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中)

 和善书屋 2022-07-20 发布于江苏

母亲(上)

她所有的往事大概和我无关吧,和我有关的是当1970年5月初二第八个孩子呱呱坠地后,我的人生就灵魂附体般的和母亲缠绕在一起,记忆中的她与我相关的点点滴滴才开始复苏,开始鲜活……

图片

童年的我还是有些养尊处优的,老爸是书记,好像总不见人,哥姐成群,自然会宠着小弟弟。可恨的是母亲,总在眼前晃来晃去,她的眼神总是很毒辣,让我有些害怕不敢撒谎,做错事后她会挥舞手中的扫帚,哥姐大概是都被扫帚打过或吓唬过,而我好几次被打得帚条乱飞,背上的伤痕纵横交错,但我总像刘胡兰一样倔犟地昂着头,打死不求饶。这时她打着打着就又过来抱着我哭:你个犟死瘟,妈打你你跑了我的气就消了社,你咋这么犟啊!

挨打的原因很多,比如偷了邻居的黄瓜,打了下湾的玩伴,贪玩跑远了迷路害得全家四处找,把鸡蛋偷着换了小人书,换的新衣服不到半天就被刺条挂了个大窟窿,用石头把隔壁的狗砸伤……尽管被打时不哭头抬得老高,挨打后禁不住母亲轻言细语的哄骗,还不时递些平时莫想的零食,听着听着就一把鼻涕一把泪承认错误,保证以后不会再犯了。大字不识的母亲是怎么懂得恩威并施呢?是不是假装没文化?还是偷偷听父亲讲三国说三十六计呢?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八个孩子被母亲治理得服服帖帖,父亲也是低三下四唯唯诺诺。

对于母亲的家教整理一下,大概就是:对父母不得顶嘴;对哥姐不得冒犯;不能偷东西,从小偷针,长大偷金;不得说脏话骂人,日白尿谎;干活不得偷奸耍滑;走亲戚要嘴甜,不能跟别人要东西吃,别人给东西大人不答应不能接;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准闪腿子;有客来不准上桌,还要站在旁边等客吃完帮忙添饭……

我的童年因为母亲的这些规矩而变得无趣,好在她总是以身作则,做农活总想争第一,回家又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逢年过节每个孩子都是一身新装,坛子的豌豆、麻糖、泡米、干豆皮子,都整整齐齐摆在阁楼上,不得偷吃,必须是她定时发放。还过一有机会我还是会偷偷爬上阁楼战战兢兢摸一小把。不几天母亲就发现猫腻了,她并不揭穿我的小把戏,只是指桑骂槐:坛子盖得好好的咋会有老鼠呢,看来下次要用铁丝箍紧才好呢。

她会做包子、南瓜饼、红薯圆子、米酒,特别是做的饺子,非常精致,像艺术品般齐齐整整摆在蒸笼里。她还会做各种泡菜,最拿手的是豌豆酱,做出来的颜色味道与众不同,只要来我家吃过的人,总是恋恋不忘,有的临走时还厚着脸皮要上一罐呢,母亲很大方地赠送,看到别人千恩万谢如获至宝,她总是满脸堆笑。

父亲经常在饭点带回一些不速之客,母亲背后气得直哭,眼泪一抹,人前又笑吟吟像玩魔术般弄出一桌子菜,最后围裙一放,还要和客人敬几杯酒呢!好言好语把客人送走,进门母亲的脸一下就阴下来,喝了几杯酒正兴奋的老爸不知情况有变,话还没说出口,就被母亲一顿劈头盖脸地臭骂:你随口一叫,该几快活,面子都让你玩了,你带人回来又不买酒,也不带菜,回来吃空气呀,我咋这么造业啊,刚把田里忙完,伢们摸干净,你倒好,屁股一拍不见人,吃白饭的一声不吭就往家里带,我的命咋怎么苦啊,呜呜……

这时的我总是躲在门后偷偷听,父亲自知理亏一言不发,等母亲狂风暴雨过后,才灰头土脸急匆匆狼狈地逃出家门,哪里还有开会时在台上叉着腰、摇头晃脑的威风八面呢。再见到母亲时她早已洗完脸,又若无其事,该干啥干啥去了。难道母亲是孙猴子有七十二吗?咋这么能装呢……

