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为什么开篇是张九龄的?

 拾叁亿人 2019-02-14

最经典的《唐诗三百首》的选本,也是销量最大的选本,当属清代蘅塘退士孙洙所编,后世所说的《唐诗三百首》也基本上多是从孙洙这个选本来说的。

为何孙洙将张九龄《感遇之一》列为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呢?

《感遇之一》(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有此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葳蕤:形容枝叶茂盛。

自尔:自然而然。

林栖者:隐居山林之名士。曹毗“不追林栖之迹,不希抱鳞之龙”。

本心:本性素心。

1 此诗写得好:以物起兴,自比春兰秋桂,立身修德,恶邪守正,清高自持。

屈原《九歌 离魂》“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诗人兰举其叶,桂举其花,兰草迎春勃发,桂花晈洁馨香,各自在适当佳节欣欣生意,适性生长,不媚人荣,不求人知。

那些“林栖者”,居于山林隐逸之士,常以兰桂自喻,闻到兰桂清香,久坐而生愉悦爱慕。兰逢春而葳蕤,桂至秋而皎洁,这是本性使然,并非为博取隐逸者攀折。

全诗意旨豁然:如兰桂之君子者,洁身自好,进业修德,并非为博取功名富贵,而是君子之本性,君子之心性,清雅淡然,清明坚贞。这种情操与意志,向来是诗人所推崇与渴慕拥有的,比如屈原“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此诗意温雅深邃,自然贴切,无造作,有平易,秉承风骚以来的这一风格与气象。

2 此人了不得:张九龄,唐开元诗人,诗坛举足轻重,官场最后贤相,为人刚正不阿,耿直无畏。

张九龄是诗人眼中德高望重的大哥,文坛宗主,与当时文人结交广泛,多有提携。如王昌龄在秘书省时曾是其属下,他提拔王维为右拾遗、卢象为左补阙,在荆州时请孟浩然做幕宾。任中书令时,与裴耀卿往来密切。

他是从初唐到盛唐诗风的过渡人物,承前启后。开创了感怀为主、兼吟山水的五古体。没有浮靡,怀古清隐,“直通渊明”。

他是开元名相,唐玄宗说:“张九龄文章,自有唐名公皆弗如也。朕终身师之,不得其一二。此人真文场之元帅也。”受李林甫陷害被罢相,逐出朝堂后,玄宗还以九龄风度来评判朝臣,“每用人,必曰:‘风度能若九龄否?

张九龄为人耿介正直,竭忠尽职,为官有作为,官至宰相,既能独善其身,保全人格,又能辅佐君王,兼济天下,实现多少诗人梦寐以求的宏愿。功名事业和自由人生,这是唐朝诗人自始至终追求的,而张九龄开创了好榜样。清人沈德潜评价《感遇》“感于心,困于遇,犹庄子之寓言也。”杜甫也评价“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

或许张九龄身上也寄托了唐诗三百首编者孙洙的一份梦想与执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