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马哥读书汇:《论语》,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也。

 昵称42YQQOUF 2022-07-20 发布于山东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当一个人的父亲在还健在的时候(还没有独自做主的权力),要看一个人的志向是否远大;当一个人的父亲去世后,(已经有了独自做主的权力)要看他做了什么事情。当然历史上有很多伪君子,人前人后完全不同,隋炀帝杨广在登基之前,衣食住行非常俭朴,对人非常恭敬谦虚,天下人都认为他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太子,将来也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帝王。可是等杨广即位之后,生活上极度奢侈,又好大喜功,三征高丽,短时间内耗尽民力耗光财力开凿了京杭大运河,以至于天下大乱,隋朝灭亡。所以,白居易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学术界内争论的是三年到底是确指三年还是泛指多年,联系到孔子和宰予三年之孝的辩论,我认为还是确指三年比较准确。

那么,这句话如何看待呢?关键在道字,杨伯峻先生解释为合理的部分,是比较通脱的。如果总是不知变通墨守陈规,肯定是不对的。所以要继承的是合理的部分,更何况,再好的制度也要随着环境的变动而进行调整,不可能一成不变。改革开放之初,有一篇文章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曾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开启了社会的真理大讨论,就是在执政的时候对道的继承与否。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这句话中最关键的一个字的解释是和的解释。和的意思解释为恰当,恰如其分的意思。背后的哲学思想是中庸。举个例子而言,我们见面的礼仪有点头、握手、鞠躬、抱拳、作揖、单膝跪地、拥抱、吻手、吻额头、亲吻等等,但这些礼节有的是传统中式的、有的是现代的、有的是国外的,一定要分身份、分场合用才行。比如对一个初次见面的中国女性,上来就一个亲吻,你可能要被打上一耳光;磕头对人足够尊敬了,如果你见了你的邻居上来就磕上一个,那人一定会认为你神经病,吓得跑得远远的。所以礼仪一定要适合自己的身份,适合当时的场合。先王之道斯为美,斯为美,小大由之,就是说,古圣先贤,在礼仪问题上都是如此。那么什么时候不行呢,就是不能知和而和。因为在古代是一个讲究等级的社会,人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所以不能为了恰当而一味追求恰当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一个人讲诚信看起来是好的,但如果这个信和义相违背,那么这个所谓的信就不能算正确。一个骗子说得天花乱坠,你相信了,一口承诺要做什么事。后来恍然大悟,难道还要坚持所谓的信吗,还要坚持把原来的承诺做到吗?所以只有信和义是在一个方向的时候,话才可以兑现,否则对你不必,对别人来说不能。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一个人对别人特别的和颜悦色,特别的谄媚,都超出了一般礼的范围,这么这种情况一定要有所图的。民间有句俗语: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孔子也曾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我们平时对那种极其虚伪的马屁精都是嗤之以鼻,就是这个意思。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因的意思是亲近,宗的意思是推崇。对别人表示亲近,但要内外有别,不要忘记自己的亲人。很多人都搞不懂内外有别的基本人际交往原则,才犯了大的错误。正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苍蝇不叮无缝蛋,兄弟之间产生了矛盾,外人就会见缝插针,小的说来,图你的财产,大的来说,图你的疆土。总而言之,内部一定会鸡犬不宁。顺便说一下,很多人把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落后归罪为孔子,归结为四书五经,就是一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做法。孔子的儒学主要谈内部关系,是建设性思维,而像兵法一类的书则注重的是内外之间的关系处理,是破坏性思维。满清到了最后落后挨打,丧权辱国是很多原因共同的合力造成的,这个锅,不能让孔子一个人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