虽然会挨打,虽然会被母亲定的条条框框约束得浑身不自在,但有哥姐的呵护,父母的疼爱,还有一群被我呼来唤去服服帖帖的小玩伴,虽然对母亲是又恨又怕,但还是不会忘记,坐在她肩头看电影,躺在她怀里卖乖撒欢,吃着她变花样做的各种小零食,听她讲野人家家的故事……

特别是夏天的夜晚,打完痱子粉后,把赤条条的我往禾场晒簸里一扔,当我一声尖叫:妈,蚊子,蚊子。她会慌忙跑过来,摸摸隆起的疙瘩,吐口唾沫轻轻揉揉,然后拿起蒲扇揺个不停,口里不知是唱还是在念:天上的星挂油灯,油灯破,鸡子跳水桥上过,猪捡柴狗着火,猫娃篓饭笑死我……似懂非懂中,只感到猫猫狗狗好有趣,于是慢慢睡着了……大概是吃了西瓜,梦中总是在找茅坑,找啊找,才找到一个干净的茅坑,于是抓起小鸡,正尿得痛快,朦胧中就听到母亲的大叫大嚷:涨水啦,狗崽子又下汉口了哦。醒来时,才发现刚擦得干干净净的晒簸被尿了一床。这时的母亲不会打我,反而哈哈大笑,轻轻拍着屁股蛋子:羞不羞啊,汉口好不好玩啊。我的童年是幸福快乐而富足的!

图片

知了声声,不知疲倦叫走了一个又一个夏天,戴上红领巾的时候,人蹭蹭长高。记得院子的走廊有三根木柱子,钉子上挂着一个小镜子,当喉结渐隆,嘴边已依稀有了胡须,每每在柱子上刻个记号,看每年能长高多少。当有一米五后,就再也听不到母亲的责骂了,堂屋满墙的奖状换来我的舒适和优待,她总是督促我学习,每次看到我放学第一件事就是照镜子臭美,她就会笑着打趣:丑八怪照镜子,这么讲好,只有好好念书才能离开这个鬼地方,考不上回来扯牛尾巴,每天泥巴糊通,只怕媳妇都娶不到呢……

当念完初中后,开始渐渐懂得母亲的艰辛,虽然话少了,放假时,还是会抢着干农活。身材瘦小的母亲总是那么精力旺盛,分田到户后,正田伺候得齐整,沟是沟,坎是坎,不管稻子还是麦苗都打理得有模有样;鸡园田蔬菜品种齐全,孩子多,都长身体呢;曾家冲的自留山种芝麻玉米黄豆绿豆;家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锄头镰刀,风车磨碾,都有自己固定位置,井然有序。

哥哥姐姐相继出嫁或离家工作后,我也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被子母亲洗得勤,连补丁都针脚均匀缝得周正,特别是洗好的被子用米汤一浆,太阳晒后,盖在身上,浑身有一股米清香拌着阳光的味道,真叫一个舒服!

图片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母亲的磕绊日渐增多,我觉得她太啰嗦,讨人嫌。和她顶嘴时,她气得发抖,我更加来劲,数落她的不是,这时气愤至极的母亲还是会拿起扫帚无情的盖过来,看到我还犟在那里,她冲进屋,只听到房门“啪”的一声,她开始放声大哭起来,有时几顿不吃饭。摸着头顶隆起的疙瘩,我也愤愤不平,委屈的眼泪在眼眶里乱蹿……

于是开始慢慢投靠父亲,父亲是个老好人,在记忆中他从未弹过我一个指头,总是不见脾气,很好糊弄。他大概只知道他有八个孩子,能叫出他们的姓名,然而对于孩子的出生年月,每年的生日他是不知道的,而母亲是永远不会忘记所有小孩生日的,好像她惊人的记忆力就是为孩子而特有的,所有家人的生日她都了然于胸,甚至连生辰八字也记得准确无误。谁过生日,不在身边的,她会叨念,身边的,生日那天一定会在起床的一刻,看到热气腾腾的长寿面和荷包蛋。这时她又会唠叨:儿生母苦,妈当时遭罪呢,挺个大肚子干活,临产了都还在干农活挣工分呢,发作了,你爸也不在家,隔壁婆婆喊来刘家冲的王接生婆,生后又冒得吃的,有碗白米饭就不错了,不等满月又下地干活了……

