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女儿的第二十三首古诗:孔绍安《咏石榴》

 宗介甫 2022-07-19 发布于河北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

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

这是首初唐的诗,写于李渊在位的时期。作者不算有名,但是祖先很有名,他是孔子的第三十二代孙。孔子是教授平民学问的第一人,所以后世的读书人都念他的好,因为知识的下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依仗,我们的社会也正因这一点而美好。

这首诗还有个名字叫《侍宴咏石榴》,这才是全名。侍宴就是陪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吃饭。古人喜欢饮酒赋诗,这首诗就是写作于宴会上。

这首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就是写一样东西,这类诗历来不被看中,就像说明文一样,比较难以写好。写好咏物诗的关键在于托物言志,就是不要局限于就写这个物品,要写出从这个物品联想到的,这才是能写好的关键所在。

可惜是可爱的意思,这是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其实说可爱也不准确,是值得喜欢的意思。因为古代汉语一个字往往就是一个词,如果把可惜翻译为可爱,也可以,但是不够精准。

庭中树,就是院子里的树。庭中其实也可以写成中庭,没有多大区别,都是庭院的意思。

第一句是说这树真的挺好,第二句是说这树移动根部追着汉臣而来。这里的汉臣指的是汉代通西域的张骞,是他从遥远的中亚地区带回了石榴。第二句是用典,这用典增加了诗歌的厚重感,使得石榴一下子又变成了安石榴。安石榴是石榴最初的名字。

为什么树要移动根部追着汉臣呢?诗的后两句就是答案。就是因为来的时候已经不早了,就算开花也赶不上春天了。

这两句写得有趣,石榴花是五月开,确实已经不是春天了,是夏天。

这首诗在唐诗里不算出色,但是写得较早,在当时也是很有名,所以在这里讲几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