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满时节|“小满”,刚刚好

 昵称503199 2022-07-20 发布于湖北

壬寅年 / 捌 小满
2022年5月21日 - 6月5日
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宋代|欧阳修《小满》
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将满未满,最是让人心胸开阔。海纳百川,积极向阳,犹如易经里的“未济卦”和“谦卦”所表达的境界。如果阳气炽盛,万物反而要开到荼蘼了。小满,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向上力量的时节,这也是我偏爱“小满”这个节气的原因。小满有三候:一候苦菜秀。《埤雅》以荼为苦菜。多年生菊科,春夏开花,感觉火气而生苦味,嫩时可食;二候靡草死。靡草是荠、葶苈之类枝叶细的草。葶苈三月开小黄花,四月结子。因至阴之所生,到了入夏不胜阳气,便枯死了;三候麦秋至。再又五日则“麦秋至”。此时虽夏,于麦则秋,夏麦可以收割了。
小满时节,樱桃红透,桑葚玫紫,枇杷熟黄。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
草木
有趣
枇 杷
从前对江南的枇杷有误解,认为枇杷都是“水滓滓而寡淡无味”的。
直到亲自去苏州的东山摘过一次枇杷,吃了那才从树上摘下来的,我收回了自己的成见。
“小满枇杷半坡黄”,晚春的阳光下,东山的农人把我们一群朋友带到家里的枇杷园里,一颗颗橘黄色的枇杷就毛茸茸、水嫩嫩地挂在树梢上,甚是讨喜。随手摘一颗,塞进嘴里。哇,好像冰糖一样甜,完全不是平日水果店里买来的那样。
慨叹蔬菜瓜果,真的是要守住果园菜园子,坐在田边儿树下吃,才能啖得最美的鲜味。
枇杷树多在秋冬开花。民国黄岳渊、黄德邻在《花经》中说:“果中惟枇杷备有四时之气,秋萌冬花,春实夏熟;树干高大,枝叶婆娑,凌霜不凋,花冠霜雪而愈繁;初夏果熟,色作正黄,外披茸毛,汁多如蜜,江南之名果也。”苏州的东山、西山都产枇杷。东山的枇杷大多是白沙种,果肉呈乳白和米黄色。也有红沙品种,为数不多。枇杷很脆弱,采摘时手要小心翼翼持住果的柄,尽量不要碰到果皮。否则,枇杷被触碰的部位的绒毛就会脱落,第二天便长起黑斑来,犹如美人暮年生的老人斑一般令人心疼,再隔一天,整个果子就会烂了。因为果实的娇嫩,成熟季的枇杷需要农人格外细心地照顾,先要防患毛毛虫啃噬果树,又怕冰雹,冰雹会把枇杷果打落,损失惨重。再来怕鸟啄,又怕人来偷,所以果主往往要雇工整日看守着枇杷林,晚上还要睡在枇杷树边的芦棚里,寸步不离。
从前自己店的小院里,有一棵枇杷树,到了小满时节,便会结满枇杷。可惜果子结得太高,跳脚也够不到,只好天天仰望流口水。还好枇杷树赏我一片荫凉,我便在树下支起一架阳伞,摆上藤椅小桌,喝起茶来。听微风穿过枇杷叶发出沙沙响的声音,也是极好。
枇杷叶,用郑逸梅在《花果小品》中的话说是“大如驴耳”,读来真是形象。枇杷叶正面深绿油亮,背面长满绒毛,广东人称其为“无忧扇”,苏州人则拿来形容翻脸不认人的人,称其为“枇杷叶面孔”。
学了中医,才晓得枇杷叶子是宝,著名的中成药“枇杷膏”的主要配方便是枇杷叶。我们每年也会把枇杷叶、新鲜枇杷果肉取来熬枇杷膏。三月里用云南蒙自的枇杷,到了五月用苏州的枇杷,待到苏州杨梅也上新的时候,一年的枇杷季便算过去了。
