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民党宪兵部队—黄埔宪兵

 金色年华554 2022-07-19 发布于江西

黄埔宪兵

民国十年十二月四日,孙中山于桂林设立陆海军大本营准备驱兵湖南进行北伐(大本营所辖有:粤军许崇智、福军李福林、滇军朱培德、黔军谷正伦、赣军彭诚万) ,孙中山令许崇智以粤军卫队二营改编为大本营宪兵营,并设宪兵司令部,由大本营直接指挥。十二月廿三日,孙中山任命粤军第七独立旅长吴忠信兼(桂林)大本营宪兵司令。宪兵分遣一个排配属大本营军法处(处长蒋作宾)随军北伐,担任军风纪维持。

民国十一年四月,入湘北伐军为陈炯明所阻被迫回师广东,廿日,孙中山于肇庆发布罗翼群接任广东宪兵司令兼大本营军法处长、邓定远接任大本营宪兵营长,以宪兵一个营置省城,会同第一师维持广州秩序。五月六日,大本营由桂林迁往广东韶关镇台署。

民国十二年一月,粤军与桂军、滇军配合,逐出陈炯明收复广东。三月二日,于广州重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设立大元帅府,同时组建成立宪兵司令部(司令部设于广州市北京路省财政厅),归属陆军部总务厅并设宪兵组,任命李章达为宪兵司令、叶挺为参谋长。

三月廿一日,孙中山返回广州,于四月廿三日任命原总统府警卫团长陈可钰为广东宪兵司令,孙中山并手订宪兵服务规程十九条,采军民共管的宪兵制度。

民国十二年九月十八日,孙文任命”寸性奇”为滇军宪兵司令。

民国十三年一月,孙中山对大本营直属部队进行军事整顿;三月间,将直辖许崇智的粤军与讨伐陈炯明的东路讨贼军,统一改编为「建国粤军」,建国粤军总部辖一宪兵独立营(宪兵营长林祥),宪兵营设于广州东校场建国粤军总部内。

同年五月五日,黄埔军校成立,校本部辖警卫队,除担任全校警卫工作,并兼行使黄埔校军宪兵职权。六月十六日,任命胡公冕为队长,编制警卫宪兵90余名;时黄埔军械缺乏,校军宪兵是唯一持有粤造毛瑟枪的单位。

同年十月,军校招生之第二期学生,开始设立宪兵科,以造就宪兵干部(步、炮、工、辎重、宪兵、政治等科),于十一月十七日先后入校者总计449名。

民国十三年十一月廿七日,蒋中正派官校管理部主任顾祝同以该校第二期学生组成一个「宪兵教导队」,建立第一支黄埔校军宪兵。

同年十二月六日,孙文任命蒋群为建国军宪兵司令。

民国十四年一月陈炯明叛变,十五日,东征动员发布,建国军与黄埔校军编成东征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蒋中正)以校军警卫队组成随军宪兵排,负责军纪纠察与总指挥部警卫及官长卫士,由警卫队长宓熙任宪兵排长。三月,东征军底定东江,并于东江设立宪兵队。

四月,宪兵排扩充为校长卫士连,仍由宓熙担任警卫宪兵连连长。

五月七日,国民党中央第七十九次常务会议决议:取消军校教导团名义,改称「党军」,蒋中正为党军司令官。

六月十五日,建国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廿七日,党军宪兵连开赴广州观音山训练。

八月初,党军宪兵连扩编为国民革命军宪兵营,杭毅任宪兵营长。另由军校学兵连改编为党军警卫宪兵连,王文彦任宪兵连长。

廿六日,以黄埔学生军组成的党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中正任军长,王文彦的党军宪兵连编配第一军指挥。九月二日,再以党军宪兵连与宪兵教练所扩编为第一军宪兵营,原宪兵连长王文彦升任营长。

九月六日,军校第二期学生毕业,八日,计十名学生分发宪兵,其中五名分发至建国粤军第一师第五团宪兵营服务,为黄埔宪兵干部之嚆矢。

九月卅日,第二次东征开始,第一军宪兵营随东征军指挥部前进。

十月一日,第一军宪兵营暂归广州卫戍司令部指挥,宪兵营移驻广州,改编为广州卫戍司令部宪兵营,担任后方警卫任务。

十月,广州卫戍司令部于本市北横街开办宪兵教练所,训练学生五百人,由”杭毅”任所长,学程四个月(步兵教育一个月,宪兵教育三个月),由北京宪兵学堂毕业之宪兵先进杭毅等负责教育,”宪兵学”课目由所长杭毅亲讲,学生结训后授与宪兵军士。

