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诗祎:至暗时刻

 河畔文苑漫步 2022-07-19 发布于陕西

至暗时刻

◎文/中华路小学六年级三班  赵诗祎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至暗时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达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军民伤亡共9000余万,经济损失达五万多亿美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年代里,有一位救世主,硬是撕开了一道火与血的印记,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光明,他就是——温斯顿·丘吉尔。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人突然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首先攻打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绕过马奇诺防线,从以色列一带渡河,侵入法国,法国抵挡不住德军的入侵,节节败退,德国人步步紧逼,凶猛挺近,而法国统帅却既没有战略预备队,也没有战场制控权。1940年5月12日,德军直驱英吉利海峡,40万英法联军围逼法国北部的狭小海岸,在40万盟军中,有20万是英国远征军,这要是全军覆灭了,英国将损失惨重,正所谓唇亡齿寒,一旦法国失守,英国将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灾难。在英国国内,英国人民对英国政府的软弱表示非常的不满,开始不断的举行示威游行,许多青年人拿着标语牌,在英国下院和首相官邸门前示威,张贴海报,高呼口号,而这些标语牌上,写的都是同一句话——丘吉尔应当回到英国内阁。

温斯顿·丘吉尔从少年时代就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人,他整天都在谋划明天的事情,他的大脑总是不停地在想未来的问题,想他人没有想过的问题。这一点对丘吉尔的政治生涯——特别是二战生涯是非常有影响的。这个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在战争初期,他决意要与希特勒所统治的纳粹德国抗争到底,就算是英法联军节节败退,溃不成军,丘吉尔也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他坚信,只有战斗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丘吉尔带领英国军民异常顽强地坚持战斗,在战争中,德国把枪口对准了英伦三岛,对英国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轰炸,激烈的空战开始了。飞机铺天盖地而来,在英国的上空,每一天都有轰炸机在轰炸,一条条街道,顷刻间就变成了废墟。1940年6月,丘吉尔在下院发表了著名的演讲——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最辉煌的时刻》,这一次演讲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永不屈服,坚持到底。

一天,伦敦南区突然爆发出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丘吉尔赶到那儿一看,只见30幢3层高的住宅瞬间变成了废墟,当丘吉尔赶到时,废墟上插了许多的英国国旗。当人们看到丘吉尔后,便激动万分地从四面八方围上来,欢呼着鼓掌,看到此情此景,丘吉尔留下了眼泪……丘吉尔的乐观与坚定大大鼓舞了苦难中的英国民众,他们信任他,爱戴他,在丘吉尔的领导下,英国民众面对德国空袭的狂轰滥炸,表现出来的是信心和乐观。丘吉尔也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使美国和苏联成为了英国在二战中坚强的盟友,最终赢得了战争,结束了人类历史上最血腥残暴的世界战争,拯救了众生,为暗无天日的世界撕开了一条通往光明自由的道路。

伦敦天气晴朗的时候,阳光会从布满尘埃的窗子和敞开的门户射进来,落入那古老教堂幽暗的怀抱里,而这缕阳光,正来自丘吉尔与他的盟友们共同从邪恶手中拯救出来的世界。战争结束了,但人们会永远缅怀这位伟大的领袖——“温斯顿·丘吉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