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江南如墨染

 昵称503199 2022-07-20 发布于湖北

壬寅年 / 伍 清明
2022年4月5日 - 19日
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代|韩翃《寒食》
清明,古时也叫寒食节、三月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清明,是我国唯一一个是节气的节日。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华。清明时节,桐花始盛开;二候,田鼠化为鴽。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鴽鸟开始出来活动。田鼠化为鴽,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三候,虹始见。虹为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清明时节,天清地明。桃花红,菜花黄。路上行人欲断魂。小山前,河水边,田野上,纸鸢飞,秋千荡,蝶儿忙。
草木有趣桃花
春意渐深,梅、杏、梨、樱一层一层次第晕染江南的山野,到了三月末四月初上,桃花也挂着胭脂铺陈起好颜色来。
看过许多桃杏梅李的分辨攻略,依然迷迷糊糊,经常误把冯京当马凉。这当中唯有桃花算是最不难为我的,最分明的特征便是花开时有绿叶陪衬。进阶课程,是识得桃花的不同品种。常见的品种有红碧桃、白碧桃、撒金(又叫五色碧桃)、绿花桃、绛桃、垂枝碧桃、千瓣桃红、寿星桃等等。果用的桃花则是另一个大品类。
“桃红柳绿”虽是许多人对江南春天的印象,然而这种搭配却入不得文人的眼。对此明人文震亨与民国的郑逸梅所见略同。文震亨说:“若桃柳相间,便俗。”郑逸梅说:“实则桃决不能与柳并栽,二者相映,未免失诸于俗。但此只可与一二素心人言耳。”桃花宜与竹子为伍。耳熟能详的一句是“竹外桃花三两枝”。
郑逸梅认为,桃花宜栽于溪水边:“植桃宜于溪畔,照影婷婷,别饶妍态,而落花水面,自成文章,于斯益叹造化之手。”
早春二月到杭州,特意到白堤来探访桃花。这时的白堤桃红柳绿,临花照水。此情此景可贵之处在于有远山勾勒的背景,有湖水的荡涤,有眼底的柳树与桃花的相应,勾勒出早春浅淡湿润的层次丰富的画卷。白堤可谓是辨识桃花品种的最好的胜处,除了寻常可见的白碧桃、红碧桃、洒金碧桃,还可以看到罕见的花瓣细密团簇的“菊花桃”品种。
昔日一连几年,都会去上海南汇桃花村赏桃。陆地上阡陌间游人如织,多少会破坏兴致,最喜在春日里撑着船在曲折的河路上前行,避开了游人,景色也分外生动,想起李白的那句“桃花春水生”。两岸桃花枝叶依依拂面而过,花朵轻拂在脸上,犹如细吻。拾起落在水中的一朵仔细端详,宛若美人面。
从这样的桃花溪水溯流而上,在陶渊明的文章里,抵达的是梦中的桃花源,“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唐代李翰的《蒙求》中记录了一个故事。说东汉年间,年轻人刘晨、阮肇结伴入天台山采药,在山里迷了路,沿着桃林间的溪水而上,遇到了两位绝色女子。女子带两人回家,并与之结为两对夫妻。两人过了一段桃花林里的神仙眷侣的日子,生起了思乡之情,再回到尘世,发现故乡人早已不认识他们了。仙乡的一日如人间的一年。再回头寻找桃花林,也成了不能复求的世界。桃花源与桃林仙境都有再难求得的怅惘。
而唐伯虎笔下的《桃花庵歌》多的是“及时行乐”的神气:“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间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话说当年唐寅在苏州西北隅的桃花坞看中了一栋别墅,无奈囊中羞涩,便拿了自己一部分藏书作抵押,向朋友借钱,用了两年多时间努力写字画画卖钱,才算还清了购房款。我在大学时代第一次造访苏州的时候,还特意跑去桃花坞唐伯虎的旧居看了看,只是遗憾现在已经不对外开放,更没看到半枝桃花的影子。
中国四大古典戏剧中,我偏爱《桃花扇》。与《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描写的浪漫男女爱情不同,《桃花扇》有家国破败的大历史背景下的悲欢离合,李香君身上有着更动人的风骨和气节。
