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粘稠一般都有怎样的身体变化?

 至真至程 2022-07-20 发布于山东

生活中有很多误区,血稠算是其中一个被误解比较大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一提到血稠,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高血脂,但事实上,血稠不等于高血脂,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但因为血液粘稠,一听起来就非常容易让大家联想到血液变稠变黏了!

而一想到稠、黏的东西在我们血管里面,自然而然就会往堵塞血管,形成血栓,引发心梗、脑梗上面去想,而这也自然避免不了以为就是高血脂!

但实际上,这完全是两码事!血稠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是怎么来的?来了会有信号吗?如何避免血液粘稠?今天我来跟大家聊一聊!

血稠与高血脂真正的关系是这样的!

血稠,也叫做血液粘稠,它其实是一个血液流变学概念!

它是怎么稠的呢?

实际上,它主要是由于我们血液里面有形成分增加,血液阻力增大,而导致的血液流速减慢。就好比我们平时家里面水管,杂质多了,影响了水速!

显微镜下血液粘稠

只不过这影响血液流速,造成血液粘稠的不是什么杂质,而是一些血液有形成分增加比如像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细胞异常;还有像我们的血浆蛋白增加、血脂高等,都可以引起血液粘稠!

当然,假如我们血管直径、内膜等出现一些血管异常,同样是可以引起我们血液粘稠度增加的!

而所谓的高血脂,主要指的是我们平时查血,发现血液里面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含量增高,这可能是造成一些人血液粘稠的原因,但绝对不是所有血稠的人,血脂都高,同样血脂高也不全都血稠!

因此,平时我们体检查血脂,发现自己血脂高,不要慌,这只可能提示你有血稠风险,不要过份解读以为自己血液一定已经很粘稠了!

实际临床工作,我们医生在判断一个病人的病情时,也是从不把“血液是否粘稠”当作标准来看的!

血液粘稠更多的是在一些非专业人士,普通老百姓中盛传,像我们医生很少会说这个的!因为刚刚上面我也提到了,导致血液粘稠的因素有很多,有血液因素,也有血浆因素,所以它这个指标,很难定标准,有很多不太完善的地方,用起来不一定靠谱!

而且血稠的人未必会发生血栓,因为血栓也不是简单一个血稠就会引起的,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假如你只是血液粘稠,而你的血管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血管壁很光滑,那么哪怕你血液再稠,你也不一定会堵塞血管。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假如你不仅仅高血糖,还有高血糖、高血压,那么这样的人,实际上你会发现他的血管堵塞可能性更大,因为那些都是会使我们血管内皮损害,让我们的血管壁的内膜粗糙,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所以,大家会发现,我们医生关注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看的更多的其实是这个病人的血脂、血糖和血压,很少会跟大家提血稠的!

出现这些症状,有可能是血稠!

我们说血稠未必会引起血栓,但是毕竟血稠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它影响了我们血液流速,而我们人体的每一个细胞、组织以及器官都离不开充足血液,速度慢,自然而然会影响到一些细胞、组织以及器官的正常活动。

主要有两方面影响:

一是血稠了,血液流速慢了,会导致我们人体组织细胞无法获得足够氧气等营养物质;

二是血稠了,容易沉淀,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堵塞,从而导致一些供血不足现象

会有哪些可能症状?信号提示?

一是容易全身乏力。尤其是早上还没吃饭,感觉整个人都无精打采,甚至感觉脑壳有点晕;

二是怎么都睡不够,老想睡觉,尤其是吃完饭以后,特别容易犯困;

三是视力模糊。这主要是血稠的人,影响血液供应,导致我们的视神经无法获得足够营养引发的;

四是胸闷,动不动就感觉呼吸不畅。这也是血稠以后,影响了我们整个血液循环正常供应,出现以下肺、心脏、脑等脏器供血不足引起的。

生活中这些习惯要改,会促进血液粘稠!

虽然我们说血液粘稠主要与我们血液、血浆因素有关,但是实际上一些生活不良习惯也在偷偷在我们血稠路上推了一把,而改是对改善血液粘稠大有好处的!

一、减少熬夜,避免睡眠不足。现在睡眠不足真是年轻人通病,但实际上长期熬夜是会导致我们出现暂时性血速不畅的;

二、增加运动,控制体重。运动少,代谢就慢,这时候假如你又吃的多,就很容易出现能量过剩,引起肥胖,而肥胖是一种代谢病,很容易导致血液粘稠;

三、多喝水,少等待口渴。我们说一个人感觉到自己渴了再喝水,实际上身体已经比较缺水了,这时候是利于血液正常循环的,水少了,流动性自然不会好;

四、减少高糖、高脂饮食。高糖食物吃多了,大量糖分如果不能及时完全被消耗,那么很容易引起血液中糖分过高,出现高血糖;而这多出来糖是可转化为脂肪堆积的,使人变胖,甚至还会诱发高血脂,造成血液粘稠。但是注意,不是所有的脂都不是好的。像我们平时一些大豆、鸡蛋、芝麻等里面富含的磷脂,对于降低血稠是有用的,因为它可以加快脂质代谢,可以适当补充,多吃点的!

关于血稠,大家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下方留言,我坚持用大家看得懂的文字,最原始的码字方式给您带来最好、最全面、最实用的健康科普。如果你觉得不错,可以关注“医学小侦探”并转发哟,让身边更多的人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