肌力尚可,手指无肿胀,握之有寒凉感,对划痕等刺激反应迟钝,舌淡有瘀点、苔白滑腻,脉沉滑。辨证为血痹(气血不足,阳虚感寒,寒凝经脉);治宜温阳补气,养血活血,祛寒通经。
    方拟黄芪桂枝武汤加味:黄芪50克,赤芍15g,桂枝30g,当归15g,全蝎6克,蜈蚣1条,生姜15g,大枣15g。服上药7剂后,症状未见好转。考虑到患者病情过久,非一时所能见效,故又嘱再服7剂,结果还未能见效。
笔者思虑良久,想到指迷茯苓丸,想到中脘停痰也可导致四肢麻木的情况。观其舌见舌苔白腻,查其脉见脉沉滑,当有痰湿阻滞经络的病理因素。于是将上方合上指迷茯苓丸,再图疗效;药用黄芪50g,赤芍15g,桂枝30g,当归15g,全蝎6g,蜈蚣1条,半夏10g,茯苓30g,枳壳15g,玄明粉6g(洋化),生姜15g,大枣15g。服药后曾解粘痰样大便2次,服至5剂时麻木症状减轻。效不更方(玄明粉减为3g),守上方再服。服药至10剂时,麻木症状消失,病告痊愈。至今时间已过半年有余,患者未曾再有发作过。
    体会:双手麻木之证,临证比较常见。麻为肌肤蚁走感或如触电感,木为皮肉不仁如木厚之感。多由气血俱虚,阳虚感寒,经脉失于濡养,或气血凝滞,经络失畅,或寒湿痰瘀留阻脉络所致。《杂病源流犀烛·麻木源流》说:“麻木,风虚病亦兼寒湿痰血病也。麻,非痒非痛,肌肉之内,如千万孑虫乱行,或遍身淫淫如虫行有声之状,按之不止,搔之愈甚,有如麻木之状。木,不痒不痛,自己肌肉如人肌肉,按之不知,掐之不觉,有如木之厚。”《医学准绳·麻木》进一步指出:“麻属痰属虚;木则全属湿痰死血,一块不知痛痒,若木然是也。”

本例患者初被辨证为气血不足,阳虚感寒,寒凝经脉等证;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结果未能取效。经详细审查后,认为还有痰湿阻滞经络的病理因素存在。患者长期使用冷水洗衣,寒伤阳气,导致阳气不振,气血不足,水湿不化,聚而成痰,阻滞经络,血运不能,经脉失养,故双手麻木。四肢为诸阳之会。黄芪桂枝五物汤温阳益气,通经活络,是治疗血痹的祖方,加当归助之养血活血;《是斋百一选方》有言:“伏痰在内,中脘停滞,脾气不流行,上与气搏,四肢属脾,滞而气不下,故上行攻臂”,四肢皆禀气于脾,脾湿生痰,痰饮流于四肢;指迷茯苓丸既荡涤中脘之伏痰,又能消融四肢之流痰;加全蝎、蜈蚣助之搜剔经络顽痰。全方共凑温阳通经,益气养血,祛除寒痰之功。

手麻、脚麻、四肢麻!这叫“血痹”,两千年古方真能应对?

今天我这篇文说,跟您谈谈“麻木不仁”这件事。

麻木不仁,作为成语,本来形容一个人冷血,对眼前的任何事物无动于衷。其实,从源头上讲,麻木不仁指的是一个症。什么叫麻?指的是不痛不痒,如万千异物或蚂蚁游走于其上。什么叫不仁?说的是挠一下皮肤,没感觉,好像隔了一层衣服一般。
说起这个症状来啊,咱们很多人都有感受。尤其是年龄大一点的人,或者大病初愈的人,或者女性产后,在这方面感受尤为明显。有一些颈椎病、肩周炎的患者,也会产生此类症状。当然,最明显的,就是西医诊断,所谓“多发性神经炎”、“末梢神经炎”的人。他们的主要感受,就是手脚四肢麻、凉、感觉迟钝,或者疼痛,或者肌肉无力。
我见过最惨的一个患者,到什么程度了?一年四季都要带手套,而且是很厚的手套,薄了就不行。平时开门都要戴手套。否则,只要手指头直接触碰异物,那感觉就像针扎一样。
这个时候,怎么办?怎么理解这症状呢?用治颈椎、治腰椎、治肩关节的方法,能改善不?
这些,还真就不好说。医学这事儿,本来就是探索中发展的学问,很多事情,我们任何人都无法一口咬定。
但是,我作为一个中医人,却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我们中医在近两千年前的《金匮要略》里面,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并且取名叫做“血痹”,同时也有了调治它的具体方药。
什么叫血痹啊?顾名思义,就是气血不通了,痹阻了。骨头,有骨痹,血,也有血痹。这个血痹怎么来的?一方面,是因为血虚,气血在经脉内运行得虚少、不畅。另一方面,就是气血营卫不和,导致外邪,尤其是风寒之邪袭击进来,阻遏经脉。两方面原因,形成血痹。
根据这定义,我们基本就理出来血痹的症候了。这就是肌肤肢体麻木不仁,有一点怕凉,有一点怕风,或痛,或肌肉无力,舌头往往比较淡,脉象为微涩而紧的。部分人舌头会青紫。现代医学诊断,往往是末梢神经炎。同时,这组症候也可以出现在皮炎、中风后遗症、肩周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颈椎病、腕管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上。
你看,这件事儿是不是牵涉甚广啊?

