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经典诗词——唐诗三百首

 breezety 2022-09-23

图片

    读诗犹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染其色、闻其香、尝其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净化自己的灵魂、开阔自己的视野,求得身体和精神上的健康。读诗不仅可以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更加能够陶冶情操,丰富知识,更重要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可以无形间影响到我们的谈吐气质,即使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终有一天它犹如种下一颗种子,要发芽的。

  我相信终有一天,当我们描述村耕生活时,我们不再只用质朴、简单的语言,我们会这样描述村耕生活景象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在秋收季节我们会这样描述秋收景象;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常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蝴蝶飞。

  我相信终有一天,当我们欣赏洞庭湖美景时,会脱口吟诵:“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当我们走在初春的乡间小路上,我们会脱口而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花阴”。我们也会陶醉在: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感怀之中。我更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满诗情画意.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浩瀚的中华典籍中,若论泽被天下,深入人心者,无过于《唐诗三百首》。那就让我们先从品读唐诗三百首开始吧.今天带给大家的是张九龄之(感遇十二首——其一)。

一、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也是开元盛世的最后名相。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富有胆识和远见,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二、本诗概述:

  《感遇·兰叶春葳蕤》盛唐诗人张九龄的五言古诗。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词借物起兴,自比兰桂, 抒发诗词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表达了其坚持理想政治,决不与奸佞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整首诗借兰桂之芳香比喻自己的高志美德,使人感到贴切自然,蕴含深厚,耐人寻味。全诗词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三、写作背景

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体会、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意境。开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一部,专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并将它作为对皇帝生日的寿礼进献给玄宗。唐玄宗心中不悦,加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晚年遭谗贬谪[,心里苦闷,遂作《感遇十二首》这一组诗。这组诗运用比兴手法,托物寓意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及对自己身世的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

四、吟诵 

  让我们一起吟诵一遍《感遇十二首——其一 ,一起来感受这首诗带给我们的韵律之美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代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五、释义

  为大家释义这首诗,以便理解每一句诗的字面意思,可以更好地品味这首诗的语言之美。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兰:此指兰草。葳蕤(wēi ruí):草木枝叶茂盛的样子。皎洁:这里是形容桂花蕊晶莹、明亮洁白。桂华:桂花,

译:兰草到了春天长的繁密茂盛,桂花到了秋天花蕊明亮洁白

这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树,即景生情,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学习古诗而不拘泥于古诗。兰桂对举,看是兰举其叶,桂举其花,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枝繁。 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明亮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机的样子。生意:生气勃勃。自:各自。尔:如此。即代表葳蕤皎洁佳节:美好的季节

译:兰桂繁茂、皎洁生机盎然的蓬勃景象,使得春秋两季自成美好季节。

 兰叶在春风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辉映下更显皎洁秀丽。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同时春兰秋桂生意勃发,也给季节带来了荣耀,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也就是说兰草、秋桂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我们可以引申理解为世人所表达的: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这两句也流露了诗人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林栖者:栖身于山林间的人,指隐士。闻风:闻到芳香。指爱慕兰桂的芳香。 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林栖者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

译:谁想到山林里那些隐逸的高人,闻到了兰桂的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这两句诗暗用闻风的典故,以敦厚的语气来诚恳的劝告他的政敌:想像古代的圣贤那样,慕他人之风操,步先贤之后尘,改恶从善,仍不失为君子之道。张九龄就把这篇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本心:草木的根与心(茎干),指天性。美人:指林栖者山林高士、隐士

译: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最后两句描述的是看似春兰秋桂因自身散发的香气,而博得山林隐士的喜爱,实际上进一步说明了兰、 桂散发芳香并非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它,欣赏它,而是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同时也暗喻了诗人自己行芳志洁并非为了求人赏识,以博取高名; 何求二字用得斩截有力,它淋漓尽致地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给表现出来了。

八、白话文诵读

下面用白话文再诵读一遍此诗,带着大家一齐进入诗的意境:

兰草到了春天长的繁密茂盛,桂花到了秋天花蕊明亮洁白

兰桂繁茂、皎洁生机盎然的蓬勃景象,使得春秋两季自成美好季节。

谁想到山林里那些隐逸的高人,闻到了兰桂的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