荔 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讽刺唐明皇和杨贵妃穷奢极欲生活的名篇,到了每年五月光景,我竟也是盼着岭南的荔枝以最快速度飞来。
幸好作为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我们即使没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好颜色,也可以吃到空运的最新鲜的荔枝。芒种时节,好友寄来一大箱新采摘的桂味荔枝,到货时荔枝还带着绿叶子的清新气息,剥开红红的坚壳儿,白绡裹着的水晶果肉绽破开来,赶紧吸上一口,真像汽水一样爽舌头。每年除了吃到最时鲜的水果的喜悦外,还要感恩那些念着你能吃上这一口的朋友的情谊,堪比受到皇恩浩荡般的宠溺。
荔枝品种有三月红、圆枝、黑叶、淮枝、桂味、糯米糍、元红、兰竹、陈紫、挂绿、水晶球、妃子笑、白糖罂等十三种。其中,以桂味、糯米糍、挂绿为上佳品种。“萝岗桂味”“毕村糯米糍”和“增城挂绿”有“荔枝三杰”之称。对于荔枝的描写,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最为生动:“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读来妙笔生花,呼之欲出。白居易想必是贪恋荔枝的。
荔枝好吃,然而不可多吃。可我向来自制力弱,一箱荔枝三两天便吃光了,只得用跟友人学来“吃荔枝不上火的”的方法以自救:
把新鲜荔枝去皮浸入淡盐水中,放到冰柜里冰一下,不仅可以防止上火,还有醒脾消滞的功效。或者直接就地取材,用荔枝壳煎水喝,也能解吃荔枝的上火症状。
不过东坡居士尚且放下狂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们每年为了这口时鲜,上个火又算得了什么呢?
水 蜜 桃
芒种时节,无锡阳山水蜜桃熟了。熟透的桃子真好看,如同略丰腴又面若桃花的好气色的女子。拿起来,咬下去一口。哇,甜似琼浆。
桃子是土生土长的中国的果物,分为北方桃、南方桃、黄桃、蟠桃和油桃。其中我最爱的是鲜嫩多汁的品种。那种又脆又硬的桃子我是怎样也欣赏不来的。勉强接受的是黄桃,肉相对紧实,做成黄桃罐头口感绝佳。
古人常说吃桃子能“益颜色”。桃子好吃,桃子毛却很讨厌,一不小心沾到手上、脸上,又痒又刺,不禁像猴子一样抓耳挠腮起来。后来习得对付桃子毛的办法,只需要在清水中放入一些食用碱,把桃子丢进去浸泡,轻轻搅动,清洗几下桃毛便脱落了。
桃子在中国文化里的口彩好,代表“寿”。年画中的寿星公和童子都会捧着一颗可爱的仙桃。宁波象山等地,老人过生日做寿时,还会用艾草蒸桃形的点心,里面填上红豆沙馅,在顶部捏出桃尖,再染上红点,上笼蒸熟,“寿桃”就做成了。我的母亲过生日时,宁波的友人便寄来了一份这样的“寿桃”来祝寿。桃子是带有仙气儿的。王母娘娘在天宫特地种了一个蟠桃园,桃子成熟时便要请群仙来开蟠桃宴,大快朵颐,惹得那孙猴子偷来吃。在道家典籍中,连桃木都有灵气,素来有桃木能避邪的记载。
现代人证实,桃子含有丰富铁质,的确是养血的食物。桃子当中的桃仁,还有活血化瘀、平喘止咳的作用。