遇到这个情况,怎么办?治疗方法之一,就是用《金匮要略》里面的一张经方,叫做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见:黄芪9克,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现代用法,水煎服。方义,简单说,就是利用黄芪和桂枝来散寒、祛风、温通经脉、固护卫气。用芍药来养阴,养血,配合桂枝来调和营卫。生姜和大枣,固护中焦,促进气血生化之源,让更多的气血充养四肢,提振正气。如此,血不虚了,风邪没了,经脉通了,血痹也就解除了,症状随之消失了。

现如今啊,这方子应用范围很广,只要符合肌肤麻木不仁、或疼痛、或冷,舌质淡或青紫,脉微紧而沉细的特点,就可以用。可以用在很多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我还清楚地记得,曾有一个男性,43岁,平时爱感冒,结果晚上睡觉受了风寒,第二天早上口眼歪斜了,自述觉得发冷,很麻。我辩证之后,直接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方,五剂之后效果显著。

当然了。我们这里说得热闹,于实际应用中,这方子的配伍变化还很多。因此,一般读者必须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应用。这是一篇科普文章。我的目的,是带您感受中医、理解中医、学习中医。能实现这样的目的,也就足够了。

我继续给你讲一讲,发生在老年人、中老年人身上的事儿。
因为,从身体、生理上看,他们是需要关爱的人。

什么毛病呢?脚麻。

我给你讲一张医案吧。他是我国工程院原院士、已故著名中医临床家董建华老师的验案。
对董师,我特别推崇。我早年和他的门徒有交,故而对老人家的学术思想,有所了解。
有一次,董师接待一个姓张的女性患者,年67岁。
啥病呢?就是两只脚,在过去两年时间里,经常麻木,而且一直麻木到小腿。每天发作能有数十次,而且伴随四肢不温、腰膝酸困乏力、头晕面晄白等现象。

一开始啊,她以为自己的毛病是颈椎病带的、腰椎病带的。

到医院检查以后,发现颈椎和腰椎确实有那么点问题。但是经过一番理疗之后,麻木现象根本没有任何改善。
那是不是自己高血压,要中风了?结果一查,眩晕非但不高,反而还有点低。
那是不是天冷,冻的?老人家穿厚袜子,盖棉被,灌热水袋,用电热毯,结果,还是麻。
她没办法了,求中医治疗。几经辗转、预约,终于找到了董师。
董师发现,患者脉象弦细,舌淡苔薄。董师心中有数了,于是写下一张配伍。方见——
黄芪15克,桂枝6克,川芎10克,红花6克,酒当归10克,鸡血藤10克,牛膝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木瓜10克,羌活10克,防己15克。一共6剂。
结果,药用6剂之后,患者反馈说,双脚麻木、头晕等皆有好转,但是腰膝酸软困倦乏力依然存在。董师效不更方,遵原方稍作加减,再开6剂。
到最后,患者诸证大减,脚麻每天发作仅仅1到2次,而且转瞬就消失,而且整个人精神振奋、身体有力。
后来,这患者还问董师,我这脚麻,到底是什么病引起的呢?
董师说,这个问题,叫做血痹。你的问题,全在于气血虚弱、阳气不行。我帮你把阳气归还到脚上,气血动起来了,所以就解决问题了。
患者摇摇头,说中医太玄妙,表示听不懂。
听不懂,没关系。来吧,现在我来给你讲讲这背后的道理。
首先,你看啊,这个人双脚麻木不温,全身乏力、腰膝酸软、头晕面白,脉象弦细,这什么状态啊?是不是一派血虚气弱的状态啊?严格说,就是阳虚。对不对?
阳虚这个事儿啊,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可以有多种体现。对上文患者来说,无疑就体现为双侧下肢的麻木了。那好了,我们给他的双脚补阳气好了。
问题是,怎么补啊?阳气,你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像打气筒一样灌进去啊。
别着急,中医有办法。
第一步,我得给你补气。气虚,为阳虚之渐。阳气本身就是气的一种。所以啊,咱先别管阳气不阳气的,我先给你把气补足。怎么补?董师用了黄芪15克。黄芪,补气的嘛!
第二步,我给你温行经脉。阳虚了以后,经脉都被冻住了,毫无生机啊。咱们得把经脉弄得热乎一点,这样阳气才会渐渐升起来啊。于是,用了桂枝。桂枝,温阳化气、通行经脉啊。它温通经脉的作用很好的。
有这两个,一个补气,一个温阳,阳气恢复起来就有希望了。
第三步,补血。血能载气啊。血是气的依附之所。不补血,阳气就是无根之魂啊。所以啊,得养血活血。因此,用川芎、红花、当归、鸡血藤、赤白芍来养血活血。

