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6岁女生头痛1周,被男友送进医院抢救,竟是脑出血,医生:不良生活习惯导致!

 听李医生说 2022-07-20 发布于广东
大家好,我是李医生。
昨天我的第二本书上市了,已经有购买链接,请点击李医生的新书终于上市啦!《生死关头:医生教你怎么活下来》,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医学科普!进入文章末尾会有购买二维码,当当、京东均可。
该书是双色、有绘图、表格,医学故事惊心动魄、内容丰富多彩,是一本很好的医学科普书,据读者反馈,下至10岁左右的小朋友、上至70多岁的老人家都读的津津有味!也可以当做是逻辑侦探小说来看,郑重推荐给大家!另外,前2000本是有李医生的亲笔签名的,感谢大家支持!
以下是今天正文:
昨天看到一则新闻,说南京一位26岁的年轻女子,在头痛一周后,因脑出血被男友送去医院抢救,所幸经检查出血量并不大。
患者自己说,她因为工作原因昼夜颠倒,每天只睡4-5个小时,第一次脑出血是24岁那年,那次病后也留下后遗症,自己右边身体变麻木,即便拿细小东西扎也没感觉。
说到这个病例,我又想到以前一个病例。
35岁一个年轻男子,是的士司机,某天开车时候突然车就撞路边了,旁人过来询问,发现这名男子已经昏迷了,很多人以为是撞车后导致他受伤昏迷,但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我们认为病人是先昏迷,再出车祸。
为什么他会有昏迷呢?头颅CT给出了答案。他先有脑出血,脑出血破入脑室,大脑功能一下子乱套了,人昏迷了,手脚不听使唤,所以车祸了。
那为什么他会脑出血?病人老婆在医院里面撕心裂肺地哭,最终医生问出了原因。原来病人早几年就有高血压了,但一直没有吃药,仗着自己年轻,认为高血压又没有什么症状,吃药太麻烦,所以没有控制好血压。想不到,他现在因为脑出血躺在ICU,连动手术的机会都没了,病人很快就脑疝,后面抢救无效去世了。
1.为什么脑出血?
上述两个病例,都是年轻人,都是脑出血,但他们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这两个脑出血,都不是外伤性脑实质出血。最常见的导致脑出血的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就比如第二个病例一样,那个35岁的男子。我现在作为家族里的家庭医生,我反复跟长辈们强调,一定要控制好血压,这个东西如果掉以轻心,会很被动,怕什么?就怕脑出血。
高血压往往伴随动脉硬化,如果不控制好血压,血压忽高忽低,多数时候占据高位,加上动脉又硬化、脆弱,一不小心,血压就可能冲爆血管,导致出血,最常见的就是脑里面的血管破裂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大脑基底核的壳核及内囊区,占脑出血的70%。
通常来说,这种高血压脑出血多发生于50岁以上,但随着年轻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脑出血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常见,我们见过40岁就脑出血的,甚至30岁就高血压脑出血也不算罕见。
高血压脑出血多发生在情绪激动或者活动中突然发病(少数可在安静状态下发病),比如新闻报道的,父母陪小孩做作业,无奈小孩愚钝,讲死也不明白,甚至还抵触,这时候父母怒火中生,血压飙高,一不小心就脑出血了,这种新闻并不夸张,而的确有病例存在。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通常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达高峰,也有可能一下子就昏迷致死,取决于出血部位和量、速度等。
不同部位的脑出血,症状不一样。比如基底核出血,可能会有偏瘫、感觉缺失、偏盲、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精神症状等等。这是最常见的,尤其是偏瘫,我们大家都会知道,如果某个人突然一侧手脚动不了了,马上警惕是脑出血(或者脑梗死)了。
如果是脑干出血,那就更严重了。脑干大量出血(血肿>5ml就算为大量了)会迅速出现昏迷、双侧针尖样瞳孔、剧烈呕吐、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障碍、四肢瘫痪、去大脑强直等,脑干出血的严重程度是最高的,多数都难以存活,因为脑干里有生命中枢,稍微出血都是天大的事情。
如果是脑叶出血,比如顶叶、颞叶、枕叶出血,也会有偏瘫、大小便障碍、失语、精神症状、癫痫、视野缺损等表现。但脑叶出血一般不是高血压导致,多数脑动静脉畸形、血管淀粉样变性、血液病等导致。这就涉及到咱们今天的第一个病例了。
第一个病例,是个26岁的年轻女子,照理来说,这么年轻的女性患者,不至于有高血压的,所以不考虑是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仅推测,未见具体病例资料)。而考虑其他病因。
刚刚我们讲了,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其次是动静脉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变性、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等)、吃了抗凝药或者用了溶栓治疗等。
我们重点看看脑内动静脉血管畸形。
2.脑动静脉畸形
顾名思义,这是因为脑部血管发育异常所导致的畸形血管团,以前称之为脑血管瘤,但因为这种瘤子跟平时我们说的那种恶性肿瘤等等是不一样的,不是真正的肿瘤,所以现在多称之为血管畸形。