桃花好看,桃子好吃,所以翻翻历史,还真有像以梅为妻的林和靖那样,爱桃成痴的人。此人是康熙中叶人,姓陶名桃,自号桃奴,种了三百棵桃树,把卖桃子的钱,分别埋在每一棵桃树下,作为一年的吃穿用度——不过一半都用来买酒喝了。陶桃不娶妻,没子嗣,人家问他,他便指着桃树说:“花我妻,实我子,又何妻子为?”死后,人们便为他建了一座草庵,名为“桃奴祠”。这算是天下爱桃人中的第一痴了,我疑心是桃仙投胎人间走了一遭也说不定。
小满
豌豆鲜
小满见三鲜,是我们这里的习俗。小满这天,慷慨的大地要摆一桌三鲜宴,隆重庆祝小满这一盛大的节日。王母只道蟠桃鲜,哪晓人间有盛宴。豌豆、小麦、樱桃,这些天生地长的植物,一起用绿叶嫩果向盛大的夏天致意。
小满时节,小麦芒纤纤叶青青籽嫩嫩,丰收在望,一穗青麦的清甜爽鲜,激活人们的味蕾,舌尖即刻提炼出一个金黄而饱满的梦。“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诗经·鄘风》),麦穗初齐,沃野千里,尽是农耕文明的天堂美景。樱桃色艳味甜,唇齿轻触红玉,舌床上就流着一条甘露的河。樱桃好吃,“羞以含桃,先荐寝庙”(东汉·崔寔《四民月令》),心怀敬畏,以大地的馈赠供神享先,实乃人类古老而朴素的生存之道。
至于青绿鲜嫩的豌豆,它在小满时节出现,其意义自然非同一般。豌是豆苗,柔弱弯弯,豆是嫩果,其色青青。豆在豌上生,豌豆有着骨肉相连的亲情之美和孕育之息。它是一种信守承诺的植物,知时节,顺应自然,豌豆鲜绿圆润,时令正小满。它是小满的,吃在嘴里,内心满满当当地塞实了一个信任,对节气和土地的信任。
茎 叶
小满的当令蔬食,首推豌豆。绿嫩嫩的小麦长大了才叫粮食,才能蒸成白花花的馒头。樱桃晶莹美丽,如凝脂,似珠玉,其味甜中含酸,更适于回味和想象,仿佛一次美丽的相遇。唯有豌豆,可作时蔬,亦可为饭食。豌豆荚长椭圆形,如美人指一般长,且有肉感,比麦穗略短;其果圆球形,有些樱桃的样子,果肉腴嫩,不输樱桃。还是古人有眼光,细端详,豌豆荚形如眉目,入夏食豌豆,有祈祷眼睛清澈无疾之人间美意,由此演变为民间的一种饮食文化。美眉之媚得益于豌豆之形,广告语自古就有,它出自《诗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食豌豆美目祛眼疾一说,有今日之科学做支撑:豌豆富含维生素A。盐水豌豆益中平气,减肥瘦身。把鲜豌豆置于淡盐水里浸泡一会,入锅,加茴香葱姜清水,武火煮沸,转文火慢炖,煮熟即可食用,味道鲜甜酥软之中带有香辣,口感层次极为丰富。美眉们守着一个好身段和一盘鲜豌豆,轻启樱桃小口,可心地品味着鲜嫩,眼睛却伸出长长的豌豆蔓,曲曲折折地牵动着乡野上那一丛丛青绿,真可谓良辰美景四月天,赏心美食豌豆鲜。
豌豆是乡野的,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种豆得豆,是植物给予农民的坚实承诺。豌豆的鲜,与北方的气质有关。春二月播种,冻土都让绵绵细雨给润酥了,地气上升,豌豆生枝发叶,羽状复叶,是对北方光照充足的一种深情回应。豌豆到四叶期,清香鲜嫩,是有名的豌豆苗。这可是喂养过新文化运动先驱者鲁迅先生的豌豆苗呀。鲁家有两个女佣,均是老妪,买米下厨都是许广平一个人在干,不一会,她就端上三碗菜:一碗素炒豌豆苗,一碗笋炒咸菜,再一碗黄花鱼。素炒如同作文,但求一个真味,莫让荤腥夺了它的香鲜。热油起锅,投入拍松的大蒜,爆香,切好的豌豆苗下锅,速炒,顷刻变软,银勺舀少许盐,搅拌,但闻叮当几声脆响,绿翡翠上了白玉盘。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一般,一盘美味新鲜出炉,个中三昧,鲁迅先生自是深知。
