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悲壮叫古籍整理

 昵称42YQQOUF 2022-07-20 发布于山东

古籍整理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为往圣继绝学的基本物质条件。

这项工作,能进行下去,需要一关接一关的考验!

要想从事古籍整理工作,认识繁体字是入门条件。

但你认识繁体字,不代表你能进行古籍整理。

因为有些古籍的序跋,是草书写成的。

我承认草书的书法龙飞凤舞,非常潇洒,但您老是这样写意,连着几页序跋都是这样的,我就想拿刀砍作者!

除了草书,古代的异体字和生僻字特别多,冷不丁见到了,你还真拿不准是什么?

比如毗邻的毗,换成了上下结构,群众的群,换成了上下结构,秋天的秋把左右给你换了过来。今天师姐在群里还问,上面一个广字,下面三个虫读什么,大家查了半天辞典,也没有这个字啊。

难道古代的刻板的工匠们,都在硬造字吗?!

一个字,两个字,还好,如果一篇文章中,有无数这样的字,你感觉无数只蚂蚁在咬你啊,让你又痒又疼,寝食难安!

字不认识,绝大部分可以用搜狗的U+输入法和手写输入来解决,能输入了,这就好说了,去查汉典,绝大部分也能解决了。

至于草书嘛,没有高手在,您哪,就当是读天书吧!

即使所有的字你都认识,你就认为你读懂古人的话了吗?

他们那时候,不学英语,不学物理,不学化学,不学生物,就学经史子集,从小就背诵龙文鞭影这样的典故,小孩子知道的故事比今天的博士都多,所以随便扔几个成语出来和历史典故出来,您啊,还真不一定能都懂!

他们从小背诵声律启蒙,学习音韵学,练习写八股文,一首诗词出来,格律好在哪儿,平平仄仄的,你不一定真的懂!

即使这些基本问题解决了,还有一堆问题呢?

地名,古代的和现代的不一样啊,你得查相关的字典吧!

职官,古代和现在的也不一样啊,继续查字典吧!

称谓,有名,有字,有号,有的人还有三个四个的号,像是笔名一样换来换去,在读的时候,你还以为是两个人或三个人写的书呢?

除此之外,还有避讳啊。

不是把音给变了,就是把字给变了,让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比如姮娥姐姐因为要避皇帝的讳,硬生生地变成了嫦娥姐姐。

你这样做,月宫里的嫦娥姐姐能愿意吗?

孔夫子在古代地位超级神圣,所以在写他名字孔丘的时候,丘字要少一笔中间的小竖···················

好吧,你厉害!把避讳的问题都记住了!

还有更多的问题在等着你,比如称父亲为父,那大父指什么呢?

舅舅今天指的是母亲家的哥哥或弟弟,姑姑指的是父亲家的姐姐或妹妹,

那,你来解释一下,待晓堂前拜舅姑是咋回事儿啊?

唐人写诗动不动就是刘十八,张十五的,这一家咋这么能生呢?

好吧,你厉害!把古代的一些称谓也解决了!

还有问题在等着你呢!

经过近几年的普及,大家现在都知道,七月流火这句话不再表示热了,那流火为啥不能表示热啊?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启明星和长庚星指的是啥星星啊?

气冲斗牛,西班牙的斗牛那时候来到中国了吗?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为什么分的星星是翼轸啊?

二十八星宿到底和地上咋对应的啊?

中国的金木水火土和今天天文学的那些星星,西方的星座是如何对应的啊?

好吧!你厉害!天文学也让你搞懂了!

那道教的那些术语你懂吗?

周易的卦象你懂吗?

佛教的思维你能懂吗?

医学的术语你能懂吗?

好吧!你厉害!儒释道都通了!

还有等你继续闯关的问题!

那有些书的字让书虫给吃了,你咋办?

难道要学习某些流行作家的做法此处略去几百字,然后加□□□。

人家流行作家加方框,能激发人的想象力,整理古籍加方框就是失职!

另外保管不当,腐烂边边角角还好,如果烂到了书本里面了咋办?

有些图书馆,为了不损坏书籍,干脆都拍成了微缩的胶卷。

这种机器,对于阅读者的眼睛和大脑而言,会产生一种晕车的感觉,转得稍微快一些,就想吐。

好,前面的问题都不存在,你拿到了一本品相完整的书,还散发者驱虫的草药味,柔软的宣纸还带着衬纸呢,关键是你还读得懂,里面的字都认识,典故都理解·······不存在任何障碍问题,那岂不是完事大吉了吗?

有一天,有高人告诉你,这只是其中一个版本,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比你现在这个版本好,你最好去某地的某个图书馆去慢慢校对一下。

于是你风尘仆仆赶到那个城市,住在离图书馆最近且条件很差的旅馆里,其实不过是为了省点钱。

当你看到那个新的版本比原来的厚了一倍,十天半个月看不完的时候,你的心里是发现不同版本的狂喜呢,还是心里咯噔一下,感觉一盆冰水,哗一声,浇了下来,瞬间汗毛竖立,只打冷颤呢?

好吧,你厉害,你有耐心,你的效率高,把所有的都校对完了,发现了异同,挨条摘抄下来了······

可是有时候需要复印原文··············

图书馆的人会告诉你,这属于文物,复印1页最低30元钱,如果是珍善本呢,1页最低100元,珍本和孤本呢,1页最低300元··········

你摸摸自己的口袋,叹了口气,默默地坐到座位上。  

来,可怜的孩子,安静地哭一会儿,哭一会儿就好了!

我不想复印,现在有手机,可以拍照啊!

咱们拍照叫拍照,图书馆里拍古书的照叫偷拍!

平时在专注聊天的管理员,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当你准备拍照的时候,他或她一定是能心灵感应到你要偷拍的。

莫拍照,拍照必被捉!

客气一点的,会警告!

不客气一点的,会让你把照片全部删掉,然后把你拉入黑名单,算作是贼,再也不让你来看书了。

唉,读书人的事,窃书,怎么能算偷呢?

孔哥,您说的太对了!

现在您知道一本古籍被整理好,呈现在您的面前的时候,后面是多少人的腰酸眼花,早生华发啊!

请尊重这些延续中国的文化血脉的辛勤的劳动者!

也请图书馆古籍室的人不要再奇货可居,沾沾自喜了,今天的电子书如此发达了,您就不能把那些古籍都拍了照,让大家从网上免费下载来看吗?

汪琬在传是楼记中说,  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

呜呼!

安得天下书馆古籍皆上传网络之上,使众人熟读之,研习之,使我中华往圣绝学不断,中华文脉不断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