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师之死:因为哲学太没用了

 安喜的空间 2022-07-19 发布于上海
一代大师王国维的死因?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自沉于昆明湖。
王国维是妥妥的民国大师,哲学、美学、词曲、戏剧、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无所不精。
图片
一代大师在北京的颐和园中抽了根烟,便投湖而去了。
这突然的决绝令人不解,于是有了太多的说法:丧子之痛、儿媳出走、挚友绝交、大清崩塌……,直到现在也没有个定论。鲁迅说王国维”“老实得如火腿一般”,这么老实的人,又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
我倒是听过一种奇葩的说法,年轻时一位经历过民国时代的老先生告诉我:在诸多的原因中,你少了一条。王国维有一个心结,就是把很大精力用在了哲学这个没用的学问上了。用王国维的话说:一切学问皆能以利禄劝,独哲学与文学不然。
大清崩塌,这位清末遗老却无能为力,尤其这个高大上的哲学,到了历史的关键时刻全然无用,于是,大师带着对哲学的绝望和一生的不堪离去了。
图片
哲学:文人的风雅
哲学这么无用,对一个文化人来说,却绝对不可以一无所知。
哪怕你只是附庸文雅。
但凡有点成就的人,不说几句哲学的话语,那还是显得不够智慧。无论是讲成功学的,还是口若悬河的股评家,总会冷不丁地告诉你庄子是怎么说的,三句话听懂了一句就财务自由了。实际上,庄子自己一生穷得要死,向河监河借粮,还被忽悠了一顿。去见梁惠王,多好的机会,人家还没看上,一身褴褛,视天下诸侯如粪土。
传统学者更是讲究,治学一定要在《易经》上下过功夫,不然你整个就是一个没文化的人;有点文化的人都有点毛病。建国初期,那时的文青们如果连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都没看懂,那就别谈文学了。说实话,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是真不好懂,至少我是沉浸不进去。
哲学到底有什么用呢?
还真没有人把它说明白过,古人说法是无用之用,那等于说,你越想着那些有用的事,对你来说,哲学就越是一无所用。哲学有用没用,全看你是谁,你想成就的是什么?
古希腊的哲人说哲学是智慧之学,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不太精致,却十分靠谱的说法。智慧是什么?不是一门手艺,也不是十八降龙掌,它是一种思维的能力,在这种意义上,哲学不如说是一种思维的训练。
黑格尔说:宗教、哲学和艺术是人类的最高境界。英国人也把这个境界定义为知识的终端,当科学遭遇到科学无解的死角时,比如:量子纠缠;这就需要哲学来做逻辑清理了。英国人一向严谨,在罗素眼中,哲学完全不是什么大智慧,它就是个闲得无聊的交通警。如果你问罗素先生:我今天是去西安好还是去南京好,他不能回答你;他能告诉你的是去西安有哪趟车,去南京有哪趟车。
这很智慧吗?
图片
哲学即生活
于是,我想大学起读书时,我的导师点了几本书,然后就把我忘了,也不授课,饭倒是没少吃;我就说了:老师,你怎么不教我呢?老师就说了:有多少东西是教出来的呢?你以为哲学是教出来的吗?每天国际上发表的关于化学的论文你一辈子也看不完,你都看吗?不能。哲学专著也是浩如烟海,你都学吗?那我保证你学成个书呆子,我给你点的书,就是一条治学之路,你往下走,自己走出一片豁然开朗,就出道了。
所以,哲学之用非术数之用,正如庄子说的:道行之而成。道这种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不是从书本上就能领悟的,那是要用你的一生才能走得进去。所以,一人一经历,一花一草皆世界,有多少人生,就有多少对道的理解。
如果不想学成个书呆子,那就记住德国的存在主义者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的名言吧:如果放弃爱你,我的全部哲学将没有任何意义。
哲学也是生活,是一种感悟生命的生活。
图片
至于王国维先生的离世,定格于陈寅格的说词吧:以一遗民绝望于清室的覆亡,以一学者绝望于一种文化的式微,一介书生又生无所据——悲伤的一生造就了他的悲剧人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