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教育:哈佛学霸陈颉祺谈最聪明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怀宁都是好样的 2022-07-20 发布于安徽
文章图片1

这些年来,很多人都认为“在这种信息爆炸的时代里精读已经过时了,只有快速阅读、泛读才能够有效应对。”

但从港大毕业后又求学哈佛的学霸陈颉祺却说:“背诵很重要,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重要。”

高中毕业时,陈颉祺获得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和香港大学精算专业的录取,他选择了香港大学。

大四时,陈颉祺获得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著名美国高校研究生院发出的录取通知书,最后他选择哈佛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

在一路的求学过程中,陈颉祺一直有一个习惯——喜欢精读和背诵,甚至一字不漏。

陈颉祺说,从学英语方面来讲,遇到那种他觉得特别“经典”“优美”的好句子,他一定会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后来在申请美国学校文书写作的时候,这个习惯带给他难以想象的巨大便利。

“我觉得很多人在母语学习中都不见得有这类习惯。他们经常问:背新概念文章能提高英语能力吗?他们真正想问的是:背诵真的有用么?

小时候,我们都背过一定量的唐诗宋词,我们的各项语文能力真的就因此直接提高了吗?

似乎不是很明显。但是,在不知不觉之间,我们谙熟了中文的平仄韵律,凭直觉就能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是朗朗上口的,什么样的句子是别扭的。”

认真仔细其实是一种可以被培养的能力,在下文中,陈颉祺自述了“背诵”带给自己的巨大益处。

文章图片2

1、良好习惯的养成往往使人受益终生

也许是我运气比较好,从小的时候就不断地能够体会到“总结然后记忆”所带来的成就感。

我小学时候喜欢中国象棋,老家地方小,也不可能得到名师的系统训练,所以我练棋的方式就是跑到城里的街边找老爷爷下棋。老爷爷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复盘。

所谓复盘,就是指在棋盘上重新演练一遍上局棋的每一步。在复盘的时候,他们很喜欢去总结,甚至争吵某一步其实还可以怎么走。

不知不觉地,在大量复盘的过程中,我记住了各种各样的棋路。在训练了记忆力的同时,棋艺也不断长进,最后居然在一次比赛中获得全国第八名。许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才认识到“复盘”对我记忆力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帮助。

复盘带给我的意义还不止如此,它让我开始喜欢“总结”和“背诵”。

在中学阶段,我很少主动去做课外习题集。但是不管是在课堂上、书本上、试卷上还是参考书上做到的任何一道题,我都会习惯性地去总结:做对的题,要回想在做这道题的时候是怎么思考的,为什么能做对?做错的题,要去揣摩当初的思考方式,都经历了哪几步,错在了哪一步,错的那一步其实应该如何去思考?

我惊讶地发现,仅仅是做到这一点, 就可以让我在考试中如鱼得水。我想,我没有学过太多棋谱,却在和街角老爷爷的每一次复盘过程中记住了棋路,其中的道理大抵也是一样的吧。

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往往使人受益终生。可你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是好的,因为你正在做着正确的事情,可如果你的习惯是不好的,你很快就会知道为什么这样不好,因为你的生活很快就会因为这个坏习惯而受到惩罚。

上高中的时候,我一直以为总结是最重要的,而背诵只是一个副产品。

后来到了大学,偶尔回忆中学的课程,总惊讶地发觉:完全不记得自己当初是怎么总结的,又总结了什么,脑子里留下的只有当时不经意间背诵下来的知识。这种经历让我相信:背诵,记忆,才是学习最后的目的。为什么记忆会比总结更加重要呢?

文章图片3

终于在读到一篇关于心理学的文章时,发现了这么一个有趣的解释:

人脑中储存的信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估计10%)是以有序的方式存储的随时方便“调出”,这部分称之为“记忆”。

人脑中绝大部分储存的信息就像计算机中不分类管理的“垃圾文件”一样,在大脑中是随处堆放的。这些信息虽然存在大脑中,但是很难被“调出”,这部分我们笼统地称为“潜意识”。

当有新信息输入的时候,如果这些信息在输入的时候就是高度有序的。那么就很容易被有序地存放起来,很容易成为“记忆”。

同时,随着有序信息(记忆)的增多,大脑就越来越需要越来越多记忆细胞。而颅腔的大小是有限的,于是,细胞间密度越来越高。

于是细胞之间就越有可能由紧密的神经元树突连接起来,于是就越有可能产生我们所说的“融会贯通”现象——换句话说,原本貌似毫不相干的信息现在却产生了联系。'

难怪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智慧就是记忆力”!