(图来源于网络,侵权则删)
脑动静脉进行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畸形,正常人的血管是这样的:动脉的血液流入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回流到静脉。这是比较规整的。但由于先天性发育或者其他因素,导致血管团的结构乱套了,血管曲张扭结、瘤状扩张或者树枝丛生状等等,这些就叫动静脉畸形。
脑动静脉畸形的发病年龄多见于10-40岁青年,平均发病年龄25岁左右,男性多于女性,男:女≈1.6:1(数据来源《黄家驷外科学》第八版)。
看到没?这个发病年龄,很贴合文中第一个病例,26岁,青年,女性。这便是我们考虑这个病人是脑动静脉畸形导致脑出血的原因,年龄。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仅相对而言。
一旦血管团破裂,可能会造成颅内出血,病人常在用力或情绪激动下突然发病,先有短暂的剧烈头痛,很快出现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或者昏迷状态,也可能偏瘫、抽搐。
除了颅内出血会导致剧烈头痛以外,有20%的病人在发病(脑出血)前有长期头痛史,一直查不到原因,以为是偏头痛或者其他头痛,殊不知是脑动静脉畸形引起的慢性头痛,幸运的是,这种头痛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吃药(治疗头痛药物)和休息而缓解。
多数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如果没有血管团破裂,病人是不会感到任何症状的。如果不去刻意做脑血管造影检查,是没办法发现自己有这个病的。
《黄家驷外科学》里面记载了一项研究(0ndra,1990年):一组160例未经任何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病人统计发现,平均随访23.7年,每年的病死率为1%,每年的病死率和病残率综合为2.7%,每年的再出血率为4%。首次出血后的病死率为10%,发生两次出血者病死率上升为20%。
我们可以看到,出血是导致病人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因素,其危险性随着出血次数增加而增大,所以专家们建议,有症状的脑动静脉畸形应该积极治疗。
3.如何能尽早发现脑动静脉畸形?
刚刚我们讲了,很多脑动静脉畸形的病人是没有症状的,可能一辈子都没症状,直至老死。这部分人,如果不去检查,根本不知道自己有脑动静脉畸形。
但如果某一个年轻人发生了脑出血,那就一定要警惕可能是脑动静脉畸形,而不是高血压。尤其是有长期癫痫、长期头痛的年轻人,也要考虑脑动静脉畸形可能。
辅助检查最常做的是头颅CT,普通的头颅CT未必能看出动静脉畸形,最好是做增强CT,就是注射造影剂的,造影剂能让血管显露的更加清晰彻底,那么畸形的血管团也就一览无遗了。头颅MRI也能很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团,更重要是能明确病灶与周围脑重要结构的关系,以便知道手术。
4.怎么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文中第一个病人是因为头痛而去医院,发现是脑出血,幸亏出血量不大,新闻中没有明确说病人是不是脑动静脉畸形,但推测应该是。小的血管畸形出血量可以不大,症状相对轻微。大的出血可以致命。
治疗有保守治疗,也有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切除病灶,切掉紊乱的畸形的血管团,预防再次出血。还有血管内栓塞治疗,一般来说,所有颅内动静脉畸形都可以做血管内栓塞治疗,这个栓塞治疗目前已经成为首先考虑的治疗。为什么?
得先从栓塞治疗的原理讲起,它是在X线透视监视下,从体表动脉打个针,然后把微导管送入动静脉血管畸形部位,然后充盈球囊或者注入微弹簧圈的方法来闭塞畸形团。说通俗点,这算是精准治疗了,而且是微创的。
(图片来源网络,这是脑动脉的造影图,像树枝样的黑色条都是动脉)
其优点是:可以避免外科手术;即便不能完全栓塞堵住畸形团,也能堵住主要供血动脉和大部分畸形团,缩小了病灶范围,减轻症状,为后续手术打下基础;另外,这种栓塞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都比普通切切切的手术要小得多。
5.有什么办法能预防脑动静脉畸形发生么?
没有,因为这是先天性疾病。
脑动静脉畸形跟脑动脉瘤还不大一样,脑动脉瘤仅仅是动脉凸起的瘤子,不涉及毛细血管和静脉,看起来更简单一些,症状和治疗也类似,但脑动脉瘤除了有先天性动脉瘤外,还会有后天因素,比如动脉粥样硬化也会导致动脉瘤,或者部分感染性疾病也会引起脑动脉瘤,甚至一些颅脑外伤也会导致脑动脉瘤,后面几种都是可能避免的。
唯有先天性因素是没办法避免的。只能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像文中开头的那个26岁女子,前后已经有2次发作了,那是必须要处理的。
那她为什么会复发呢?原因很多,跟她长期熬夜工作也是有关系的。经常熬夜的人,内分泌、血压等等都会有所影响,曾经有一个高血压病人,吃了几个降压药效果都不理想,后来知道他经常熬夜算账,让他改掉熬夜的习惯,把工作挪到白天来做,血压慢慢就稳定下来了。
已经有过一次脑出血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当然有可能会有第二次脑出血,上述1990年的研究也表明,每年再出血率为4%。
为了健康,熬夜要不得。
令人唏嘘的是,为了生活,很多人又不得不熬夜。
(本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