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问,店主就默认你有吃雪糕的自由了

 宗介甫 2022-07-19 发布于河北

这几天颇爱吃杏,尤其是甜白的品种,要比黄色品种好吃很多。满足感甚至超过吃西瓜。夏日虽苦,可是胜在瓜果丰足,所以其实是一个挺被期待的季节。
今天路边的杏买十块钱四斤,现在一般十块钱四斤会省说四斤,十块钱三斤会省说三斤,这一点和小时候是不同的,那时候的物价多以五块钱为基准。五块钱几斤是共识。
又想到了小时候听说大都市夏日卖雪糕的做法。买东西必先问价,你这雪糕多少钱啊。摊主必然说一价格比如俩五毛。这时候你如果拿了两根雪糕,那对不起你递过去一元是不会被找零的。什么是俩五毛?摊主会告诉你傻子都知道,俩五毛就是一块。
此时如果不是敢奋勇抗争的人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又小时候的第一次去大城市,和父亲要去一大宾馆,可是不认识路,于是只能是打了一个三轮车。上车前照例问,多少钱啊。蹬车人说,俩人五块。路不算远,到了之后也是付了十元,但是没有找零。
或许这个蹬三轮的人,就是昔日以上面的办法卖过雪糕的人吧,要不就是深受卖雪糕的启发才有此操作。于是乎两个外地人也就是认下了十元钱的车费。这件事的后果是我从不说我属于哪个市,而是要说自己属于哪个县。当然,这样的后果是微不足道的,也没几个人会在意。
今年的雪糕里面可是有新贵的,颇让不少人吃了亏。可是一支雪糕选了出来,到了收银台又总不好放回去。谁能料到一根雪糕会十几块甚至二十块钱呢?这实在是超乎人的想象了。
这是反人们常识的,可是又胜利得很有道理:谁叫你不先问价的?所以说问价是一个好习惯,问得明明白白更是一个好习惯。你不去问,店主就默认你有吃雪糕的自由了。
各大名胜景点这几年推出的文创类雪糕更是贵,不过看起来也更有格调。当然,去景点的人是有被宰的觉悟的,不被宰反而觉得会有更大的圈套在后面等待。
便宜的雪糕其实配料大家心知肚明,人们所吃的不少雪糕,而是那份夏日里的寒冷。清代结束之前,夏天里冰这种东西是只有有身份地位的人家里才有的。查西门庆的冰镇水果度夏,就知道这厮果然是会享受的一方恶霸。
似乎西门庆是每个男人心底的梦想,他除了活得短简直是没有什么缺点,多数时候吃亏的都是别人。财色兼收才是他财富滚雪球的秘密武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