看到这段心理学的解释我才恍然大悟:总结其实只是手段,是为了让输入大脑的信息变得更加有序,而背诵和记忆才是目的。

再观察身边每一个让人觉得很传奇的朋友,他们的共同特点:知道很多,记得很多东西,或者说的正式一点叫做“知识很渊博”。

讨厌背诵的你,千万不要忘了,死记硬背带来的最好效果其实有另外一个感情色彩截然相反的词:博闻强识。

文章图片4

2、最省力、最高效的学习方法:认认真真、循序渐进、老老实实地学习

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回到中学给学弟学妹们演讲学习方法,每次都必定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我某某科目学的不好,请问怎么样才能让我的成绩很快提高呢?

速成是每一个学生的梦想。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反映的是每一个中学生都有对时间不够的恐惧:“考试就要到了,没有时间看书了,就要来不及了……”患上时间恐惧症的学生,在面对考试压力的时候只剩最后一个希望:一定存在某种神奇的方法能够解决我的困境。

好的方法能够提高我们的效率,然而方法也会强化一个人的本性:懒情。而最为可怕的是,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正在不断地强调方法的重要性。

各种辅导书都声称自己的方法有神奇的功效,各种“状元学习法”充斥着书店的柜台,很多辅导班和培训机构甚至打出“一个月变成优等生”“一个暑假让你考人北大清华”这样的广告。

在学生群体中间,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比别人更加迷恋方法。他们会购买大量的课外辅导书,反复仔细比对其中的方法,以求找到最佳方法,然而往往每个人的结论都不相同。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困惑的现象,你说他们懒惰吧,他们还真有本事把各种方法研究得头头是道,他们在这方面超乎寻常地“勤奋”,甚至可以废寝忘食。

后来我逐渐明白了,他们的这种“勤奋”,其实来源于对时间压力的真切感受。没有时间了,所以只能依靠某些窍门来提高效率。这种冠冕堂皇的说法背后隐藏的,其实还是这样一种想法:“最好有一种方法,能够让我不费力气地拿到高分!”

我不知道自己学业上的成绩有多少应该归功于方法,但我很清楚地记得,中学时代的我,从来不会去想“我是不是应该换一种方法学习”。

那时候我脑子里想法很简单:上课必须认真听讲,每天学过的东西必须复习,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认真完成。然后我总觉得有点奇怪:其实我只是把我应该做的事情都认认真真做完了,却总被人认为“这孩子学习很有方法”。

最省力的学习方法究竟是什么?进入大学以后,我也和身边的优秀同学讨论过这方面的话题。

我发现,优秀的同学在中学时期,无一例外地都很少购买课外教辅书,却都能认认真真,循序渐进地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这不由让我思考:也许在学习上,最笨的方法反而是最聪明的方法。而最省力、最高效的学习方法也许只有一个——老老实实地学习。

这就是学习的辩证法。

3、应该经历的过程没有任何人或任何方法可以替你完成

背英语单词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个例子。很多高中生都抱怨单词很难背,然而在大学,出于考北美研究生需要,很多大学生都必须参加GRE英语考试。

对中国考生而言,这门考试的难点其实只有一个:需要拥有20000左右的英文单词量。而大部分大学生,即使通过了大学四级或者托福考试,他们的单词储备也只有4000~6000。

市面上,各种GRE单词辅导书五花八门,却大多都有这样的字眼“XX天搞定GRE单词”。我也听很多人说过背单词的技巧,但我从来不会购买任何带有这样字眼的单词书,也不相信任何的背单词技巧。

对我而言,背单词的技巧只有一个:在不同的时间,重复用这个单词刺激大脑。换句话说,背单词的王道只有一个:老老实实一遍一遍地背诵。

在我的单词书上,每一个单元我都清晰地标注背了多少遍,而且往往都在十遍以上。这个痛苦的过程,我不相信有任何人、任何技巧可以代我完成。

我想,这种认识,其实对于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是适用的。再也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比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完成每步学习任务效率更高了。应该经历的过程,没有任何人或任何方法可以替你完成。

南怀瑾:少儿读经最有效的方法

文章图片5

01

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

实际上,我们提倡的儿童读经运动,就是一个背书的方法,就是教人家肯读书、肯背书、肯唱歌,没有别的东西。就是教刚生下的孩子,从零岁起到十五、六岁之间,就读书、背书。

读诵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书,甚至包括佛家一小部分也可以,不过在传统的教育上,是以儒家的书为基础,佛家的书,要大一点再读。背书的内容,不仅是中国的基本文化要背,还要背其他各国的文化,如英文、法文、德文等等。过去,西方的教育方法,不管欧洲、美国也和中国一样都要背书。

大家都会觉得很古怪,认为在这个时代,怎么还要教小孩子背书? 

