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人患病的特点和建议

 zgx风清雨润 2022-07-20 发布于上海

  隨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机体、组织结构也会像人的外貌一样逐渐发生变化,年轻时不明显,进入老年后往往变得快速和显著。继之伴有生理功能的变化。老年人自身的调节机制变得越来越不敏感、不精确及缓慢,各脏器功能的减退等退行性改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老年人是各种慢性疾病的好发人群,老年人的发病有着其特殊性;了解老年人发病特点,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日常护理都是有好处的。老年人患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征。


一.起病隐袭,症状表现不典型

老年人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抵抗力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均减弱,而容易患病。同时由于老年人对疼痛等反应性低下,体温调节能力也差,故此自觉症状常较轻微,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例如老年人的肺炎常常不咳嗽、不发烧,白细胞不升高,而只是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乏力、食欲减退。老年人的急性心肌梗死,可完全没有疼痛,常表现为晕厥、胸闷气短、血压降低等。甲状腺机能亢进在老年人未必有同年轻人一样的典型症状,如多动、怕热、出汗、眼球突出和甲状腺肿大等,老年人患泌尿道感染时,尿急、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往往不明显,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二、多种疾病常同时存在

老年人常同时患多种疾病。据统计,老年人平均同时患有4~6种疾病或更多,没有一例老年病人仅患有一种疾病。多病共存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多系统疾病同时存在,如一位老年病人可同时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功不全、骨关节炎等疾病。也可以是同一个系统的多种病变,如同时存在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瓣膜病及心脏传导系统的退行性病变。


三、老年人患病容易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是指一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引起的另一种或几种疾病或症状的发生,后者即为前者的并发症,老年人罹患某种疾病时,容易在该病的基础上并发其他疾病,与老年人机体调节功能变差,免疫功能降低、对应激抵御能力减弱有关。老年人患病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下:

1.肺部感染、呼吸衰竭

老年人继发的肺部感染,多为吸入性肺炎,患病(如中风、外伤、手术等)后卧床特别是长期卧床,肺部痰液引流不畅,而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另外老年人常有慢性呼吸性道疾病(“老慢支”)也易诱肺部感染。

不少中风、外伤、手术后老人,不是死于原发病、手术或创伤,而是死于肺部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正常人体需要一定量的水分和必要的电解质如钾、钠、氯化物等,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和平衡。

老年人组织、器官萎缩。体细胞容量(细胞固型成分及细胞内液)减少,细胞钾总量减少。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主要器官 肾和肺的功能减退,缓冲系统、神经内分泌代偿能力有限,导致内环境的稳定性变差,只要稍有诱因就可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老年人由于多种疾病导致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有时比原发病还要重要 会因此而出现嗜睡、谵妄或失去知觉等严重表现,甚至可威胁生命。

3.心功能不全

老年人心功能随龄减低,超过50%的老年人患有冠心病,老年人患病后,特别是合并肺部感染后,继发的低氧血症、酸中毒、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供氧不足等,都会诱发或者加重心功能不全,严重有致命危险。

4.肾功能不全

肾脏是老年人随龄变化最显著的器官之一,高龄老人的肾小球滤过率只有中青年人的30%~50%,因此大多数老年人的肾功能处于代偿的边缘状态。老年人患病后导致的肾灌注不足、以及应用各种药物导致的肾损害,都会导致老年人肾功能不全乃至肾衰竭。

5.血栓和栓塞事件

老年人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黏稠度和凝固性增高,加之老年人血管壁异常,因此老年人患病卧床以后,容易引起血管内血栓形成,最常见下肢静脉血栓、脑血栓、心肌梗死等。

6.应激性溃疡

老年人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功能退化,防御能力减弱,黏膜下血管硬化,老年人患病后,特别是在应激状态下,胃酸分泌增加、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导致黏膜下血管收缩、黏膜下血流减少以及原发病本身可能导致低氧血症等,都会导致老年人胃、十二指肠黏膜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在患有较严重的疾病或遭遇创伤时,除了容易出现上述几种主要的并发症以外,还容易出现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易感染,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四、思考与建议

如上所述,基于老年病人的身体状况,是防患于未然,还是亡羊补牢?答案肯定是前者,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严重老龄化的今天。如何校正我们的目标——从单纯的治病,到预防疾病,到提高生命质量?这些都是临床医师亟需提高的认识。也是全社会都需要提高的认识。

1、老年患者要了解老年病的相关知识。对自己的疾病要做到心中有数,平时要注意体会自己身体的感觉,一有体征变化,就要及时去医院就医,要向医生全面叙述自己的病情,以便医生全面考虑。老年人要避免过度情绪激动及紧张。避免过劳和运动过量。尽量避免摔倒,要注意防止脱水,低血压等症状的发生。高龄老人应避免生活规律较大的改变。长期患病卧床老人要尽量做些适当的活动。

2、面对越来越庞大的老年人群,医生在掌握自己专业技术的同时要充实全科医学、老年医学的知识。对于患病的个体,尤其是老年病人,局部看到的结果尽管是科学的,但只有整合到整体中得出的结论才更真实。即要求医生不能只研究“大树的芽叶、枝茎而忽略滋养它的根、 干”。医生需要从整体角度去分析和处理患者存在的问题,把老年病人的意愿、目前的状况与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整合,制定个体化、人性化的临床决策,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医疗机构和医生要克服重治轻防,重視急性病,忽視慢性病的思想。

门诊医生面对病人时首先要认真询问患者的病史,注意倾听患者的讲诉。避免重复的或不必要的检查。医生在开方时不能仅仅做到所配的药物能治疗患者当前就医的疾病,而是要在能治疗该病的多种药物中选择最适合当前患者的药物。

对于住院病人,医生应在对患者的年龄,所患几种疾病的相互关系,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充分了解后对患者身体状况做综合评估。目前的主要问 题是什么,哪些是急需解决的,哪些是可滞后考虑的甚或不予处理的都要清清楚楚。

作为外科医生。不能仅仅做到会做手术,还要清楚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做手术或不适合做手术,手术是否获益?术后卧床、易患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谵妄等都要考虑。对于老年人需要个体化考虑风险获益比,不可唯手术治疗为上。

很多医院都存在过度治疗现象,避免过度治疗,对于老年人尤其重要。

3、老年人患慢性病能否得到最合理的治疗。医生能否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还要取决于各地医药卫生资源是否都健全。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其它行业一样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例如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疗器械和过去相比有明显改进。然而作为最基本的医疗资源的药物,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往往比较匮乏,一些治疗某种常见慢性病的某类药物往往只有一两种。且常常是疗效差,或副作用大的药物。慢性病都需要长期服药。乃至终身服药,要想服用疗效好,副作用小的药物。只好长期跑大医院。这样不仅对老人健康不利,也增加了大医院的负担,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

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基层医药单位的建设和管理,早日改变这种局面。


文/zgx风清雨润

集观赏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文学、艺术、医学、心理等共9类,300余篇作品任你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