十二月,第二次东征期间(第一军~第五军),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以随军警卫学兵连与军校三期学生编成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宪兵连(辖三排),首任连长由杭毅担任,旋即扩充为宪兵两个营(每营辖三连),国民革命军宪兵第一营营长杭毅仍任营长、国民革命军宪兵第二营营长孙星环。是为黄埔宪兵建军之滥觞。

民国十五年春,两广统一(二次东征后),国民革命军已成编一~八军,为整军饬纪,各军前后陆续成立直属宪兵营; 其中第一军宪兵营(兼东江宪兵队)营长为王文彦,第一连连长为王耀武。第三军(朱培德部)宪兵营营长武宣国。民国十五年七月,第三军宪兵营留守广东石围塘,未随军北伐。民国十七年九月中旬,第三军宪兵营驻鄂南渣津的宪兵营,遇彭怀德向鄂南发展的红五军激战被歼。

同年2月1日,宪兵教练所第二期开始招生陆续入所。同月,宪兵教练所第一期学员结业。3月,招收黄埔军校入伍未考取新生。

1926年6月5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将原宪兵营整编为三个独立宪兵连。

7月,宪兵教练所第二期结业,三百余学生授与宪兵军士资格任用,分发至国民革命各军部队。9日,国民政府任命蒋中正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于广州东校场誓师北伐,宪兵营随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战。

8月,黄埔军校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原隶属广州卫戍司令部宪兵教练所改隶中央军校,同时成立「军校警宪训练班」。

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攻克主要城市,因所据幅员逐渐扩大,均立即着手增编宪兵,并由该军宪兵营兼军警稽查处,执行区内宪警保安联检,以维主要城市军政经济安宁。

9月,国民革命第八军攻克武汉吴佩孚部,成立武汉卫戍总司令部,由南征军总指挥陈铭枢(第四军第十师长)的参谋长李勉堂(名"拯中")任武汉宪兵司令,下辖宪兵三营。

10月,于南昌之役间,国民革命总司令部宪兵营扩编成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宪兵团」,杭毅任第一任宪兵团长、团附伍瑾璋(一期),宪兵团下辖四营,顾浚(一期)、贺崇悌、关麟征、刘嘉树分任各营营长;黄埔四期的国军将领高魁元曾任该团第二连排长、连长。

11月7日,国民革命军攻克南昌孙传芳部。9日,总司令蒋中正进驻南昌,为革命军最高指导中心。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宪兵团抵达南昌市后,团长杭毅率宪兵第二、第三两个营先赴南京受训,宪兵第一、第四两营仍留南昌行营,由宪兵团第三营营长关麟征少校代宪兵团长之职(关所遗第三营营长由黄埔一期"郑坡"接任)。

1927年2月18日,北伐军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占领杭州,5月16日成立”浙江省军事厅宪兵营” (营长黄埔一期王锡钧)。

1927年2月底,进驻武汉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张发奎)布告招募宪兵营员额80名,招訓后派驻武昌服务,由薛仰宗担任营长。

4月,国民政府于南京成立,同时成立南京戒严司令部。五月二日,通过”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大纲”,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宪兵团隶属于新编设之警卫司令部(司令陈诚)指挥,原团长杭毅调任总部补充第七团长,由总司令部经理处处长孙星环兼任宪兵团长。

1927年8月,第一军宪兵营参与龙潭之役,前宪兵司令刘炜,当时任第一军宪兵营第三连连长参加此役,宪兵营一个排兵力于镇江登上海军通济舰接运至龙潭前线与孙传芳部战斗。

1927年冬,由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备团团长陈步云接任宪兵团长。

1928年3月,北伐接近尾声,撤销南京戒严司令部改设首都卫戍司令部,时任戒严司令兼卫戍副司令谷正伦感卫戍南京兵力不足,将原有之宪兵团及两个连,以谷任黔军四十军第一师师长时的基干团,于5月28日扩充为宪兵第一团、宪兵第二团,以陈步云(原宪兵团长)、伍程仁任团长。先后受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司令及南京卫戍司令部之隶属指挥。

翌年5月中旬,将北伐后期成立之”浙江省军事厅宪兵营”改编为”浙江省防军宪兵营”。是年9月下旬,再改编为”浙江省保安处特务第一营”,营长仍由王锡钧担任。

1928年6月8日,北伐军进入北京后全国统一,两个宪兵团兵力分遣派驻南京、上海及附近各重要城市服务,借以巩卫京沪、沪杭两铁路安全,卫戍首都南京中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