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一起国学 2020-06-21

孔子幼年丧父,在他的著述中关于父亲的言论都体现在“孝”上。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自古以来,对这句话的理解上的分歧很多。

孔子的大概意思是,看一个人是不是孝,主要分两个阶段来考察:父亲活着的时候,看他的想法(只能想想,能不能干要听父亲的);父亲去世以后,看他的行为(服丧三年以后,有自主权了,可以按自己的想法行动)。

这句话放在孔子生活的年代,也许合适。但放到现在,怎么听怎么别扭。

有人就说,如果一个人的父亲是个小偷,他死后,他的孩子也要做三年小偷才能算孝顺吗?

杨伯峻在《论语译注》里注意到一点,他说,道是指正面的东西。“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是的“道”,其实是指父亲生前“合理的部分”。

这个说法在逻辑上也很难说服读者,属于“添字解经”,既然是合理的部分,三年后为什么要改?

当然,这句话肯定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圣人之言,最忌讳机械式的继承。今天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体验孔子说这句话的情境,在脑中建立一个儒家思想的坐标系,重拟一个有血有肉的孔子。从而起到对后来读《论语》者起到解惑的可能性,不至于让人牵着鼻子走。

守丧三年

孔子有个不听话的学生,叫宰予,“孔门十哲”之一,以能言善辩著称。按现代学校的说法,属于那种成绩优秀的问题少年。

这个熊学生曾因在上课时间睡大觉,让孔子骂出了千古名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宰予剧照

当然,后世也有人很欣赏宰予,夸他思想活跃、好学深思、善于提问,是孔门弟子中少有的曾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

宰予曾对守孝三年的规矩提出过质疑: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宰予说,三年的守丧时间太长了,老规矩应该改一改,我看守丧一年就行。

孔子就问他:一年?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宰予说:不痛。

孔子说:你自己开心就好!君子守丧,吃美食不香,听音乐不快乐,觉也睡不好,所以不做这些。如果你觉得心安,就去做吧!

宰予听完就走了。

孔子说:宰予这小子不仁。小孩子长到三岁才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守丧三年是全天下的规矩。难道宰予没有在父母怀里待够三年吗?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

不久,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对他说,不要违背礼节。”

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从宰予与孔子的辩论以及解答孟懿子有关孝道的问题上,可以印证孔子对父母去世以后的祭礼标准,即“守孝三年”。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就是指的“守丧三年”之礼。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理解方式,也完全符合儒家的尊崇礼乐的思想。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值得说明的是,“守丧”在当时不单纯只是一种仪式,而是要发自真心的追思悼念父母。所以,宰予表达了对守丧三年的观点后,孔子批评宰予“不仁”,而不是“不知礼”。

其它地方我不清楚,在今天的山东地区,仍然流行着三年忌讳。在三年服丧期间,儿孙忌讳办喜事、穿颜色艳丽的衣服等等。

特指先王之道

孔子喜欢谈论政事,在他的眼中,“孝”是以德治国的根本。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子张问:“书上说:‘商朝的高宗守孝,三年不议政。’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不止是高宗,古人都这样。君主死了,百官三年内都听从宰相安排,各司其职。”

按这个思路,“三年不改于父之道”的“父之道”特指的是“先王之道”,跟我们老百姓没什么关系,也比较可信。

《清平乐》宋仁宗剧照

皇帝在世的时候,太子的执政理念只能停留在“想一想”的层面;皇帝驾崩后,新皇也得善待先皇的后妃和老臣,不能轻易改变先皇的政令。

宋仁宗赵祯在亲政前已经得知其生母是李氏,但始终不得一见。李氏毫无怨言,终其一生,未以天子之母而自傲。直至庆历年间,仁宗改生母李氏谥为章懿皇后,与刘太后一同升祔太庙。

说到积贫积弱的北宋,人们通常以“三冗”概括仁宗时代的困局,即冗兵、冗官、冗费。后来的皇帝想改革,第一道门槛就是“祖宗之法” 。比如王安石变法,虽然得到了皇权的支持,最后仍以“祖宗之法不能擅改”的名堂被压下。


时间就像一条河流,会自动把河流中的我们带向死亡。生,多一些关怀与陪伴;死,少一些“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叹。这大概就是现代生活中最好的孝道了吧。

在父亲节这一天,向无私、深沉的父爱致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