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花前胡

 草药君 2022-07-19 发布于贵州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肺经。

功能主治

降气化痰,散风清热。用于痰热喘满,咯痰黄稠,风热咳嗽痰多。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紫花前胡Peucedanum decursivum (Miq.)Maxim. 的干燥根。秋、冬二季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

本品多呈不规则圆柱形、圆锥形或纺锤形,主根较细,有少数支根,长3~15cm,直径0.8~1.7cm。表面棕色至黑棕色,根头部偶有残留茎基和膜状叶鞘残基,有浅直细纵皱纹,可见灰白色横向皮孔样突起和点状须根痕。质硬,断面类白色,皮部较窄,散有少数黄色油点。气芳香,味微苦、辛。

方选和文献摘录部分参见前胡条。

紫花前胡与前胡

在《中国药典》(2020版)中,将两者分开,不再将紫花前胡作为前胡的来源植物,前胡来源植物只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但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均相同,用法用量也基本没有区别。

古本草记载:

《本草图经》载:春生苗,青白色,似斜蒿。初出时有白芽,长三、四寸,味甚香美,又似芸蒿。七月内开白花,与葱花相类。八月结实。根细,青紫色。此为白花前胡;“今鄜延将来者,大与柴胡相似”,为柴胡属植物;“一种类当归,皮斑黑,肌黄而脂润,气味浓烈”是紫花前胡;“又有如草乌头,肤黑而坚,有两、三歧为一本者,食之亦戟人咽喉”,是毛茛科植物。且在《本草图经》中,紫花前胡还出现在当归、独活、前胡等条目之下。

《本草图经》前胡:春生苗,青白色,似斜蒿。初出时有白芽,长三、四寸,味甚香美,又似芸蒿。七月内开白花,与葱花相类。八月结实。根细,青紫色。二月、八月采,曝干。今鄜延将来者,大与柴胡相似。但柴胡赤色而脆,前胡黄而软不同耳。一说,今诸方所用前胡皆不同。京师北地者,色黄白,枯脆,绝无气味。江东乃有三、四种,一种类当归,皮斑黑,肌黄而脂润,气味浓烈。一种色理黄白,似人参而细短,香味都微。又有如草乌头,肤黑而坚,有两、三歧为一本者,食之亦戟人咽喉。中破以姜汁渍,捣服之,甚下膈,解痰实。然皆非前胡也。今最上者出吴中。又寿春生者,皆类柴胡而大。气芳烈,味亦浓苦,疗痰下气最要,都胜诸道者。

植物学鉴别:

两者来源植物不同,所以两者的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均有所区别:

叶:白花前胡的基生叶有叶柄,长约5-15厘米,茎生叶无柄。叶片呈轮廓宽卵形或者三角形卵状。紫花前胡的茎生叶和根生叶都有长的叶柄,约13-36厘米,基部会膨大呈紫色的叶鞘。叶片呈三角形后至卵圆形,为坚纸质。

花:白花前胡总苞片为线形,花瓣为卵形,花朵的颜色为白色。紫花前胡为复伞花序,侧生和顶生,总苞片有1-3片,呈卵圆形,颜色为紫色,花瓣为倒卵形还活着椭圆状披针形,花朵颜色为深紫色。花期为8-9月份。花期基本一致。

根:白花前胡根为不规则圆柱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稍扭角,根头部粗大,表面黑褐色或灰黄色。紫花前胡主根较细,支根常不除去,根头部有的有残留茎基,茎基周围常有膜状叶鞘基部残存。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前胡中所含的活性成分主要为香豆素类化合物,白花前胡主要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具有抗心衰、降血压以及祛痰平喘等药理作用,其中白花前胡甲素以及白花前胡丙素是白花前胡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紫花前胡药理作用以抗凝、祛痰平喘、抗肿瘤为主,主要活性成分是线型呋喃香豆素紫花前胡苷和紫花前胡苷元。

化学成分:

香豆素为白花前胡与紫花前胡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抗凝血、抗氧化、抗菌、抗癌、抗炎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白花前胡与紫花前胡都含有线型和角型香豆素,但其中所含化合物结构特征及含量均有差异。

白花前胡与紫花前胡中除香豆素类化合物,还含有黄酮类、脂肪酸类、苯甲酸类以及甾体类等成分。白花前胡与紫花前胡中挥发油含量也较高,其中以烷烃、酯、酮、倍半萜为主,现已鉴定的成分有百余种。

白花前胡化学成分含近30种香豆精类化合物:外消旋白花前胡素A,B、右旋白花前胡素C,D,E,Ib,III、北美芹素、白花前胡香豆精I,II,III、前胡香豆精A、补骨脂素、5-甲氧基补骨脂素、左旋白花前胡醇等;香豆精糖苷类化合物:紫花前胡苷、印度榅桲苷、茵芋苷、芸香呋喃香豆醇葡萄糖苷、异芸香呋喃香豆醇葡萄糖苷、东莨菪苷、白花前胡苷I,II,III,IV,V、紫花前胡种苷IV、芨芨芹苷及芹菜糖基茵芋苷,另有D-甘露糖、β-谷甾醇、半乳糖醇、胡萝卜苷及紫花前胡皂苷V即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龙胆二糖苷等。常海涛等从白花前胡根中分离出angelicin、3’(R),4’(R)-3’-千里光酰基-4’-当归酰基-3’,4’-二氢邪蒿素、arnocoumarin。

紫花前胡含香豆精类化合物:紫花前胡素、紫花前胡素C-I,C-II,C-III,C-IV,C-V及I、紫花前胡苷元及香柑内酯;香豆精苷类化合物:紫花前胡苷、紫花前胡种苷I,II,III,IV及V;紫花前胡皂苷I,II,III,IV及V。姚念环等研究紫花前胡的化学成分,结果从中分得7个线型吡喃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hydroxyl-4’(R)-angeloyloxy-3’,4’-dihydroxanthyletin、3’(S)-acetoxy-4’(R)-hydroxyl-3’,4’-dihydroxanthyletin、3’(S)-acetoxy-4’(R)-angeloyloxy-3’,4’-dihydroxanthyletin、Pd-C-IV、Pd-C-II、(+)-3’S-decursidinol、(+)-trans-decursidinol。许剑锋等从紫花前胡茎叶中分离鉴定出欧前胡素、石防风素、哥伦比亚内酯、β-谷甾醇、东莨菪内酯、(+)-trans-decursidinol 和胡萝卜苷。

以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分析,白花前胡与紫花前胡功效应存在差异,但现有文献未对紫花前胡临床疗效及药理作用进行充分研究,因而需进一步加大对紫花前胡的现代药学研究,以明确紫花前胡的临床功效及药理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