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决战”中的复仇之战

 莫为天下先 2022-07-19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图片

图|源网络

文|杜衡记

从广义上来讲,整个“大决战”都是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的复仇之战。

国民党诸位“剿总”司令如白崇禧、卫立煌、刘峙,都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帮助蒋介石残害共产党人的主要推手。而顾祝同、陈诚等人,又是当年“围剿”红军的主要实施者。

但所有这些复仇之战中,最符合陈毅那句“捷报飞来当纸钱”的,莫过于发生在“三大战役”之前的“济南战役”。

1948年9月16日,华东野战军14万官兵,围住了当时已是孤城的济南。城内的国民党守军有10万余人,最高指挥官是山东军管区司令王耀武

图片

电视剧《大决战》

开始攻城前,华东野战军总指挥粟裕,亲自拟定了战斗口号: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王耀武,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也许并不是手上血债最多的国民党军官,但对于粟裕,一定是最想用“战胜他的捷报”,来告慰牺牲战友的那一位。

我们可以从上一篇《如果没牺牲,他们都是开国将帅(下)》中的最后一位伍中豪开始,来讲述这段往事。

从伍中豪到粟裕

伍中豪是黄埔四期生,1927年9月参加了秋收起义,后跟随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1930年牺牲前,伍中豪曾任红12军军长。

12军34师中有一位没上过军校的团长,却是伍中豪的“爱将”,名字叫寻淮洲

寻淮洲出生于1912年,就在伍中豪牺牲后的第二年,19岁的他成为了师长。20岁的时候,寻淮洲担任了红21军的军长。

1933年,21岁的寻淮洲率领红21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立下战功,获得了二等红星奖章。同年,寻淮洲出任了红7军团军团长

图片


这是红军中最年轻的军团长,比林彪当上军团长时还小4岁。

粟裕,当年26岁,年长寻淮洲5岁,在红7军团担任参谋长兼12师师长,寻淮洲是他的直接上级。

长征的三支“小分队”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从瑞金中央苏区出发,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实际上,长征(当时叫战略转移)的计划,在5月份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已经决定。只不过,从计划到实施,需要充分的时间来准备,那时的中央苏区已经颇具规模,不仅人员众多,家当也不少。

所以,在长征历史上,就出现了这样三支“小分队”,担负起了为主力红军转移“打配合”的使命。

图片


第一支就是寻淮洲、粟裕的红7军团,1934年7月从瑞金出发,名义上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实际的目的是为了“调敌”,因为主力部队的转移方向是南下。

第二支是萧克、任弼时的红6军团,也是在7月份,从湘赣根据地出发,向西前往湖南中部。这支部队的目的是“探路”,就是为中央红军打前站。(中央红军最初的转移方向是湖南,而非陕北。)

第三支是徐海东、程子华的红25军,于11月,也就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后一个月,西越平汉路开始西征,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任务和红7军团一样。

后面两支部队,我们比较熟悉。

红6军团行程5000里,终于和贺龙的红2军团会师。后组成红二方面军,与四方面军会师后,一起完成长征到达陕北。

红25军更是立下大功,最早到达陕北,同陕甘红军会师。后被编入了红一方面军

而最不幸的,便是寻淮洲的红7军团。

新编红10军团

红7军团三个师共6000人,于1934年7月从瑞金北上后,“调敌”的效果并不明显,因为6000人的兵力实在太小。

10月,红7军团到达了赣东北根据地,与方志敏的红10军会合。11月,中革军委来电,将两支部队合编为红10军团

红10军团的军政委员会主席是方志敏,军团长是刘畴西(原红10军军长),政治委员是乐少华(原红7军团政委),政治部主任是刘英(原红7军团),参谋长是粟裕。

原红7军团的军团长寻淮洲,担任了副军团长兼19师师长。19师,即原来红7军团的部队。

原来的红10军被编为20师,然后又整合了当地地方武装编为21师。最后,红10军团共计三个师,一万余人。

方志敏和刘畴西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红10军团的两位主要领导方志敏和刘畴西。

方志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革命烈士。他在狱中写下的散文《可爱的中国》,收录在北师大版、浙教版等小学语文课本中。

前不久的电视剧《光荣与梦想》中,还有一段大家以前不太了解的有关方志敏的历史:他曾报考黄埔军校。而且还以“老大哥”的身份,带着同乡黄维一起参加了上海的初试。

图片


无独有偶,陈赓在广州报考黄埔的时候,也带上了同乡宋希濂和李默庵。解放战争时期,黄维和宋希濂都在华中“剿总”白崇禧手下,分别执掌12兵团和14兵团。两人后来都战败被俘,宋希濂是1959年第一批被特赦的战俘,出狱后陈赓请他吃了饭,而顽固的黄维,成为了1975年最后一批被赦战俘。

说回方志敏,他在通过上海初试后,放弃了去广州复试的机会。《光荣与梦想》中,方志敏对满心疑惑的黄维说:“江西老家来信说,让我回去办事”。

图片

方志敏的确回到了他在赣东北的老家弋阳,他“办的事”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运动。1927年南昌起义后,方志敏发动了弋阳的“秋收起义”,第二年又领导了弋横起义,最终建立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并领导成立了红10军