尽管这样,孩子们仍然喜欢父亲多过母亲。聪明敏感的母亲何尝不知道啊,所以她总会无端的伤心,无端的大哭,特别是祭拜时,她会在外婆的坟头哭上几小时,哭着哭着又开始骂了:粗心大意的父亲,不懂感恩的一群白眼狼,欺负我们家村里的恶人……直到哭尽所有的气力,才回到家里,又若无其事的下地干活了。

母亲是典型的吃亏不讨好,她自认为得罪了所有人,常常感到孤单无助,只能向她的爹娘哭诉,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要吞下如此多委屈,无处申诉时,所有的憋屈只能化成伤心的泪水……

而父亲在童年里找不到他的影子,少年时听不到他的责骂,开完会回来有吃有喝,女儿出嫁儿子结婚都是母亲一手操办,他大概只是在母亲的安排下把所需要的物资不停搬回家吧。至于因为田里抢放秧水,房屋旁边柳树的归属,邻村混混欺负自家的孩子……和别人吵架的一定是母亲。那时的她像一只好斗的公鸡,怒目圆瞪,巧舌如簧,不时还引经据典,最后赢的一定是她。她和看水的人吵:一碗水要端平,你怎么老是卫护自家和亲戚?反正你家田有水我家田炸裂就搞不成,不然我就找队长告你……和隔壁的争:我们是隔壁两行,远亲不如近邻,你的树枝伸到我家屋顶,叶子一落塞得瓦沟不通,屋里直漏水,下雨都成孙猴子的水帘洞呢……对混混吼:你们邪完了,还打到我家门口,还没王法了呢,好咬的狗子落不到一张好皮,你们还不悬崖勒马,小心到时戳大拐,吃公家饭挨枪子吃花生米……

那时的母亲是我心中的英雄,总能唬住别人大胜而归,回来后也要把我们教训一顿: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不惹别人别人会打你?你是人叫不走鬼叫飞跑……说着说着就又开始骂父亲:你就做老好人,常言说打狗欺主,你个软蛋,当个书记有卵用?哼,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打不赢我咬也咬他两口……无数次的交锋,母亲不仅治得住八个孩子和父亲,在村子里也降妖伏魔威震四方,连我家的桃子杏子硕果累累时,湾子的小孩也只能是远远望着,欠得口水直流也不敢偷摘。

据说村子里有三个会吵架的妇女,人称三大魔头,而母亲是魔头之首。在母亲的映衬下,父亲成了湾子里一致称赞的老好人,在家不打骂孩子,在外不发生争执,小孩们喜欢,大人们待见。

想想恃强的母亲,每天都忙忙碌碌,孩子穿衣戴帽,吃喝拉撒,伤风感冒,学习工作,结婚生子……亲戚乡邻的赶情送礼,逢年过节的操办,清明端午的祭祀……哪里都有母亲身影。没钱的家不好当啊,为了把事情办得好看体面,为了让孩子们穿得干净整齐,母亲不停盘算,拆东墙补西墙,为此她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对于借钱,她总说:别人借是人情不借是名分;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钱要忍,还账要狠。不知她哪里学来这些朴素的道理,却对孩子们影响至深。

许多年以后孩子们为人父人母了,终于开始体会到母亲不易,开始讨着听她讲故事,哄她开心。可无情的岁月已带走了母亲的满头青发,她已疲惫不堪,已开始步履蹒跚了。特别是坐月子的病根开始作梗,日夜折磨她……母亲常说年好过月难熬,可她一熬就是这漫长的几十年!没有人理解,没有人倾诉,要崩溃时,她只能以最原始的发泄方式,在她爹娘的坟头垂足顿胸,大哭特哭,哭得山岗颤抖,哭得小河奔涌……

