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很多朋友跟我说,文老师,通过你的文章,我们能感觉到中医十分有趣。 我说,对啊,中医就是妙趣横生的科学。它的妙趣,就源于对疾病,对自然生命的独特理解。 比如说吧,对于顽固鼻窦炎的治疗,就很有意思。 我给你说个真人真事儿。 有一个小伙,当时才18岁,姓徐。啥毛病呢?就是顽固鼻窦炎,中医称之为“鼻渊”。表现出来,就是顽固的鼻塞、流脓鼻涕、头痛,反反复复一年多。 由于这个毛病,患者坐卧不安、吃不好睡不好,记忆力大大减退,而且每次感冒之后,症状都会加重。 最后,在屡次尝试西药无效后,患者决定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苔黄,舌暗红,鼻道内有脓鼻涕,鼻黏膜暗红。 当时,医家就问,患者二便情况如何。患者回答说,大便干结不畅,腹部发胀。 患者家属问,这孩子的鼻窦炎,还有没有可能好起来? 医家说,从此以后要注意其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大便通,肛门顺畅了,上面的鼻子才能顺畅。今后如果下面依然是堵着的,那这个病就好不了。 之后,医家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桃仁、玄明粉(冲)、地龙、茯苓、蒲公英、石菖蒲各10克,大黄(后下)、甘草各6克,桂枝3克,川芎和辛夷各9克,薏苡仁12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3剂以后,感觉到大便十分通畅,同时鼻塞、头痛、流鼻涕的现象也消失了。这时候,原方基本不变,稍作加减,再投24剂。这一回,患者感觉到诸证消失。通过检查,病情已经获得临床治愈。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我们过去参加中医耳鼻喉科学习的时候,听前辈们讲过这个例子。 这里的道理,其实很容易理解。 你看,这个患者,苔黄,舌红,鼻黏膜暗红,流脓鼻涕,这一看就知道,患者头面有淤热啊。这个淤热,是堵塞患者鼻窍的关键。有淤热,自然要泄淤热。怎么才能泄掉淤热呢?医家想到一个办法,就是通肠。 为何如此?因为患者说了,他腹胀,大便干结不通啊。 大便干结不通,这就说明,患者的后门打不开。肛门不开,浊物就排不出去,于是,淤热就只能憋在里头。淤热想找个出口,它就只能折磨患者的鼻窍,不断流脓鼻涕、鼻塞、头痛。 看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会想了,鼻子,连接肺。肛门肠道,往上走,连接胃。两者间,看似没啥联系,更谈不上相通,怎么可能有“下面堵、上面跟着堵”的现象呢? 对这个事儿,你还真就不能用西医解剖的观点来分析。其实,中医看,人体五脏六腑,是一个统一体。在气机运行上,彼此相互联系。胃肠,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脾为母脏,金为子脏。脾土这边有问题了,母病及子,患者肺金就要出问题。所以,肠道不通,患者的鼻窍是完全可以受影响的。 那么,如何才能通下彻上呢?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桃仁、玄明粉(冲)、地龙、茯苓、蒲公英、石菖蒲各10克,大黄(后下)、甘草各6克,桂枝3克,川芎和辛夷各9克,薏苡仁12克。 这里头,有玄明粉、大黄来通腑泄热,排解大便。辛夷、川芎,用于通鼻窍。桂枝、桃仁、地龙,温通经脉、活血化瘀。石菖蒲和蒲公英,用于开窍、清热、化痰。茯苓,健脾利水。薏苡仁,利湿浊而排脓。总地来看,这是桃仁承气汤的加味应用。 通过这小医案,我们能体会到什么呢?这就是,对于鼻窦炎这个病,有一种治疗方式,就是通腑泄热。下面一通上面的淤热就没了。这类患者,一定是流脓浊鼻涕,舌红,苔黄,鼻塞,头痛,同时便干便结。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临床思路,我们药好好理解。当然,绝非所有鼻窦炎,都得这么治。有的,属于肺经风热,就要苍耳子散加减。有的,肝胆有热,就得龙胆泻肝汤加减。有的,属于虚证,脾肺气虚,那还得扶正驱邪。不同的证型,得有不同的应对方法。这不过,这通肠泄热之法,是很讨巧的办法,值得进一步关注。 总之,你得记住,我们这一身的孔窍,在气机运行上,是相互联系的。一头堵,另一头就可能跟着出问题。我们用整体观的思维看待疾病和治疗,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