方志敏是大家熟悉的,但红10军团的军团长刘畴西,估计很多人会感到陌生,虽然他和方志敏同时被俘,又同时英勇就义。

刘畴西是黄埔一期毕业,第一次东征时负伤失去左臂,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1929年赴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黄埔一期+伏龙芝,红军领导人里有这样学历背景的,只有他和左权两个人。

还记得前面提到过的红21军吗?寻淮洲之前,红21军的军长就是刘畴西。

1933年,刘畴西担任了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兼红10军军长。

谭家桥之战

好了,说回1934年。红10军团11月成立,12月就经历了第一仗,对手是尾追而来的国民党补充第1旅,旅长便是黄埔三期毕业的王耀武

刘畴西选对了战役地点谭家桥。这里地形险要,很适合红军打伏击。

但刘畴西选错了战役对象,这个补充第1旅虽然名字有点low,但装备好,战力强,而且人数也和红军相当。王耀武也非庸才。

不仅如此,刘畴西还犯了另一个错误,就是把作战经验并不丰富的20师、21师放在了正面攻击位置,而战力最强的寻淮洲19师,只负责侧翼截敌。

寻淮洲和粟裕都对此提出了异议,但刘畴西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布阵。

战斗打响后,果然出现了反转,补充第1旅的反击很猛烈,而红军的伏击战,也渐渐打成了防守战。并且越来越有防不住的趋势。

最后,抢夺乌泥关成为了这场战役的胜负手,第19师也在此时被抽调出来,奉命攻击已被敌人占领的乌泥关制高点。

图片


王耀武亲临第一线指挥,寻淮洲更是投身到了冲锋队伍中。

就在红军的第四次冲锋中,寻淮洲腹部中弹,倒在了战场上。虽然他被红军战士们拼死抢救到了后方,但还是在转移途中不幸牺牲。年仅22岁

“幸存者”粟裕

谭家桥失利后,红10军团游走在闽浙赣苏区边缘,躲避敌人的封锁和包围。此时的军团长刘畴西,却显得犹豫迟疑,谭家桥一战不仅折损了寻淮洲,似乎也消磨了刘畴西的自信心和判断力。

刘畴西还在“转圈圈”的时候,粟裕征得了方志敏的同意,带领400人的先头部队,坚决果断地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

几天后,红10军团在浙赣边境的怀玉山被国民党军包围。1935年1月,方志敏和刘畴西在陈家湾被俘。

编成仅两个月的红10军团,只剩下了粟裕和突围出来的400人。

最让人唏嘘的是,粟裕在突围前曾建议方志敏和他一起走。但方志敏决意留下来督促刘畴西尽快行动。

有关长征的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方志敏英勇就义的剧情,但几乎不会再提到刘畴西。

图片

狱中的刘畴西(左)、方志敏、王如痴(19师参谋长)

但刘畴西还是应该被我们记得和尊重,后人可以指责他在军事上的失误,但不能不向他坚定的革命信仰致敬。作为黄埔一期生,他在国民党军中有大量的老师和同学,甚至连顾祝同都来劝说他“投诚”。但刘畴西始终不为所动,选择了和方志敏共赴刑场。

另一位共赴刑场的是胡天桃,21师的师长。他其实是红10军团“唯一”的师长,因为19师和20师的师长分别由寻淮洲和刘畴西兼任。

被俘后的胡天桃给王耀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耀武后来回忆说:“这位师长的上身穿着三件补了许多补丁的单衣…背着一个很旧的干粮袋,袋里装着一个破洋瓷碗,除此以外,别无他物,与战士没有什么区别。

不知道王耀武在济南,被原红10军团参谋长粟裕围攻的时候,是否会想起胡天桃,想起城外的共产党部队,曾经穿着单衣样子。

城外的粟裕,是否也会想起胡天桃,还有方志敏、刘畴西、王如痴,以及他的老领导寻淮洲,想起陈毅的那句“捷报飞来当纸钱”。

捷报飞来当纸钱

新中国十大大将中,粟裕位列第一。

十位大将中,只有两人没有参加长征。一位是许光达,当时在苏联疗伤。还有一位就是粟裕,因为红10军团倒在了长征刚开始的路上。

十大元帅中,也有一人没参加长征。就是因为重伤留下来坚持游击战的陈毅

1936年冬天,也就是红军三大主力都已完成长征,抵达陕北的时候,陈毅在梅山被敌人围困。他当时受着伤生着病,在野外隐伏了20多天,自觉这次大概不能突围了。于是写下三首诗,藏在了衣底。

这就是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梅岭三章》

其中第二首诗是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图片
图片
陈毅和粟裕,这两位华东野战军的搭档,都没能参加长征,但又都因为长征,经历了更为残酷的生死考验。

死里逃生的陈毅,已不需要“纸钱”。

死里逃生的粟裕,却需要济南府的“捷报”,来告慰红10军团的亡灵。

图片

电视剧《大决战》

济南战役,王耀武被俘。1959年成为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之一。1968年病逝。

1984年2月5日,粟裕因病逝世于北京。他的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发现了三块弹片。

根据生前遗愿,粟裕的骨灰被埋在了数处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其中一处便是谭家桥。

1994年,方志敏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36人名单,他的名字再次和粟裕同时出现。

2009年,方志敏和寻淮洲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图片

全文完

图片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