豌豆清鲜腴嫩,让人齿颊留香,它的嫩茎叶味道一定错不了。信任植物,是古代生活的基本。“厨人进藿茹,有酒不盈杯”(西晋·傅玄《杂诗》),一杯酒,一首诗,一口豌豆苗菜汤,到底哪一种更醉人,哪一种更让人回味无穷。
诗人品啖藿茹,咀嚼诗味,一咏三叹,咏叹的是美食,是生活,这叫美食文化。三鲜宴,翡翠汤,美食加美辞,更有文化气场。古往今来,中国人对“8”这个数字情有独钟,美食亦不例外。春色无边,时蔬娇嫩,南京春天的拼盘拼了“金陵春八鲜”,其中就有豌豆苗。六朝古都底蕴深厚,美食文化亦有独特品位。他们喜食的一道菜叫糖炒豌豆苗,称之下饭妙品。豌豆苗古称巢菜,亦名元修菜,美食家苏轼在诗歌里亲切地呼它“槐芽”:“彼美君家食,铺田绿茸茸。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豌豆苗体态纤纤,俏丽俊雅,让大诗人的眼睛抢了先。豌豆各地均有种植,可春播,可秋种,亦可越冬栽培。“寒豆淘净,将蒲包趁湿包裹,春冬置炕旁近火处,夏秋不必,日以水喷之,芽出,去壳洗净,汤焯,入茶供。芽长作菜食”(高濂《遵生八笺》),妙法妙品都在古人那里,我们只需照着做,就好。
荚 果
《遵生八笺》是古代的一部养生奇书,寒豆即豌豆。豌豆性平味甘,低脂高营养,富含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煮食时,加入花生、杏仁等富含氨基酸的食材,入口酸软鲜香,又极有营养,与脾胃最为相宜,为饮食佳品。煮食嫩豌豆好处多多,清朝大医王士雄在他的《随息居饮食谱》中总结为十二字:“和中生津,止渴下气,通乳消胀。”豌豆碧绿养眼,清甜可口,可作配菜,有这样一位清纯少女作陪,那主菜更有精气神,一盘秀色,甚是悦目赏心。煮大米粥,米八分熟时加入鲜豌豆,搅拌,蒸煮,青白交融,妙在清甜甜的味道在滑溜溜的道路上跑,入口即化作鲜而悠长的清香。粥是家常粥,吃了还想吃的,才叫家常粥。
豌豆青,豌豆黄。豌豆黄熟以后,可磨面,蒸豆包,做豆腐。蒙古族喜食羊肉,族人忽必烈一统中原之后,饮膳亦有改善,元人将豌豆捣碎,去皮,与羊肉同煮,最是补中益气。清人也去皮,除去的是白豌豆的外皮,大火蒸煮,待豌豆软烂成糊状,加白糖拌匀,冷却后切块,叫豌豆黄。豌豆是白的,糖也是白的,却能生出奇妙的黄色来,这豌豆黄一定是人间妙品,难怪老佛爷慈禧百吃不厌。
植物之神奇,天地之厚爱,都落实在豌豆上。从茎叶到荚果,从鲜豆至黄熟,均可为蔬食。“刮鼓社”是金代演出地方小戏的民间社团,元人王哲以之为词牌作长短句,有一首《刮鼓社》专门为豌豆敲锣打鼓,读来妙趣横生,别有味道:“刮鼓社,这刮鼓食中拍。且说豌豆出来后,却胜如大小麦。便接著、五方颜色。青红黄黑更兼白。又同那五方标格。蒸炒煮烧生吃。蒸炒煮烧生吃。”