《本草纲目》中说可将桃花“收花拣净,以绢袋盛,悬檐下令干用”。桃花阴干或者晒干可以做什么?桃花得春气之盛,入足阳明经,能散滞血,逐痰饮。《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桃花“令人好颜色”的记载。
桃花还可以泡桃花酒。古书云:“三月三日,采桃花浸酒饮之,除百病,益颜色。”农历三月三,在古代又叫“上巳节”,是植物一年中最有灵气的一天。《太清草木方》里有云:“酒渍桃花饮之,除百疾,益颜色。”身边修道的朋友也有喝桃花酒的习惯。
[桃花茶]
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采集桃花,晒干,保存。每天取桃花干品与冬瓜仁、白杨树皮置杯中,沸水冲泡,加盖,10分钟后可饮。可反复冲泡3~4次,当茶水饮用,每日一剂。适用于有面部黑斑、妊娠色素斑、老年斑者,以及日照较强地区的皮肤较黑者。孕妇及月经量过多者忌服。
[桃花白芷酒]
采集花苞初放的桃花300克,与白芷40克同放于瓶中,加上等白酒1000毫升(或米酒),密封,一个月后开封取用。青团
清明时节雨纷纷,旧时这个时节,江南家家户户开始做青团。青团,在江南又叫“清明果”,最早多是用来做清明扫墓祭祖的供品。
袁枚在《随园食单》里描述青团时称:“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这里的“青草”,各地有差异,因为这种差异,青团也在不同地方形成了不同的口味与口感。浙江南部的青田和温州,用的是鼠曲草;浙江的宁波、上海、黄山等地,用的是艾草;苏州人多用的是浆麦草汁。
春天到苏州,会顺路在观前街的老字号黄天源糕团店买两盒青团送友人。苏州人用来做青团的浆麦草,是一种禾本植物,生长在田野、河畔。如今苏州很多老字号制作青团的青汁,都来自昆山正仪,有直接买好青汁的,有买来浆麦草自己回去加工的。苏州青团从拌粉、制馅、和粉、包馅到蒸熟,整个工序不下十几道,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苏州的青团大多是细腻的红豆沙馅。青团如果要好吃,和粉也很关键,需要在和粉的时候加入一些猪油,这样的青团吃起来,不但口感更好,面团也更加油绿有光泽。趁热夹起一只,口感糯韧绵软,甜而不腻,肥而不腴。昆山正仪有一家做青团的老字号,叫“文魁斋”,在当地非常有名气,制作的青汁是家传绝技。两年前我就曾经找过苏州正仪的师傅帮我们赶制清明节期间的青团。今年清明节的寻味之旅,我们找到了另一位苏州朋友去深度挖掘苏州的传统老工艺,寻找最本初的味道。惊蛰后,苏州郊外的浆麦草开始疯长,苏州人就开始做青团了。今年苏州的朋友是在西山采来的浆麦草,用最原始的石锤锤青汁,小锅煤球炉蒸,费力又出产慢,很不工业化,但是会给你最本初的味道。第一口咬下皮子的时候,有一种植物特有的清香。
每年回先生的老家宁波扫墓,四叔和四婶也会做青团给我们吃。宁波象山的朋友每年也会寄来家乡的青团。宁波的青团模样和馅料更丰富,有黑芝麻的,有菜肉的,有的还会在青团外裹上一层米粒。艾草做的青团,皮子颜色偏深绿,咬一口,可以看见丝丝缕缕的艾草纤维,散发一种独特的清香。我尤其爱吃黑芝麻馅的艾草青团,馅料中的黑芝麻直冒油,吃起来特别的香甜,却又有一种更粗朴的质感。
偶然尝到了浙江青田的青团,是朋友的母亲在老家亲手制作后带到上海来的。口味有咸甜两种,暗沉的墨绿色,外表看丝毫不起眼,咬一口,顿觉惊艳。咸的入口格外鲜美,细品,馅料中有鱿鱼干、鲜笋、胡萝卜等等,各种食材的滋味相得益彰;甜的则是由红豆沙、猪肉、花生、猪油等混合而成,不那么甜,但香软绵密。青田的青团用的是鼠曲草,又叫清明草、秋菊草,也写作鼠麴草,为菊科草本植物。茎叶可入药,有镇咳祛痰功效。鼠曲草需要在春季刚长出来并且未开花的时候采摘,洗净后,放在锅里煮开,捞出来沥干,放在盘子里待其发霉。如果天气热的话过几天就霉了,这时鼠曲草便会发出一种特有的香味。把鼠曲草晒干储存,等到要做青团的时候再取出来,剁碎并在锅里煮开,然后和粉制作清明团子。也是因为用了这样的原料,团子外面的一层皮也就有了特别的嚼劲和清香。
今年的清明,我给我家阿姨多放了几天假,她要回黄山的老家祭祖。阿姨亲手做了黄山的清明果,带回来给我尝尝,作为答谢。想来在短短几天做出当地传统的清明果也颇费功夫。她用这几天时间亲自去山上新采来艾蒿和到面皮里,面皮子中就可以看到一根根绿色的艾蒿。馅料呢,有嫩嫩的豆沙的甜口,有萝卜、干笋、豆干、肉丝、咸菜的咸口,有着黄山菜的微辣的口感,还有一点咸酸,竟然又是一种令人感动的地方风味。
从苏州到上海、宁波、青田、黄山,我从一个小小的清明果中,由衷感受到了中国不同地域食物的千变万化。感慨一方新鲜食材带来的一方味觉体验,一方水土造就一方口味。
[艾草青团]
