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尘土里开出一朵金蔷薇

 一寸书 2023-04-03 发布于上海

《金蔷薇》是很多写作者推崇的一本书,忍不住好奇找来看了一下。

果然内容丰富,但我依然不会照抄给你们。想要知道每一个字的,请自行阅读。我只详略有致地谈谈感受比较深的几点:

书名为什么叫“金蔷薇”——这么一个诗意的名字呢?

在讲了一朵关于能带来幸福的金蔷薇的故事之后,帕乌斯托夫斯基引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比喻:作家就如同故事中的主人翁一样,把生活的金屑收集起来,熔成合金,从而用来铸成自己的叙事作品。

列维坦《春水一片》

使命感

很多人都说,作家不是自己选择去当的,而是有话不得不说,不吐不快,一种本能驱动之下的连续输出。

在这个过程中,你自会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一种放下和解脱,一种作品分娩的痛苦和喜乐……

要不是这样,你是很难将如此艰难枯燥的写作行为本身长久坚持下去的。

然而作家并非某些读者用想象的那样:孤僻乖张,离群索居,不易相处。

作家普里什文说:“作家最大的幸福不是以特立独行自诩,而是做一个跟所有人一样的人。

现实生活永远是最好的素材来源。作家所要做的,只是保持一些恰到好处的距离感。比如张爱玲的小说,总有一种冷眼看人间的疏离,但又真实得如在眼前。

列维坦《 黄昏的干草堆 》

诗的虚无

跟作者一样,我也在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写过很多强说愁的诗。最早的一首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日记里。那时候老师开始让我们每天写日记了。有一篇日记我就写了一首现在看来又好笑又幼稚的小诗,时间太久已不能逐字回忆出来,大意如下:

上天给了我一副丑容,

我很忧愁。

虽然我很丑,

但我很温柔。

童年时代一直拉低全家人的高颜值平均数,总被大人们说丑,大概一时伤心导致了处女诗的诞生。

成年后受到的评价已彻底不同,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长,对于外表的美丑更是越来越不以为意,小屁孩的愁绪早已不复存在。但偶尔还是会写几句诗,尤其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连大学时唯一加入的社团也是诗社。

然而,自从谈了恋爱,直到成家立业之后,生活逐渐稳定下来,思想也不断成熟,情绪化的诗歌因此渐渐被抛诸脑后。

写了很多杂七杂八的工作文章之后,我终于在职业空窗期开始尝试写了少量的小说。

这一点跟《金蔷薇》的作者还是很相似的。当他明白自己的诗是漂亮的假花,雕章琢句之后,就不再写了,而是开启了第一篇短篇小说。

不过,不要以为这就是他作家生涯的开始。

列维坦《深渊旁》

过日子

帕乌斯托夫斯基认为:“只有能给人们讲述新鲜的、有意义的、有趣的东西的人,只有能见别人之所未见的人,才能成为作家。

第一篇小说之后,他就停笔了。因为意识到自己的书本知识多于生活经验,而后者亟待充实。

于是他彻底放弃了写作达十年之久,“到人间”去,在俄罗斯漫游、不断更换职业,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但他并非功利性地为写作“积累素材”,而只是纯粹地“过日子”,尽情投入生活中去,工作、恋爱,痛苦过、憧憬过……他相信,迟早有一天,自己会重新开始写作,哪怕等到垂暮之年,因为这是生命对他提出的要求,因为“文学是世界上最壮丽的现象”。

列维坦《伏尔加河畔》

心中的词典

每个国家语言的博大精深,都被本国人赞叹不已,是使用这种语言的作者的宝库。

帕乌斯托夫斯基就深爱俄语,甚至想用俄罗斯作家们精彩的描写编写出一部文学词典。这种对于“金刚石般的语言”的深深迷恋,令他不惜花一整个夏天收集抄录花草知识,记录关于森林相关词句的笔记,与各行各业的民间语言高手聊天,甚至阅读航路指南。

汉语言又何时逊色过?

一些优秀的写作者会自觉地避开陈窠,在描述语言上精心构思,试图打造独有的个人特色。

列维坦《睡莲》

习惯和经验

总有一种作家,会成为我们的榜样或者灵感源泉(即本书作者所谓的鼓舞者、保护神)。只要读上那位作家的几行文字,你自己就会产生写作的念头。当然,很可能你最终写出来的东西可能跟其并无丝毫相似之处。

帕乌斯托夫斯基举了两个共同工作过的作家朋友的例子,以说明“有多少作家,便有多少写作习惯”。

一个是盖达尔。他总是在花园小径上走来走去,念念有词。一边走路一边构思句子,在大脑中记下来之后又继续构思,盖达尔的这种方法比那种在纸上老老实实一句句写的方法创作得更多更快。而且,他对自己的作品已经熟悉到可以背诵的地步。

另一位是费定。他只写“那些经过仔细观察、并且与整体密切相关的东西”,对于模棱两可绝不容忍,但也懂得适时收手。他敏感到竟然可以感受到偶然的深夜里大海的沉默。

帕乌斯托夫斯基还提到了普希金对灵感的孜孜以求,福楼拜与自己创造的人物的紧密相连,巴尔扎克对作品人物真实性的深信不疑等。此外,果戈里喜欢站着写作,契诃夫可以随遇而安,在窗台和浴场写作,托尔斯泰只在早晨写作,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正好相反,安徒生最爱在森林里构思童话……

列维坦《幽静的福地》

艺术与写作

在列举和赞扬了一些苏联本国优秀的诗人和作家,包括勃洛克、蒲宁、高尔基、莱蒙托夫、普里什文等等之后,作者通过和一位画家在旅途中的对话,揭示了自然界色彩和光线的奥秘,以及绘画与写作的相通性。

伟大的画家会传递给人们现实生活的新的特点,比如莫奈画出了伦敦雾的紫红色,列维坦画出了俄罗斯阴天丰富的色彩。

作家也应该用心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新意,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并能灵活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比如一个热爱古典建筑的作家,也会把自己的散文结构做到均衡对称,一丝不苟。比如真正的散文也会有音乐的节奏感,而且能达到完美境界的散文,其实质已经是诗歌了。

读完这本书,我好奇地搜了搜备受作者推崇的俄国画家列维坦的画。不看不得了,一看就爱得难以自拔,感觉怎么都看不够。因此这篇书评中的插图也均为列维坦的画作。

写作者的兴趣广泛和对于艺术的那种天生热爱真的不是一种偶然。

列维坦《三月》

其它共鸣

●  灵感越清晰,越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将其实现。

●  作家应当只是记忆生活而非机械地记录素材。凭着良好的记忆力,需要的素材会在写作时自动归位。

●  只有把人的自身因素融入对大自然的热爱之中,才能找到充分表达自己的正确途径。

列维坦《橡树》

很久没写这种干货式的书评了,希望对您有用。

感觉大家还是更喜欢看我的这类文章。如果您有其它感兴趣的话题,也欢迎留言告诉我哦!

觉得有用记得分享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