豌豆美,写豌豆最美的当推南宋杨万里的豌豆诗,其中有这么两句:“翠荚中排浅碧珠,甘欺崖蜜软欺酥。”这里有一段美食佳话,杨万里招呼陈益之、李兼济二主管小酌,酒至微醺,陈益之指着桌上的蚕豆说:“未有赋者。”请杨诗人即席赋诗。名篇既成,杨万里在诗题中予以强调:“盖豌豆也,吴人谓之蚕豆。”如今有些人,一写蚕豆,就挪移杨诗人的豌豆诗,张冠李戴,再说下去就是指鹿为马。豌豆的茎柔弱弯曲,种子圆球形;蚕豆茎株直立,四棱,中空,种子扁平,略呈矩圆形。豌豆蚕豆皆名胡豆。异物同名,这在植物那里极为普遍,再说,我们给植物起的名字,不过是人类的一种自我陶醉而已。《本草纲目》载:“豌豆种出西胡,今北土甚多。”(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三》)《太平御览》云:“张骞使外国,得胡豆种归。”有人据此断定豌豆是张骞的手笔,大谬也。汉使张骞带回的是蚕豆。豌豆在秦汉之交就有记载,《尔雅》称它为“戎菽”。戎,西胡;菽,豆。豌豆是胡豆,它的茎蔓早在张骞之前,就顺着丝路蔓延到中土,以其爽鲜腴嫩,成为初夏美食之首选。经冬复历春,枝枝蔓蔓,拉拉扯扯的是一连串的美味。爱豌豆的人,有眼光,一年四季都有口福。
《四民月令》,东汉尚书崔寔模仿古时月令所著的农业著作,叙述田庄从正月直到十二月中的农业活动,对古时谷类、瓜菜的种植时令和栽种方法有所详述,亦有篇章介绍当时的纺织、酿造、制药等手工业。
与小满有关的谚语
小满三天遍地黄,再过三天麦上场。
小满三天望麦黄,小满麦满仓。
小满下种正当急,芒种栽秧颗粒稀。
小满十日见白面。
小满十日遍地黄。
小满无青麦,芒种插秧忙。
小满雨,肥米谷;芒种雨,无干土。
小满不满,麦有一险。
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先黄不黄,后绿不绿。
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忙一忙,三两场。
小满不种花,种花不回家。
小满不种棉,芒种提稗子,夏至见谷面。
小满不栽秧,来年闹饥荒。
小满栽秧正当急,芒种栽秧颗粒稀;夏至栽秧穗头短,万般宜早不宜迟。
小满栽秧三道根,芒种栽秧两道根,夏至栽秧一道根,小暑栽秧不生根。
小满栽秧家把家,芒种栽秧普天下。
小满桑葚黑,芒种三麦收。
小满桑葚黑,芒种大麦割。
小满种胡麻,秋后还有花。
小满种胡麻,到老一朵花。
小满种高粱,不用再商量。
小满高粱芒种谷。
小满高粱芒种谷,寒露蚕豆霜降麦。
小满高粱芒种谷,再迟收不足。
小满高粱芒种谷,没牛没子守着哭。
小满谷,打满屋。
小满天难做,蚕要温和麦要寒。
小满芝麻芒种谷,过了夏至种大黍。
苏州园林里的小满
庭院深深夏日静,雨打芭蕉小满青。丝竹声声入耳,和空间组合出的“交响乐”。古人的意境,总是透过各个器官感触……
小满时节,既有夏日的热情相伴,又有阵阵凉风的相随,何不来园林畅意出游?
和三五好友着汉服入园,泡上一壶“香茗”。夏日方长,万物成长!花开荼靡春色远。让我们用小满的心态去看一场蔷薇在岁月的青墙上开得轰轰烈烈,让我们在素简的光阴里感受一种与精神相通的欢喜。
不知谁说,人世间,没有任何事物是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二十四节气当中,有小暑大暑,有小寒大寒,唯独有小满而没有大满。满而不损,满而不盈,满而不溢。
视 觉 /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呆呆龙
部分图文来自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