一般人不懂,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 

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这个含意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

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法,大家都会的。但是这个世纪中国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后,对儿童的教育,再不采取朗诵、背诵方法,而着重知识的灌输与理解。这是因为在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受美国教育家“杜威”思想的影响。后来影响到美国,教育上讲“实用主义”,主张教育就是生活,推翻他们所认为古人背诵是读死书的这种制度。认为念诵、背诵是像打针一样注入式的,又像喂鸭子硬喂进去,只会把人喂坏了。

所以一百年来,东西方学校的教育都采取较放任儿童的方式,不需要背诵。只要求他懂得,来启发他的脑筋,开发他的智慧。

文章图片6

02

这么一个古老而简单的方法

可以有效开发儿童的智慧

提倡以后,推广些什么?现在回到原来的本题,也就是我们让孩子们背书、朗诵的方法,不须告诉理由。不管四书五经,或是古书,任何一段,像唱歌一样,很轻松愉快地背诵,不给他讲解,偶然稍稍带讲解一点。这样背下去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国文化要背,外文也要背。 

背诵的方法,不但不妨碍社会的发展,反而使社会文化发展更发达,更精详。可是现在人不懂,以为背书是背死书。

至于背书的理论基础,这就牵涉到修养的科学,以现在来讲,牵涉到脑的科学。

背书非专一、安定不能背起来。小孩子背东西是不痛苦,是很快乐的。因为专一唱歌、专一背书,脑筋就更宁定。思想行为都要变的。这个就要讲到脑波的问题,譬如大家讲修养、修道、学佛打坐,打坐就是使脑神经专一思维,专一思维,就宁定,使身体生理机能改变,健康起来。脑子变健康,那么思想行为也变健康了。

背书有很多很多好处的,现在一般医学,尤其脑科医学,还没有作详细研究。关于脑科医学这点,我也不是专家,只是大概提一下,背诵的作用可增加一个人的智力、记忆力、思考能力,使头脑就更细腻、更精详。 

我们现在提倡儿童智慧的开发,习惯也叫读经,就是那么一种古老的方法,那么简单一条路线。这个工作每个家庭都可以开始,拿本古书就可以背。

语文特级教师:“死记硬背”的童子功,是学好语文最简单的方法!

文章图片7

白金声:哈尔滨市一级功勋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黑龙江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

★学语文最简单的方法★

语文学习的规律本是“死去活来”,没有死记硬背,便无以入其堂奥。为此,我上语文课非常简单,那就是从整体训练入手,多背书,少做题,在死记硬背过程中,培养学生“日诵千言”的多读习惯,“娴熟于心”的熟读习惯,“虚心涵泳”的诵读习惯。背的东西多了,蓄积在胸,便如那老泉城,掀石为泉,掘地为井,汩汩滔滔,不可遏止。

种庄稼,农时不可违;习母语,学时不可违。恰同学年少,应当练好死记硬背的“童子功”,这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

文章图片8

黄玉峰:特级语文教师,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

★学语文就是要死记硬背★

平时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记忆非常重要,许多读到的内容,借过来借过去,就活了呀,东西越多越活,当你写文章用词的时候,这些东西自己就会跳出来了,苏东坡讲“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你腹中没有东西,临时去想词怎么能想得出来呢?

记忆力和创造力从不矛盾

创造性是怎么来的呢?因为看得多了、做得多了,以后才会有创造。

文章图片9

李镇西: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

让孩子在其记忆力最强盛的时代,通过背诵将最经典的古诗文化作自己的血肉,这是形成终身语文能力的“童子功”。

对语文学习来说,阅读是信息的吸收,写作是情思的表达,背诵是经典的储存。这三者同等重要,不分主次,缺一不可。

也许有家长还是不放心:“那孩子考试怎么办?毕竟我们的孩子并不是要当作家,而是要通过中考和高考啊!”

他说,当孩子把读、写、背当做生活方式,日积月累,他的内涵必然更丰厚,他的大脑必然更发达,他的思维必然更活跃,他的视野必然更开阔,这样的孩子对语言也必然更敏锐,对语言的运用当然也更加熟练……有了这个雄厚的基础,在考前花点时间针对特定的试题形式,对孩子进行一些突击模拟训练,就算是猴子也会“就范”成为“应试高手”,你还愁你那么聪明的孩子过不了“应试关”吗?

教育的原点是背诵和记忆。人生最重要的教育时机,是儿童期。儿童期以记忆之训练为主轴,记忆之训练,以反复诵读为最简便,诵读以诵读经典效应最为广大深远。此应是天地间不可易的道理,谁忽视了此道理,谁即残害了其子弟。一个国家用教育政策残害其儿童,等于一个国家自取灭亡。我们庆幸我们生长在五千年文明的国度上,我们正走在文化复兴的光明大道上。

教育部前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教授告诉我们,中央政治局决定,今后高考主要考语文,而语文的核心是是古诗文经典和作文,没有背下一定量的经典,没有读下一定量的名著,是不行的,而背书的黄金时期是13岁以前的儿童时期。愿天佑我中华!中华文化必将影响全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