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食】沔阳时令肴馔民谣

 思乡远梦 2022-07-19 发布于北京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嶷青”。所谓古三楚,为秦汉时把战国时期的楚地分成为三楚: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徐州)为西楚,合称三楚。也就是说,自荆州以至吴越、淮北、九江、长沙等地,皆是古三楚领地,实乃湖广总称。早在三千年前,楚国就是周朝的强国之一,境域辽阔,物产丰富,以“鱼米之乡”著称。故有“不服周”的传说。
  三楚之地,饭稻羹鱼,无饥馑之患。这些天然的条件皆为烹饪技艺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南蛮沔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楚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烹饪菜点品种繁多,口味鲜醇,制作独特,擅长蒸、煨、炸、烧、炒等烹调方法。
  在沔阳,人们习惯于把乡厨烹调菜肴的工作分为红案和白案两种,原料为肉类、鱼类、鸡鸭类等,且呈红色,故成红案菜谱;而发酵面团食品则为白案食谱。
  鄂菜(楚菜)菜系之沔阳风味盛行于江汉平原,与其它菜系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沔阳肴馔以水产为本,鱼馔为主。汁浓芡亮,香鲜微辣,注重本色,菜式丰富,经济实惠。
  沔阳三蒸延承古风,此乃鄂菜菜系、楚乡风味之精华也。在沔阳民间肴馔中,人们以煨汤、蒸菜、肉丸、鱼圆、鸡鸭和米制品小吃为主体,米制品小吃如团子、馏粑、塌豆饼、玉兰片、麻叶子、合页子、京果、麻枣、糯米粉等。沔阳民间肴馔具有滚、烂、鲜、醇、香、嫩、足七美。云梦大泽,天沔风味,入味透彻,汤汤水水,实乃吃肉不如喝汤也。
  九九吉祥,十分美好。在沔阳,盛行“九个碟子十大碗”的筵席,家常风味,烧煮炖焖。以一席食材计算,即“十肉十鱼”,意思就是一席十大碗,得预备十斤肉、十斤鱼,这样的筵席才算体面。其制作通常以蒸扣为主,无菜不蒸也是沔阳的一道特色,而“流水席”又是其最具标志性的特色之一。
  农村吃十大碗,乡情各异,变化有序,主要菜肴有全家福、粉蒸肉、粉蒸青鱼、粉蒸黄鳝、扣蒸鸡、蒸珍珠圆、牛肉炒粉丝、砂钵豆腐圆、板栗烧仔鸡、笋尖烧猪肚、滑鱼片、烧甲鱼、鱼头火锅、水煮虾、银耳莲子甜汤、榨菜炒肉等。真可谓:

       云梦大泽沔阳味,乡情各异破常规。米粉蒸菜烂滑爽,田园时蔬天然香。烧煮炖焖浓味醇,油炸煎烤辟蹊径。调味真谛拙为巧,延承古风领风骚。

  三十团年饭,合家聚一堂。三蒸鱼肉菜,和菜卤千张。一壶高梁酒,味道悠悠长……

       吃完团年饭,主家人去给逝去的老人上坟。娃娃们打着灯笼在房前屋后玩耍。主妇收完锅碗后开始卤菜。团年饭饱含了浓浓的亲情,吃的是悠久绵长的民俗。
  沔阳时令菜,别有湖乡味。靠水吃水,是沔阳乡土饮食的一大特征。其实,关于沔阳的时令肴馔,清代道光二十年进士沔阳人郑东华,在他闲居老家时,吃遍沔阳美食后,以十二月为引,写出了沔阳时令肴馔民谣,包罗万象。这十二个月说的应该是“多”的意思,读起来韵味无穷。
  正月里,正月正,小磨麻油炒蒿根;泥红火炉鸡豆米,菜薹炒肉相思深。
  二月二,龙抬头,莫忘藜蒿炒腊肉;莲须柴笋野芹菜,野香扑鼻口水流。
  三月三,游春还,野地米菜煮鸡蛋;再配蒿菜煮黄古,山珍海味不想看。
  四月四,初夏至,莴笋泥鳅正当时;粉蒸鲢鱼鲜又嫩,切切莫忘鳝鱼丝。
  五月天,两端午,沙湖盐蛋一点珠;新芦叶子包香粽,独簪藕带饱口福。
  六月六,龙晒衣,灶膛瓦罐煨子鸡;黄古脑壳焯盘藕,再烧油锅拨才鱼。
  七月七,天河配,清炒香莲味真美;清炖鳊子蒸菱米,开怀畅饮不觉醉。
  八月十五是中秋,野鸭煨汤一面油;再配三蒸围一桌,一家老少乐悠悠。
  九月九,是重阳,清蒸毛蟹君莫忘;白米清虾挤虾米,奉君一碗虾仁汤。
  十月天,小阳春,桂鱼煮汤敬亲人;笼蒸香糯煮八宝,魂牵梦绕一生情。
  冬月里,雪花飘,阉鸡煨汤把身保;五花鲜肉霉干菜,青炖甲鱼边如胶。
  腊月里,备新年,鱼肉丸子庆团圆;九个碟子十大碗,特色家宴笑开颜。
  “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舌尖上的味道,是家乡的记忆。为生活,人在异地,然而很多记忆变得模糊,只有家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让人唤起多少心底的乡情,多少至亲至爱的乡愁!家的记忆在舌尖上,唯有家乡肴馔的滋味最可期!(七月十九日 写于北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