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权利中枢的多次改组,浅析努尔哈赤政权面临的挑战和危机

 火天大有_元_享 2022-07-20 发布于辽宁

原创2019-08-24 18:21·善之殇

导读:努尔哈赤时期,是满清的最初始阶段,这一阶段除了充斥流血和战争外,尚不稳固的政权也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内部争斗,从“二人分政”到“八王议政”,即是努尔哈赤的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无奈,而这一切都源于其他人对权利的觊觎和追逐......

从权利中枢的多次改组,浅析努尔哈赤政权面临的挑战和危机

努尔哈赤时期是满洲政权中枢决策机构的建立和形成期,对日后大清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每一个政权建立的初期,都会面临各种危机和挑战,这无时无刻不在危及着稚嫩的初立政权。努尔哈赤时期所面临的风险,丝毫不逊于其他朝代,除了有明朝的打压、部族的动荡之外,还有一个致命性的危机来自内部,那就是各贝勒们之间关于权利的争夺,而努尔哈赤多次调整权利中枢的构造也是为了应对这种危机

纵观努尔哈赤从起兵到去世的40年时间,这40年,如果根据权利中枢的变化考研分为三个时期:

一:“二人分政”期

提到努尔哈赤,都知道他是以13副铠甲起兵、继而崛起的,可是在他统一建州本部时,用一个词形容他就是“兵微将寡”,他依赖的主要力量就是同母胞弟舒尔哈齐以及额亦都、安费扬古等少数几个军事将领,这些人自然而然成为当时权利中枢的关键人物。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所辖领土也不断扩张。为了加强对统治区的管理,万历十五年,努尔哈赤在费阿拉启建楼台,称“汗”,并创立了自己的政权。

从权利中枢的多次改组,浅析努尔哈赤政权面临的挑战和危机

由于努尔哈赤部在部族中的势力越来越大,邻近的部落也开始相继归附,有小的,也有大的,为了笼络像苏完部、雅尔古寨这样部众较多的部落,努尔哈赤除了采取联姻的策略外,还将这些部落首领任命为大臣,让他们参与到决策中来,这有效加强了内部的团结和对权利的控制。为了便于管理,他还将所有部众一分为二,一部分由自己统帅,一部分由其弟舒尔哈齐带领。当时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都受到明朝的册封,所以,在建州内部他们二人也被称为“二都督”,各有所属人众、所属军队、所属大臣,还各自开府治事,若遇到外族侵犯、明朝使臣等,再联合抵抗或者共同接待。这时的满洲权利中枢显现出“二元化”的倾向。短时间看,虽然有利于管理,但也为日后的分裂埋下隐患

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的地位相同,起初还相安无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各自属部的权益分配上难免出现分歧,继而演变成对权利的争夺,在统一海西各部的战争中,甚至出现了互相推诿、保存实力的迹象,两人之间也开始出现裂痕,这也是为什么在打败九部联军之后的五、六年间满洲政权没有任何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所在。尤其是万历三十五年与乌喇部进行的乌碣岩之战,虽然两人也都共同出兵了,但是双方不是临阵退缩就是拥兵不前。太祖朝《满文老档》记载:“在战争中没有一次特别好的表现,在政事处理中,也没有心平气和地说过一句好话,全然无德”

之后,两人的矛盾愈发尖锐,舒尔哈齐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对努尔哈赤的不满也达到了顶点。在万历三十七年,舒尔哈齐欲率领部属离开赫图阿拉,移居黑扯木。努尔哈赤无法容忍这种公开分裂,不但迅速囚禁了舒尔哈齐,还处死了他的儿子,就这样,努尔哈赤依然余气未消,他还打算处死舒尔哈齐的次子阿敏,在皇太极等人的求情下,阿敏才逃过一劫。

从权利中枢的多次改组,浅析努尔哈赤政权面临的挑战和危机

在事后的处理上,努尔哈赤命自己的儿子代善入主舒尔哈齐的旧部,而舒尔哈齐于万历三十九年在囚禁中撕死去。在《两朝从信录》中,对舒尔哈齐的死亡原因描述为“被谋害”,因为这本书是明朝的书,对努尔哈赤可能有一些成见,所以,也只能做个参考,而不能成为实证。

严格审视这一时期的话就会发现,这一时期的“内忧”远远大于“外患”,而努尔哈赤近乎极端的作为也是在无奈之下做出的不得已选择,努尔哈赤对政局的把控和深谋远略都被表现出来,这甚至为后期政权枢纽的构造打下了基础

二: “四贝勒议政”时期

其实,在万历三十五年前后,努尔哈赤就废黜了哈达部酋长乌尔古岱,用褚英取而代之,在整个满洲政权的三支势力中拿下两支,这不仅为后来轻易平息舒尔哈齐叛逃打下基础,也为褚英野心的突起埋下伏笔。

在处理了舒尔哈齐之后,表面看,满清政权都已经集中在努尔哈赤的手中,但是,贝勒们之间围绕权利进行的明争暗斗却也即时展开,褚英无疑是这场争斗的主角。起初,努尔哈赤确实有心将王位传给褚英,也开始“命长子阿尔哈图图门(褚英封号)执政”(记载于《满文老档》卷三),可是当时的莽古尔泰和皇太极等人也已经成年,为了壮大家族的影响力,努尔哈赤有心将他们也拉到权利中心来,让他们在决策中心各据一席,当然,从部属中划出一部分归他们统领也是情理之中。可是此举却遭到褚英的抵触,他认为,既然自己是皇位继承人,那所有的权利都应该属于自己,其他人均不得染指,包括努尔哈赤宠信的四位贝勒和五位大臣,因此,他将四位弟弟和五位大臣视如仇敌,甚至还公开表示,自己在做了大汗之后会除掉他们。这遭到努尔哈赤多次严厉斥责,出相应也因此开始记恨努尔哈赤