第四步,舒筋活络。气也足了,血也多了,那咱们把双足的筋肉理一理吧。筋肉舒展了,阳气通行也好顺畅啊。所以,用木瓜和牛膝来舒筋活络、活血化瘀、强健腰膝。
最后一步,驱邪。怎么驱邪?用防己和羌活来祛风湿。
你看,这不是挺简单的吗?
其实啊,这个配伍里头,有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影子。黄芪桂枝五物汤,源于《金匮要略》,是益气温经、和血通痹的配伍,专门治气血不行、阳气虚弱所致的肢体麻木。它的基本配伍,就是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参考、借鉴。
其实,老年人肢体麻木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我从前在文章里头经常介绍、解读。实事求是地说,因为气血虚弱、阳气不能濡养肢体而导致的麻木、发凉,是很普遍的。董师这张配伍,虽然不见得适合所有人,但是向我们展示了调治此类疾病的一般思路。我在文章中尽量写得通俗一点,希望大家能看懂,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脚麻,就是“阳气离脚”!一张方子,给脚补阳气,缓解脚麻、脚凉

就是这么神奇,艾灸能做到打通人体全身经络

小时候小编喜欢看武侠剧,尤其爱看金庸武侠剧,剧中大侠往往会经过一次传奇的机遇后,就会神奇的打通全身经脉,自此武功修为与日俱进,最终成为一代大侠,为天下人敬仰,这样的神奇经历看的小编是十分神往,那你又知不知道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打通全身经络的“神功”,只是它不能让你拥有内力帮你提升修为,却能够让你的身体变得健康强健。下面小编就来说道一下现实里的神功——艾灸。就是这么神奇,艾灸能做到打通人体全身经络

人体血淤:
通则不痛 不通则痛,形容的就是人体血脉经络不通,所以人会感到疼痛,即“血瘀”。一般来说只要离开经脉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瘀滞于某一处,或血流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便是血瘀,通常认为因瘀致病是血瘀,因病致瘀是瘀血,两者有区别,先瘀后病者为病因,先病后瘀者为病理,但其实这种区别意义并不大,统称瘀血就行,体内瘀血阻滞常表现为身体特定部位的疼痛,痛处固定,以刺痛为主。
血瘀原因:气滞→血行不畅→瘀血(气滞血淤);气虚→运血无力→瘀血(气虚血淤);血寒→寒主凝滞;血热→血受煎熬;湿痰阻遏→脉络不通→血瘀。
古人看血瘀:
《普济方》云:“人之一身不离乎气血,凡病经多日疗治不痊,须为之调血”《医学准绳》曰:“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 都指出瘀血与疾病的重要关系。
《黄帝内经》:“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人类之疾病,大凡都与经络有关。人体经络是人的生命线,它维系人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中医处病之根本,而通经络、调气血即是治病养生之关键。古人早已肯定治疗血瘀的根本就在于调畅血气。
血瘀与艾灸:
血瘀说明经络不通,艾灸可疏通经络,有促进气血生成的作用,通过温通脾肾的精气来滋养肾脏和后天的脾脏都能得到很好的提升,比如骨关节疼痛,失眠,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脾胃病等疾病都能够采用艾灸治疗,通过艾灸人的休息,运动,营养相互结合和作用,所以全身经络的艾灸具有整体通经活络的作用。
全身艾灸的顺序:
古代遵循的艾灸的顺序为先阳后阴,先左后右的原则,中国农耕之国,从古至今农民耕作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因此中医认为头、背部、上身为阳,足、腹部,下身为阴,传统中医理论讲明施行灸疗顺序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
就是这么神奇,艾灸能做到打通人体全身经络

总结: 先上后下,先背面后正面,先左边再右边,先身躯后四肢。

艾灸通经络,散淤血,有疏通人体,强健身体的作用,这里需要提醒一点,艾灸时辨认穴位要准确,手法不能有误,因此艾灸时需要专业人士,或者专业人士从旁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