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女儿的第十五首古诗:张九龄《感遇》

 宗介甫 2022-07-19 发布于河北

这是《唐诗三百首》中的第一首诗,写这首诗的人当过宰相,宰相就是当时权力最高的文官。诗人的名字是张九龄,他一口气写了十二首感遇诗,《唐诗三百首》选了其中的第一首和第二首。所以读《唐诗三百首》遇到的第一个诗人就是他:张九龄。

张九龄其实诗名并不大,更多的是作为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被人们所熟知。一般人就算读过他的诗,则顶多是这个感遇组诗。

感遇是什么呢?是因为所遭遇而有感而发。这正是诗歌的正宗,诗歌是情绪的表达和宣泄。诗歌中还有一类是叙事,因为我们的古诗多数受到字数限制,所以叙事诗并不是主流,较少被诗人采用。

这首诗从类型说还不属于唐代的近体诗,而是五言古诗。唐代的近体诗就是指那些字数固定且平仄有严格规律的作品,比如律诗,比如绝句。

诗人从高位被贬,失去了权力,到了外地,远离自己的主场,自然心里有落差,情绪不免失落。于是就有了这一组诗。本诗是第一首,也是这组诗歌里面比较好的一首。它好在不止于牢骚,而是有比牢骚更好的东西,即对自我价值的发现。

发现自我很重要,很多人的价值是靠别人来给与和判断的,离开别人,就什么都不是了,这很容易被别人左右,成为被控制的人,而不是价值独立的人。

诗人由高位跌落,比如是见到了截然不同的世界和嘴脸,于是感慨很深,思考也很深。他在想一个问题,即没有皇帝的赏识时他自己有价值的吗?他自己的价值又在哪里?于是他想到了山间的兰草,想到了庭院中的桂花。

兰草是美的,桂花白且香,一春一秋,几乎可以代表了整个一年。我们最早的历史书就叫《春秋》也是取春秋指代一年。而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那个时节变得可爱起来,是一年中的好时候。这个好时候不是谁给的,是兰草和桂花自有的。

林栖者就是择林而栖的隐士,隐士闻到花木的幽香而高兴万分。这里的隐士可以理解为就是诗人自己,因为这时候他已经是身处江湖之远了,算得上是林下了。

兰花是草,桂花是木。草木都是有本心的,即使没有赏识的人,它们依旧盛开,依旧飘香,兀自增添着大自然的诗意。

这首诗是告诉我们做自己很重要,你只要先成为自己并肯定自己,才能进而拥有更广阔的人生和更阔大的世界。成败利钝,不过是外在的,只要守住自己的本心,人生就自有意义,不至于茫然失措和进退失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