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库房管理都是一个难点。由于行业的特点,库存的物品大多都是可以拿回家自用的,所以库房的监管更加困难。 在严格制订了验收入库、领用出库的流程,以及库存保管责任制之后,那种虚假入库、虚假出库、偷吃偷拿、过期变质、鼠咬虫害等造成的库存账实不符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每月月末的盘点,大致能够做到账实相符。 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月末盘点时,虽然库存总数量与库存台账记录相符,但货却对不上!比如,虽然都是饮料,但品牌却不同,也就是某个品牌的数量少了,另一个品牌的数量就会多出来,两者相加,总数量却是一致的。 遇到这种情况,每次都是财务部直接调账抹平即可。 而对于盘点中发现总数量盘亏的情况,则由库管员按库存物品购价的一定百分比(一般在10%左右)进行赔偿。 但连续几月之后,这种情况却越来越严重,涉及的品类越来越多。同样都是数量相同、而品牌却不同。简单地对比分析,意外地发现一个规律:总是价格高的数量少,价格低的数量多!要不说咱们中国人是最聪明的呢,总能从规则中找到漏洞…… 而且,这种情况更多地出现在老板家的亲戚做库管员的库房!这也是长期以来,很多老板轻视规则而喜欢用亲戚、凭信任做内控必然出现的结果。 于是针对这种情况,下狠心制定了一个最严厉的库房管理补充条款:在月末的库房盘点时,凡是盘亏的,一律由库管员按购进金额100%进行赔偿;而盘盈的,则与库管员无关!因为即使是盘亏的物品,也肯定是公司花钱购买的,不会有库管员自己花钱购买放到库房里面。 为了确保制度能够得到执行,就先找老板签字,然后下发。 之后,第一个月月末,平时丢失东西最严重的库房库管员(老板家亲戚)几乎全月工资不够扣!财务经理反馈说库管员要撂挑子不干了,给她回复:正好!叫人事部马上给他办手续。结果后来库管员没走。 第二个月,库管员又扣发了近半个月的工资! 第三个月,则只扣发了几十元工资。 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库房盘点时,同一品类的物品一种品牌盘亏而另一种品牌盘盈的数量刚好相抵的情况,总数量也很少出现盘亏的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