艾草加入少量水,放入搅拌机,打成青汁。将青汁加入少量盐,入锅中煮沸,去除涩味。然后把青汁和少许猪油趁热混入糯米粉后揉成面团。将粉团和豆沙分成数量相等的小剂子。将豆沙包入粉团中,搓圆,放入垫粽叶的蒸屉中,蒸20分钟左右即可。清明,冷食的味道
日常生活有了节气,犹如歌词谱上旋律,那就喊一喊跳一跳吧,各种习俗活动应运而生。清明扫墓祭祖的习俗始于汉代,世代相沿,又有插柳、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民俗活动久盛不衰,使得清明演变成一个岁时节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约在清明前后,唐朝把两节合而为一,积聚热度,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趋于成熟。寒食
“四海通寒食,千古为一人”,清明节要吃冷的食物,谓之寒食,以追念忠孝名士介子推。清明的传统食物有青团、粽子、馓子、枣糕、薄饼、鸡蛋、冷粥等。饼卷鸡蛋是我们这里的特色食品。饼的妙处在于软而柔韧,而鸡蛋入口酥烂,二者口感层次分明,再有一丝丝咸味儿,足以让人张开大嘴,饱餐一顿。
手擀饼,煮鸡蛋,做法简单,吃到的却是食物的本味。记得小时候,一到清明节,母亲就把饼和鸡蛋放在饭桌上,让我们自己卷,那种过程很是享受。有一次,馋嘴的妹妹卷了鸡蛋、香葱段、韭菜条、咸菜丝,那卷饼又粗又胖,她把饼和一脸蛋的傻笑举起来,炫耀,母亲直夸她长大了做饭准好吃。即将升级为婆婆的妹妹,说起那年的卷饼,说起去世的母亲,眼泪扑簌扑簌地往下落。母亲的生活理想是让一家人吃上热汤热饭,她推得碾拉得车,背得了麦子打得了场,我们吃好了,她就心满意足。小时候,清明吃冷食,是习俗;如今已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唇舌有了冷食的依靠,咀嚼不尽的是无限的思念与忧伤。
早餐吃冷食,易伤胃气。馓子油而不腻,甜中有香,入口即碎,口感清新,与肠胃甚是相宜。馓子古称寒具,南北之通食,李时珍《本草纲目》:“冬春可留数月,及寒食禁烟用之,故名寒具。”北地馓子以小麦粉为主料,江南则主打糯米面,皆搓为细绳,挽曲如环,油炸而成,搁置数日,香脆如初。徐州馓子呈蝴蝶形,美艳至极,风味殊绝,才子苏轼尤为喜食,写有《寒具诗》以咏唱之:“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玉黄深。夜来春睡雾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好一个缠臂金,在诗人眼里,馓子那可是美人的环钏,单是那细匀匀的馓条黄亮亮的色彩就让人目不转睛了,它还缠绕成手镯状,以其香甜酥脆套牢我们的味蕾。麻花的工艺更为精细,以两股条状的面扭转抻拉折叠而成,状若双龙盘旋,食之爽脆甘甜,可佐酒,亦可为茶点。我迷恋的是咬食时那种清脆的响声,恍若童年的脚步,宛如故乡的鸟鸣,依稀看见,那个儿时的我,一蹦一跳地走来,手里晃动着一个圆圆的柳条圈,他的身后是一条撒着欢儿的小狗,一路春风荡荡,柳色青青。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义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感其德,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清白
清明的吃食有着鲜明的清明色彩。时至清明,杨柳青葱,时蔬青绿,庄稼青碧。清明的“青”,让我们从缅怀先人的忧伤中抬起头来,朝前走,郊外踏青,气清景明。各色吃食亦是青色深浓。青团,也叫清明果,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草头可选艾草或鼠曲草的嫩梢梢,亦可为树的绿叶叶。知堂老人小时候吃过的青团是以鼠曲草为辅料做成的,浙东人叫它黄花麦果,“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嫩茎嫩叶洗净,热水一焯,搁在砧板上用刀背敲烂,以石头捣臼捣碎亦可,倒入糯米粉拌匀,揉合成团,蒸熟即可。白白的米粉,配青青的嫩叶,那可是白面书生遇见青衣女子,洁净晴朗。蒸好的青团油绿如玉,清香扑鼻,吃在嘴里韧绵糯滑,让味蕾兴奋不已。最耐咀嚼的还是它的名字黄花麦果,采食的分明是嫩梢头,却以其夏日黄花名之,青团之加工若草木而叶而花而果,这种跳跃是诗意的,自然的,让人吃着青团,品味的是生命的生长与成熟。有一种青团口感层次尤为丰富,草头拌以米粉,捣柔,放猪油一勺,揉成面团,揪为大小均等的剂子,拍扁,裹以糖豆沙等馅料,入笼热蒸,其制法与水饺相似,味道甜而不腻,肥而不腴,江南人多以此祭祖,借表孝忱之意。
