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立体化视角审视三维地籍管理

 东海问渔 2022-07-19 发布于山东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依托于地籍调查技术,围绕不动产的权属、自然和经济信息的获取与管理而采取的一系列调查、确权、登记和管理等措施。

地籍工作意义极其重要,地籍调查是政府实施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地籍成果资料是保护不动产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解决不动产产权纠纷的重要凭据。同时,通过落实有效的地籍管理,可有助于政府全面掌握一个地区的土地权属、类型、数量、分布等状况,以及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占有情况,从而为建立科学的土地管理体系,为制订土地保护和利用规划、计划及有关政策等提供信息保障。

近现代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地籍管理模式随之不断发展进步,目前形成了以现代测绘及信息技术为技术基础,以二维平面的图、簿、册为展示形式的地籍管理模式,有力支撑地籍管理工作的开展。但随着地籍管理要求愈发精细精准,二维的地籍管理模式弊端逐渐凸显,地籍管理由二维向三维技术转变的需求日益迫切,多地纷纷对此开展了三维地籍相关研究和示范建设工作。那么,在此背景下,未来地籍管理将如何向三维立体模式发展变化?

Part 01

现实需求

传统地籍管理以二维模式为主,无法给人提供三维真实感受,同时存在空间重叠的地籍权属管理难等问题,亟须一种立体化、多角度、多比例尺的全数字化可视三维地籍管理手段。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三维地籍管理已成为现实需求。

地籍管理模式应动态跟上土地管理模式的变化。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地矛盾突出,需要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措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导致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需要向存量土地要开发空间,推动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从二维平面开始向地上、地下三维立体转变,从而提高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水平。

地籍管理模式要能适应自身传承与变化。我国北方部分农村地区有建地窖、窑洞等地下建筑的习俗。城市开发向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发展,城市内广泛存在商业和住宅等多种类型产权混合的多层建筑综合体、地下独立车库与地上住宅结建的花园式小区——不动产单元存在多种立体形态,地籍管理模式要能与之相适应。

地籍管理模式要满足当今“管理即服务”的理念。传统二维地籍专业元素多、抽象不直观、数据访问及获取不便,业外人士和机构迫切需要一种直观、便捷、清晰的三维地籍服务。地籍管理要契合新时代的政府管理理念,提供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服务模式。

因此,由二维管理模式向三维管理模式转变,以实现地上、地表、地下三维立体化管理,是建设新时代地籍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有助于“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

Part 02

实施基础

推行三维地籍管理已具备一定的实施基础,并不是白纸画图。

政府管理层面已有先行探索榜样。广东省深圳市和广州市分别于2008年、2011年出台了相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明确了地下不动产调查、确权、登记及管理相关要求;长春市也已建成了中心城区的三维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围绕立体复合用地空间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的土地立体化管理问题,在2020年探索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以三维地籍为核心的土地立体化管理模式。

学术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如国际测量师协会早于2001年就成立三维地籍工作组,致力于三维地籍理论、技术、法律、制度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国内研究机构及专家学者近十来年也开展了诸多相关研究。

现代测绘技术、信息技术更新发展迅速,倾斜摄影测量、激光雷达测量等先进的三维测量手段,时空数据融合与动态更新等先进数据处理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等奠定了三维地籍管理的技术基础。

不动产统一登记实施以来,建立了相对统一的不动产调查登记相关制度、管理、标准、数据、平台、应用等体系,也为三维地籍管理的推行夯实了实施基础。

Part 03

核心构成

从现行工作角度出发,笔者认为,三维地籍管理模式的核心构成有法规制度体系、管理机制、技术标准、数据库与系统平台、生产体系和应用体系六个方面。

一是法规制度体系。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管理的权责与边界,为三维地籍管理提供根本依据和清晰指引。

二是管理机制。我国是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建立全国一盘棋、上下联动的管理机制,有利于三维地籍管理模式的全面推行、动态维持、持续升级。

三是技术标准。推行一套统一、完备的技术标准,支撑数据、平台、应用体系建设,有利于成果和服务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交换共享。

