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将“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

 凌宗伟 2022-07-20 发布于江苏

【异史氏曰】这两天在组织老师们探讨如何有效地落实“教学评”一致性要求的时候,反反复复地向他们传递着我这样的一个基本认识,之所以强调教学目标与“成功标准”的预设的重要性,不仅是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与教材的要求,更为重要地是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实际,从不同学生的不同认知出发考虑教与学的出发点于终点,如此,发现每个学生的天赋并让他们走向“成功”让动脑筋。从教的立场讲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是为了通过某些途径与策略学生置身于适合自己的想学习的条件中,让他们在其中可以自然地发现自己经过努力可以达成的成功。

《肯·罗宾逊“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五部曲》中有一个句子说:“天赋之所以为天赋,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针对天赋的思维框架,使我们知道要寻找什么,怎么去做。”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的时,必须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立场考虑他们各自的学习目标,虽说,目标即结果,但必须认识到这结果严格来说是一种愿景,一般而言,目标总是理想化的,实际达成的结果往往与目标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我们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要寻找什么,怎么做”,也就要在适当的时候以合适的方式让他们各自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相应的的“成功标准”,如此他们才可能在学习进程种对照“目标”与“标准”反馈自己的学习结果,明确下一个目标调,整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向着既定目标(课程规定的目标要求)作进一步的努力。理解了这一点,或许就会理解我们强调给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并不是说一堂课要有许许多多的目标,而是希望老师们能从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出发,对所设定的“大目标”,拆解城一个个的适应不同学生情况的“小目标”,如此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当堂进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