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财务人员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由于老板不懂财务,会提出很多很奇葩的问题,这些问题,专业财务人员大多都会觉得好笑,因为都是些财务方面的基本常识。但老板毕竟大多没有学过财务,当他一板正经地提出来时,财务人员就必须解答。 比如,一入职某集团公司近一年的财务总监,年终给老板报送了年度利润决算报表,平时只关注资金收支报表的老板,因为涉及年终股东分红的问题,所以这次终于认真地看完了所有的报表,然后非常震惊地把财务总监叫来问道: 你的利润表显示我今年的利润是***万元,可出纳报给我的资金报表显示我这一年进来的钱是###万元,我实际进来的钱比你的利润表里面的净利润少了1千多万元!是怎么回事?是你的账做错了?还是你给我把钱搞丢了? 这问题奇葩吧? 老板之所以这么问,就在于他重视现金流,平时大多只关注资金收支状况,在他的心里面已经养成了资金进出的差额就是利润的概念。 面对老板这样的问题,财务总监在深感无奈之余,也只好回答说: 资金收支表是收付实现制,利润表是权责发生制,两种表核算的方法不一样。 通常我们专业财务人员都是这么回答的,因为情况本来就是这样的,核算方式的不同,导致结果不一样。 但对于这样的回答,老板肯定是不满意的,因为他听不懂!他也不耐烦听你解释什么是收付实现制、什么是权责发生制,而且,很多财务人员也做不到用大白话来解释明白什么是权责发生制。所以,老板说: 我不管你是什么制,你得给我搞明白,我那一千万元钱到哪里去了?你得给我找出来! 老板不听解释,却要财务总监找出钱到哪里去了,财务总监是不是有点欲哭无泪的感觉? 怎么找?到哪里去找? …… 财务总监气愤之余,也开动脑筋,看看用什么方式能够说服老板,连续两三天的苦思冥想,也没有找到好的办法,然后向我请教怎么解答老板的这个奇葩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我曾经发了一篇公众号文章《如何让现金流量表变得通俗易懂?》,讲的就是这个故事,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原理,就是活用“现金流量表”! 大多数的财务人员都在编制现金流量表,但这张表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用,却未必每个人都明白,而且很多财务人员都解释不明白现金流量表是什么意思。 用现金流量表来解答老板的这个奇葩问题,需要这样来理解: 现金流量表的左边,其实就是一张资金收支汇总表,是收付实现制的一张表,包括经营活动的现金收支情况、投资活动的现金收支情况、融资的现金收支情况,表末的“现金净增加额”,就是这一经营期内所有现金的增减总额。在很多老板的概念中,这就是他挣来的“利润”。(现金流量表里面的“现金”二字,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微信钱包和支付宝账户的金额等)。 而现金流量表的右边,则是把通过权责发生制核算出来的利润表里面的利润,还原为收付实现制的“现金净增加额”。这里面就包括对利润产生影响,但没有发生实际资金收付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待摊费用摊销、存货的增减、应收应付的增减等等。也就是说,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差额,主要就产生在这些不发生实际资金收付,却影响利润的项目里面。 那么,针对老板的这个“1千多万元钱到哪里去了”的奇葩问题,就可以编制出一份现金流量表来,然后用这些项目的增减去给老板具体讲解为什么会出现1千万元的差额,这样也就能直白地解释清楚,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实现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所以,有些时候老板提出的问题看似奇葩,其实并不奇葩,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奇葩,是我们很多的专业人员陷入到了专业的思维当中,而没有能够把专业的知识、概念转化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常用语,没有跳出专业的思维,没能做到活学活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相反,老板提出这样的非专业性的问题,反而能够促使我们去更加深刻地领悟所学的专业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