从权利中枢的多次改组,浅析努尔哈赤政权面临的挑战和危机

万历四十一年春,努尔哈赤率军征讨乌喇,据守都城的褚英竟然诅咒他们,还密谋发动政变,被努尔哈赤获悉,于是褚英被拘禁,两年后,被处死。

褚英死后,努尔哈赤考虑到诸子长大成人和势力不断增强,决定彻底脱离对明朝的归附,于万历四十四年正式建立“后金”,并展开了对权利中枢的第二次改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位贝勒一起进入权利中枢,其他成年子孙岳托、硕托、济尔哈朗、宰桑古等人也开始随朝议政;与此同时,他还不断降低异性五大臣的权利和地位,使他们成为贝勒们的属众。也由此拉开了四贝勒议政的时代

四贝勒议政的局面是以褚英的血为铺垫而成,这样做确实有利于努尔哈赤家族对权利的把控,但是,亲政、议政的都是皇子,势必会导致争权夺利的发生,也会激化家族的内部矛盾,一代枭雄努尔哈赤自己也深知这一点,为了防止四大贝勒之间出现争斗,天命六年,他召集所有议政中心的成员共同起誓

今祷上下神祗,吾子孙中纵有不善者,天可灭之,勿令刑伤,以开杀戮之端。如有残忍之人,不待天诛,遽兴操戈之念,天地岂不知之,若此者亦当夺其算,昆弟中若有作乱者,明知之而不加害,俱怀理义之心,以化导其愚顽,似此者天地佑之,俾子孙百世延长,所祷者此也。自此之后,伏愿神祗。不咎既往,唯鉴将来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满文老档》、《清史稿》皆有记载)

可惜,贝勒们之间的明争暗斗并未随着誓言而消失

三:“八王议政”时期

褚英之后,最被努尔哈赤赏识的人当属次子代善,努尔哈赤也曾表示要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几个小儿子和宠爱的大妃阿巴亥交给他照顾(阿巴亥就是多尔衮、多铎、阿济格的母亲,比努尔哈赤要小30岁),可是后来传出代善与阿巴亥之间暧昧,于是代善引起了努尔哈赤的反感。这对于其他贝勒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尤其是对皇位虎视眈眈的皇太极,立刻展开了和代善的竞争

为了安抚诸贝勒,努尔哈赤将权利下放,让四位贝勒轮流执政,处理国家要务,可是皇太极和代善依然是互相指责,即使在攻占辽东时,这种纷争都没有停止下来。若任其发展,不但让曾经的誓言变成一张废纸,还将危机后金的统治,权宜再三,努尔哈赤不得不再次对权利中枢进行改制

天命七年,广宁之战取得胜利后,明朝对后金的威胁暂时停止,后金政权开始在辽东站住了脚跟,这为努尔哈赤实施“八王议政”提供了机会,这一方案的重点有二,

其一:确定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杜度四小王在朝中的地位,他们和四大贝勒是平起平坐;

其二:明确告知众人,新国君将在这些人之间根据才能进行选拔,八王有拥戴和废黜新国君的权利;

其三: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无论是新国君还是八位亲王,都将受到“八王议政”的约束,若有“德不配位”者,国君可废、“王”的身份也可废

(记载于《八旗通志》)

从权利中枢的多次改组,浅析努尔哈赤政权面临的挑战和危机

这也是努尔哈赤聪明的地方,他将日后新国君的人选问题交由八王议处,表面看是一种信任,其实更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这等于说将这个问题暂时搁置了,缓和了贝勒们之间的矛盾;除此之外,他将以前由四大贝勒统属的领地分为八份,这也间接降低了四大贝勒的权势。他一边警告皇位争夺最凶的代善和皇太极不要树敌太多,一边又提醒阿敏和莽古尔泰这些皇位“边缘化”的贝勒千万别搞分裂。

新机制建立起来之后,努尔哈赤就不遗余力地进行贯彻、实施、和维护,尤其是对待四大贝勒的态度,不再像以前那样“呵护有加”,不但竭力限制他们的权利,甚至开始派人监视他们的活动。天命八年二月,他甚至任命八位大臣“密切关注贝勒们的言行举止”,一旦出现问题,小过则批,大过则罚,同年六月就因皇太极“独善其身”、“越分行事”而对其进行严厉批评并罚金银;而且他还以让各旗官员对汗宣誓效忠,所有旗民都将听从汗的的指挥和调动,这种对权利的回收,也有利于对四大贝勒的限制。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努尔哈赤对自己的其他几个小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却从未有批判之声,还不断让他们参加大型的礼仪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地位,甚至还把自己所属两黄旗的牛录分给他们,以使他们拥有和四大贝勒抗衡的实力。有些史书中将努尔哈赤对三小皇子的宠爱看做是阿巴亥的功劳,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深意可能就是——均衡

“八王议政”的实施,虽然加深了努尔哈赤和四大贝勒之间的裂痕,但是却稳固了后金政权,也对以后大清建立朝廷机制提供了参考

从权利中枢的多次改组,浅析努尔哈赤政权面临的挑战和危机

尾话

从“二人分政”到“四贝勒议政”,再到后来的“八王议政”,努尔哈赤逐步将权利分化,放宽到多人的手中,这有效杜绝了贝勒们之间可能出现的“集权”现象,避免重滔以往舒尔哈齐、褚英的覆辙,是一种“民主”的体现,也是一种进步,这种方法后来也被皇太极所采纳,而在努尔哈赤死后,多尔衮兄弟能得以保全,也完全是当年那份誓言的功劳,从这些安排和效果来看,努尔哈赤都不失为一代明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