读高中的学费是卖了八百元的芝麻钱,这是全家劳动力的收成。记得开学那天,东方刚露鱼肚白,母亲就早早起床,吃了她下的面条荷包蛋,换上全新的衣裳,被子行李母亲早已捆得方方正正,牙膏牙刷毛巾放进小袋子,衬衣短裤袜子叠得整整齐齐放进一个小木箱,背包里是几罐咸菜,还有一罐刚炼好的猪油,扁担一跳,一头是米,一头是木箱,母亲背着行李,我们去搭公交车,母亲一路不停嘱咐,我顺从点头,新学期新开始心情自然不错。

揣着全家人的辛苦钱,带着他们的希望,我感到担子好沉好沉,母亲几次想替换我都没让,想起毛主席的那首:孩子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不由得脚下虎虎生风……在后来的三年间,这条路重复着相同的画面,走路带风的母亲和瘦高挺拔的我。我们走在跳龙门的路上,要去过那千军万马强渡的独木桥……可后来的一场大病把我从桥上硬生生拽下,毫不留情打回到杉庙二队的田间地头。

当我卷起铺盖回到马鞍山脚下时,聪明的母亲没有责怪,只是摇头叹息:唉,这就是命啊!

随后就是三年漫长的求医之路。病的是我,累的是父母哥姐,而最累付出最多的依然是母亲。很难想象母亲是怎样陪我在医院度过这么多的不眠之夜,每当我醒来,第一眼看到的一定是坐在病床前的母亲,她或在帮我驱赶蚊子,或在擦干我背后的汗渍,或在默默看着我叹息……她不识字却可以奔袭一百多公里换乘几趟车,来回于家和医院。她翻山越岭低声下气去找亲戚借钱:求求您了,我只借200。我幺儿子聪明着呢,从小就乖,就是运气不好,算命先生说了,现在走了一步不好的消神运,过了明年就好了呢。您的钱我不会拖太久,我还有大儿子二儿子是国家人呢,都有工资的……她怕借多了别人拒绝,总是少借点,多借几家,宁可走更多的路!每逢初一十五天不亮她都会走几十里路去庙里烧香,虔诚祈福祷告,泪流满面,长跪不起……

大概是慈母的爱可以感天动地吧,经过父母哥姐的努力,三年后我终于奇迹般地康复了。拨云见天,病魔缠身数年,归来依旧翩翩少年!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没想到能这样被病魔糟蹋了,还好我又背起了行囊,母亲又送我去车站,这次不是去上高中,是去上大学,世界上最顶级的大学,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社会大学。

一场病变已把我和社会分离太久,我只能做最脏最累的活。

北京的工地太阳很毒,打混凝土很累,土豆吃得要吐,蚊子下口真狠啊。每天12.5元,除了换工地永远没有休息日,半年下来,居然有了小小的一叠,捏着还散发着汗臭味皱巴巴的钞票,赶紧给爸妈买衣服,还特意给母亲买了件贴身的皮马甲呢。

在广州开服装小作坊的那几年是母亲最开心的时刻吧,坪坝都有几十人在给她儿子打工呢。我把母亲接过去,看珠江新城夜景,逛天河城,再穿上我买的时尚的新衣服,母亲真的笑了。

图片

2012年农村翻新旧房,母亲要盖间瓦房和父亲住,我说:不用了,您们就住一楼正屋吧,厨房、卫生间的电器一应俱全,父母的高兴就是孩子们的安心啊。

后来到了上海,2016年接她一起过年,逛万达广场,在东方明珠塔下,她和父亲啧啧不已,兴奋得像孩子一样。她的八个孩子,每个人都孝心满满,过生日有红包,过年压岁钱不断。儿子请女儿接,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回家看望。春节时,成群的儿女环绕膝前,聊天聊到半夜,满堂屋都是亲人们的开怀大笑……

图片

父母八十大寿时,三天三夜喜气洋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时她和父亲并排坐在前面,后面是儿女孙子孙女重孙子孙女……

您们有殷殷舔犊之情,我们有乌鸦反哺之心。

坪坝人|坪坝事|坪坝情

一个有温度有乡情的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