清明的菜肴以凉拌青菜为妙品,譬如清拌黄瓜条,马兰头拌香干,取其青青之色,以作清明之韵脚。清人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记载了两款美食:“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面筋入佳肴,始于南北朝时期。以清水、食盐和面,揉合成团,复以清水反复搓洗,洗去淀粉,剩下的即为面筋,煮熟即可。香椿洗净,以开水焯烫,切小段,与切为细丝的熟面筋同拌,食盐、味精、香油随意点染,夹一筷子入口,软者韧,嫩者脆,尤其是香椿那股浓浓的香气,伴着暮春的暖风扑面而至,醉人心扉。嫩柳叶我吃过,那是一个到处寻吃觅食的年代,挖野菜,捋树叶。柳树叶涩味重,洗净,热水焯了,续以清水浸泡一晚,捞出,剁碎,撒入少许食盐、地瓜面,拌匀,放在笼屉上大火速蒸七八分钟,可食。这救饥的柳叶,拌上白嫩的豆腐,就是生活的美味。品入口中,豆腐鲜嫩,柳叶清鲜,一股清爽之气在五脏六腑中缓缓蔓延,人的身心为之明净而清洁。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唐·成彦雄《暮春日宴溪亭》),清明出游,游必尽兴,那就野宴吧。细嫩的草芽,翠嫩的菜叶,娇嫩的春花,均可采食。芳树之下,园圃之间,喝着美酒赏着春色,人逍遥,青柳绿杨亦有醉意。古时的清明,江渚池沼上,优哉游哉地飘着一些酒杯,杯中载着清冽甘醇的酒香,浮至人前,取而饮之,这叫曲水流杯。美景,觞咏,植物茂盛,人的生命亦无比旺盛。与清明有关的谚语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清明前,去种棉。
憨到死,清明不插插谷雨。
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白首。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
二月清明你莫赶,三月清明你莫懒。
清明出现大头鲑,白带鱼跟在后面追。
清明秧子谷雨花,立夏苞谷顶呱呱。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清明有霜梅雨少。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
清明暖,寒露寒。
清明响雷头个梅。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
清明冷,好年景。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清明晴,斗笠蓑衣跟背行;清明落,斗笠蓑衣挂屋角。
清明淋,果果吃不成;清明晴,果果吃不赢。
清明晒干柳,撑死老黄狗。
清明谷雨风,冻死老家公。苏州园林里的清明
都说苏州园林甲天下,可惜今年的清明因为疫情与我们无缘了,但旧时园林均为私家园林,是不对外开放的。而到了清明节,却是对外开放,“与人同乐”了,当然,有的是要收一点费用,叫做“看花钱”。
传说,清代著名诗人袁景澜借此机会游遍苏州园林,写下了《吴郡岁华纪丽》卷三“清明开园”条:“暖昼长,百花竞放,园丁索看花钱,纵人游览,士女杂遝,罗绮如云。……俗于清明日开园放游人,至立夏节为止。”
苏州园林的清明,总是氤氲的湿,绵绵的雨细得像雾,杨柳才刚发芽,枝头是油润的黄绿,桃李还有零星的小花,就算是粉,也是浅淡的粉白,整个世界沉浸在宋代花卉工笔画般的滤镜里,清雅无比。风气清明春盎然,小新微曳佛杏雨。人贵清明,是指意识的清澈澄明。疫情散去,是每一个人的热切希望,或许,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春天里,在做核酸的路上,迎着春风,即使隔着口罩,也能将积攒的烦闷和压抑一扫而空。借着春日,念一念故人,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珍惜当下。
视 觉 /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呆呆龙
部分图文来自于网络
— FIN —
原标题:《今日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江南如墨染》
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