四是数据库与系统平台。建立标准统一的管理核心数据库、核心功能一致的基础系统平台,实现图库化管理、三维可视化及网络化服务,在此基础上各地可结合情况自主创新。

五是生产体系。建立一套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体系,实现三维地籍的总体快速建成以及长期、动态更新维护,确保三维地籍生命力和鲜活力。

六是应用体系。做好三维地籍基础应用服务,探索多领域、多元化的成果和服务应用模式,建立一次建设、长期使用,一方建设、多方受益的应用体系。

图片

直观的基于三维实景模型的地籍管理底图

Part 04

待破解问题

千仞高楼始于基。只有充分梳理并破解难点问题,才能绘好三维地籍管理蓝图。笔者认为当前存在如下重点和难点问题有待破解。

一是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三维是个新鲜事物,对管理、投入、技术等要求较高,地方管理者可能会有管理、经费、效益等方面顾虑,对此可以通过试点先行、小步快跑,建立示范点并逐步推广。

二是要形成共识、加快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应尽快明确内容建设标准、生产技术标准,明确核心建设内容、核心数据库结构、核心平台功能等技术要求,为成果建设、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提供引领。

三是要尽快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围绕三维模型快速建模技术、时空数据融合技术、数据动态更新及众源更新技术、互联网保密技术、协同共享技术等开展攻关,实现相关核心技术创新突破。

四是要开展应用领域挖潜增效。三维地籍管理模式较二维模式实施成本高,要充分会同本系统及其他领域行业专家,共同挖掘三维地籍的应用潜力。

Part 05

发展展望

地籍管理模式随着时代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而变化,纸册取代了简牍,以电子磁盘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管理模式又取代了纸册管理模式。

而今,伴随天空地一体测量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简称“5G”)等先进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籍管理正由二维平面趋向地上、地表、地下三维立体发展。以立体为主要特征的三维地籍数据采集、存储、管理、运用等技术,会给政府管理工作、百姓生活、产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首先,技术的发展进步,会让政府管理能力进一步强化,带动相关管理模式进一步升级。于三维地籍而言,其可提升自然资源管理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加强自然资源服务保障能力;能有力支撑多个领域的政府管理工作,如权属清晰、位置精准、立体表达、颗粒度精细且实现了动态更新的三维地籍数据成为智慧城市基础地理底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服务于城乡规划与建设、城市运行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城乡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合理的共享服务机制,能为民政、工商、税务、交通、环境等领域提供精准的平台与数据服务,甚至有可能带动相关领域服务模式发生转变。

其次,地籍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三维地籍能为百姓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比如,目前信息化已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做到了直观、可视性好、门槛低、易上手、成本低,当今移动互联网才能发展得如此如火如荼。

相比抽象的、符号化的二维地籍,三维地籍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形象性、可视性,更易被普通百姓和非专业机构所了解、所接受。在做好成果共享、互联网发布等机制的情况下,百姓更容易通过三维地籍服务掌握自身不动产的相关情况,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在不动产交易方面,利用三维地籍服务能在不到实地的情况下直观了解不动产的方位、形状、结构、层次等信息,可以提升不动产交易市场活跃度,既能便民服务又能促进政府税收。

最后,三维地籍的全面推行可以促进相关领域技术、产业和人才的融合发展。三维地籍需要测绘、计算机科学、互联网等多个产业的技术融合支撑,对技术要求更高、更全面。全面推行三维地籍管理,能有效促进相关专业领域技术融合升级,扩大产业盘子,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人才队伍综合实力,为我国科技实力提升作出贡献。

总之,三维地籍代表了当前地籍管理工作的时代发展趋势,具有多方面的现实需求,具备一定的实施条件,虽存在诸多需破解的问题,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此,需要自然资源人扎根于不动产登记,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与突破,推动三维地籍管理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

《中国不动产》2020年第10期

i自然全媒体

供图:刘龙威

编辑:高荣唱

审定:李军晶

以上文章不代表本官微观点

仅供参考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